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包括桶体、桶盖、设于桶盖上的驱动电机、设于桶体内的搅拌轴、设于搅拌轴上的若干层搅拌叶片、第二卸料软管,搅拌轴顶端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桶体外底部设有第一卸料管,第一卸料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桶体外底部均匀设有四个可制动性万向轮,桶体外侧壁顶端周向均匀设有四个吊环;桶体外侧壁上端设有辅助出料管,第一卸料管上设有辅助进料管,第二卸料软管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出料管、另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进料管,辅助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高空搅拌、出料混凝土品质效果均匀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桥建设施工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施工工程的数量与日倶增。混凝土因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优点,因此,混凝土成为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施工工程中的关键原料。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施工工程常常会涉及到高空作业,为了加入搅拌用原材料方便,搅拌机一般放置在地面,因此通过搅拌机搅拌出的混凝土需加入到转移装置中,并通过转移装置输送到具体的施工位置。然而,若未及时对转移装置中的混凝土进行应用,其会出现局部凝固的现象,现今对施工过程中未使用而凝固的混凝土直接抛弃而不再使用,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且高空作业中抛弃凝固混凝土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高空搅拌、出料品质均匀性好的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包括桶体、与桶体相配合的桶盖、设置于桶盖上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桶体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层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顶端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所述桶体外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卸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还包括第二卸料软管,所述桶体外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可制动性万向轮,所述桶体外侧壁顶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吊环;所述桶体外侧壁上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出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进料管,所述第二卸料软管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出料管、另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进料管,所述辅助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所述搅拌叶片外侧面上设置有磁铁层。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所述桶体外侧壁底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振捣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所述桶体由自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壳体、保温层、保温层外壳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所述桶体内底部为向下弯曲弧形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搅拌桶,其桶体外底部设可制动性万向轮、外侧壁顶端设吊环,既方便推动移动,又方便吊运,使用方便。桶体底部设第一卸料管、外侧壁上端通过辅助出料管连接有第二卸料软管,第二卸料软管通过辅助进料管连接于第一卸料管,在卸料时,方便将桶内的高位混凝土和低位混凝土混合卸料,能够克服因不同高度搅拌效果不同而导致出料的混凝土使用效果有偏差的问题,提高出料混凝土品质效果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桶体结构剖视图。图中标号为:1_桶体,2_桶盖,3_驱动电机,4_揽摔轴,5_揽摔叶片,6_第一卸料管,7-第一控制阀,8-第二卸料软管,9-辅助出料管,10-辅助进料管,11-第二控制阀,12-套管接头,13-磁铁层,14-振捣器,15-内壳体,16-保温层,17-保温层外壳,18-可制动性万向轮,19-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可知,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包括桶体1、与桶体I相配合的桶盖2、设置于桶盖2上的驱动电机3、设置于桶体I内的搅拌轴4、设置于搅拌轴4上的若干层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轴4顶端连接于驱动电机3输出轴,所述桶体I外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卸料管6,所述第一卸料管6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7,还包括第二卸料软管8,所述桶体I外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可制动性万向轮18,所述桶体I外侧壁顶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吊环19 ;所述桶体I外侧壁上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出料管9,所述第一卸料管6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进料管10,所述第二卸料软管8 一端通过套管接头12连通于辅助出料管9、另一端通过套管接头12连通于辅助进料管10,所述辅助出料管9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1。所述桶体I内底部为向下弯曲弧形结构,便于提高桶内底部卸料彻底性。本技术提供的搅拌桶,其桶体I外底部设可制动性万向轮18、外侧壁顶端设吊环19,既方便推动移动,又方便吊运,使用方便。桶体I底部设第一卸料管6、外侧壁上端通过辅助出料管9连接有第二卸料软管8,第二卸料软管8通过辅助进料管10连接于第一卸料管6,在卸料时,方便将桶内的高位混凝土和低位混凝土混合卸料,能够克服因不同高度搅拌效果不同而导致出料的混凝土使用效果有偏差的问题,提高出料混凝土品质效果均匀性。由于第二卸料软管8通过套管接头12可拆卸连接于辅助进料管10,在第一卸料管6、第二卸料软管8两者中一个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个可起到辅助卸料作用,保障卸料的连续性,为维修或更换赢取时间。进一步参照图1,所述搅拌叶片5外侧面上设置有磁铁层13,利用磁铁层13在搅拌过程中可吸附掺杂在混凝土内的金属物,提高混凝土物料品质,减少搅拌桶的磨损。所述桶体I外侧壁底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振捣器14,便于提高桶体I内底部混凝土搅拌效果。参照图2,所述桶体I由自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壳体15、保温层16、保温层外壳17组成,该保温层16可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发泡而成,能够有效防止搅拌桶内混凝土热量的散失,避免混凝土温度降低,保证施工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包括桶体、与桶体相配合的桶盖、设置于桶盖上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桶体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层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顶端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所述桶体外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卸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卸料软管,所述桶体外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可制动性万向轮,所述桶体外侧壁顶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吊环;所述桶体外侧壁上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出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进料管,所述第二卸料软管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出料管、另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进料管,所述辅助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外侧面上设置有磁铁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外侧壁底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振捣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由自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壳体、保温层、保温层外壳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建设用混凝土便携式搅拌桶,包括桶体、与桶体相配合的桶盖、设置于桶盖上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桶体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层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顶端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所述桶体外底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卸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卸料软管,所述桶体外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可制动性万向轮,所述桶体外侧壁顶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吊环;所述桶体外侧壁上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出料管,所述第一卸料管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辅助进料管,所述第二卸料软管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出料管、另一端通过套管接头连通于辅助进料管,所述辅助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赵逵,杨满,
申请(专利权)人:许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