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751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该模具较传统模具下模底部增加了下模改善区域7,下模改善区域7上方设计成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此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改变了传统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旋压至末端时的飞边金属流向,由原轴向飞边改变为径向飞边,解决了由于飞边高度不一导致毛坯无法内轮缘向下直接进入热处理炉的问题,对于实现铸旋铝合金轮毂短流程生产取消预机加工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旋铝合金轮毂旋压模具。
技术介绍
铸旋铝合金轮毂进行短流程生产即:由低压铸造工艺制造的毛坯,带冒口直接进行预热、旋压,旋压后毛坯内轮缘向下直接进辊体式热处理炉。受现有设备及模具精度的影响,传统轮毂旋压工艺,毛坯旋压至一道轮唇处,均会形成高低不均的轴向飞边,导致毛坯无法内轮缘向下进辊体式热处理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在铸旋铝合金轮毂短流程生产中,旋压后毛坯无法内轮缘向下直接进辊体式热处理炉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下模底部增加水平金属导流平台。所述水平金属导流平台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距离大于等于13毫米,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间距。所述水平金属导流平台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11毫米,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间距。本技术下模水平金属导流平台对毛坯施加轴向方向的限制,使毛坯旋压后在内轮缘位置形成平面,进而解决了毛坯旋压后无法内轮缘向下直接进辊体式热处理炉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铸旋铝合金轮毂旋压模具下模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示意图;1-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2-现有技术旋压下模,3-现有技术毛坯旋压至末端产生的轴向飞边,4-旋压机辊轮,5-改进型旋压下模,L1-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距离,L2-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距离,6-水平金属导流平台,7-下模改善区域,8-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9-径向飞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改进型旋压下模5在下模底部增加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后,使用旋压机辊轮4对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I进行旋压加工,会在旋压末端产生径向飞边9。此径向飞边9在轴向上为相对平面,故可满足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I内轮缘向下直接进辊体式热处理炉。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旋压底模结构,所述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距离LI大于等于13毫米,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8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间距LI’;径向距离LI过大会导致旋压机辊轮与下模改善区域提前干涉,无法旋压至毛坯末端,距离过小无法对毛坯起到轴向约束的作用,再次形成轴向飞边。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旋压底模结构,所述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距离L2大于等于11毫米,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8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间距L2’;轴向距离L2过大无法对飞边起到轴向约束的作用,再次形成轴向飞边,过小会导致旋压机辊轮与下模改善区域提前干涉,无法旋压至毛坯末端。本技术下模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对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I在尾端产生的径向飞边9施加轴向方向的限制,从而很好的解决了铸旋铝合金轮毂短流程生产中,毛坯在未去浇口的前提下,无法内轮缘向下直接进辊体式热处理炉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改变末端金属流向方式,在下模底部增加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不限于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阐述,根据本技术教义所采取的其他末端金属导流系统,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底部增加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改变了传统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旋压至尾端时的飞边金属流向,由轴向飞边改为径向飞边。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间距LI大于等于13毫米,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8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径向间距LI’。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底部增加的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距离L2大于等于11_,并且小于等于旋压机辊轮和下模改善区域干涉点(8)与铸旋铝合金轮毂内轮缘成品线的轴向间距L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该模具较传统模具下模底部增加了下模改善区域7,下模改善区域7上方设计成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此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改变了传统铸旋铝合金轮毂毛坯旋压至末端时的飞边金属流向,由原轴向飞边改变为径向飞边,解决了由于飞边高度不一导致毛坯无法内轮缘向下直接进入热处理炉的问题,对于实现铸旋铝合金轮毂短流程生产取消预机加工序具有重要意义。【IPC分类】B21D22/16, B21D37/10【公开号】CN204867067【申请号】CN201520475072【专利技术人】王洪宝, 杨倩, 张宝, 李晓, 郭志斌, 武彪, 梁勇 【申请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旋压轮毂末端飞边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底部增加水平金属导流平台(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宝杨倩张宝李晓郭志斌武彪梁勇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