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倒角部,还包括压紧装置、提升机构、升降板和走刀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走刀机构包括丝杆座、螺纹杆、螺纹杆驱动部,所述倒角部固定连接在升降板上;工作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分别可绕各自球心转动的滚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对物件机械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倒角机是机械加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在模具制造、五金机械加工、机床制造、液压零部件制造、阀门阀芯制造、零件和构件铣刨加工等领域中均有广泛运用,用于完成毛刺剔除、棱角光滑过度加工等。现有倒角机结构中,一般包括机架、工作台和用于直接与待加工件接触的倒角部,待加工件在工作台上摆放就位后所述倒角部沿着待加工的棱边直线运动完成倒角加工。随着工业的进步,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当一个待加工件存在多条需要加工的棱时,就要求操作人员对待加工件多次翻转,以使得待加工棱位于倒角部的运动方向上,同时还需要对待加工工件与工作台之间置放不同高度的垫块以使得待加工棱与倒角部的倒角刀接触,以上操作过程繁琐,不利于机械加工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倒角机在完成倒角时存在对待加工物件进行多次翻转和垫高,不利于机械加工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下方的工作台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倒角部,还包括压紧装置、提升机构、升降板和走刀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活动部的下端位于滑槽内,且活动部可沿着滑槽滑动;压紧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部上,且位于工作台的正上方;走刀机构包括丝杆座,丝杆座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杆驱动部,且螺纹杆的轴线与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螺纹杆驱动部与丝杆座中的任意一个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设置在活动部上,提升机构的输出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倒角部固定连接在升降板上;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分别可绕各自球心转动的滚球,所述滚球相对于工作台的上表面外凸。具体的,设置的工作台用于置放待加工的物件,倒角部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在驱动电机转子上的倒角刀具,压紧装置用于向物件上施加压应力以在工作台上固定物件,提升机构用于制动升降板做升降运动,以使得倒角部随升降板做升降运动,用于完成物件上竖着的棱边的倒角加工,设置的走刀机构用于制动倒角部沿着螺纹杆的轴向方向运动,用于完成物件上横向的棱边的倒角加工。倒角刀具因为提升机构和走刀机构的共同作用,使得刀具可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这样便实现了提升倒角加工效率的目的:如对一个正方体任意一面的四条棱的倒角加工中,只需将正方体固定一次,便可完成正方体的四条棱的倒角加工,而现有技术的倒角机需更换四种正方体的摆放状态。在物件的倒角过程中,需要将物件在工作台上翻转或转向以使得物件的各条棱边适应倒角刀具的运动轨迹,设置的滚球用于与物件的下表面接触,不仅减小物件的重力平衡力作用点的面积,同时滚球可转动的设置,均便于减小物件在翻转或转动过程中工作台对其的摩擦力,便于移动物件,利于本技术的效率。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为减小压紧装置在固定待加工物件时对物件造成表面变形的可能性、增加压紧装置与物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以抵御倒角产生的应力,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气缸和固定在气缸活塞杆自由端上的与待加工物料直接接触的压垫,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固定部上,所述压垫的工作面上还设置有厚度不小于5mm的橡胶层。为提高提升机构在制动倒角部升降运动时,倒角部的停止位置相对于待加工棱角定位的准确性,所述提升机构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固定连接。由于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保证升降板、倒角部的重心在作为提升机构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轴线上,为减小作为提升机构的液压油缸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弯矩,利于提升机构的寿命和调节精度,还包括连杆,所述活动部上还固定连接有轴线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轴线平行的拉杆,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可沿拉杆轴向运动的滑套,所述滑套、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升降板均与连杆固定连接。即拉杆与滑套的相互作用力可抵消部分弯矩。为便于简化升降板与活动部的结构关系,便于本技术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根轴线相互平行的导向柱,且导向柱的轴线与提升机构的制动方向平行,升降板上设置有数量与导向柱数量相等、位置对应的孔,每根导向柱分别与一个孔间隙配合。为便于改变倒角部倒角量的大小,所述倒角部与升降板螺栓连接,且升降板上设置有多组用于倒角部连接的连接螺栓孔。所述工作台中还设置有连接在压缩气源上的气隙,所述气隙为与工作台上表面相贯的槽状结构,气隙为多个,气隙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筒状的弹簧座,弹簧座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上均固定有球托,每个球托上均置放有滚球,工作台的上表面上还固定连接有与气隙对应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滚球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的通孔,所述滚球相对于挡板外凸。以上结构用于实现滚球的滚动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安装容易、维护成本低: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在本技术上未放置有物料时,滚球在弹簧的弹力下与所述通孔接触实现气隙的密封,在本技术上置放有物料后,物料的重力作用于滚球,弹簧被进一步压缩,这样滚球对通孔的密封状态被打破,压缩气体由气隙喷出作用于物料的下表面,不仅可吹扫附着在物料下表面和工作台上的杂质,而且压缩气体对物件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协同弹簧的弹力,避免物件与工作台直接接触。在具体运用时,根据物件的重量,可通过选用不同压力的压缩气体来达到避免物件与工作台直接接触的技术效果。设置的球托优选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材料,如选用聚四氟乙烯,氧化硅的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倒角刀具因为提升机构和走刀机构的共同作用,使得刀具可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这样便实现了提升倒角加工效率的目的:如对一个正方体任意一面的四条棱的倒角加工中,只需将正方体固定一次,便可完成正方体的四条棱的倒角加工,而现有技术的倒角机需更换四种正方体的摆放状态。2、在物件的倒角过程中,需要将物件在工作台上翻转或转向以使得物件的各条棱边适应倒角刀具的运动轨迹,设置的滚球用于与物件的下表面接触,不仅减小物件的重力平衡力作用点的面积,同时滚球可转动的设置,均便于减小物件在翻转或转动过程中工作台对其的摩擦力,便于移动物件,以进一步利于本技术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中提升机构、滑套、拉杆和连杆四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工作台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示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工作台,101、气隙,102、挡板,103、弹簧,104、弹簧座,105、球托,106、滚球,111、滑槽,2、机架,21、固定部,22、活动部,3、螺纹杆,4、丝杆座,5、拉杆,51、滑套,52、连杆,6、压紧装置,7、提升机构,8、导向柱,9、倒角部,10、螺纹杆驱动部,11、升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3,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包括机架2、设置在机架2下方的工作台I和固定在机架2上的倒角部9,还包括压紧装置6、提升机构7、升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提高加工效率的侧棱处理设备,包括机架(2)、设置在机架(2)下方的工作台(1)和固定在机架(2)上的倒角部(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装置(6)、提升机构(7)、升降板(11)和走刀机构;所述机架(2)包括固定部(21)和活动部(22);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滑槽(111),所述活动部(22)的下端位于滑槽(111)内,且活动部(22)可沿着滑槽(111)滑动;压紧装置(6)固定连接在固定部(21)上,且位于工作台(1)的正上方;走刀机构包括丝杆座(4),丝杆座(4)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杆驱动部(10),且螺纹杆(3)的轴线与滑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螺纹杆驱动部(10)与丝杆座(4)中的任意一个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活动部(2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11)设置在活动部(22)上,提升机构(7)的输出端与升降板(11)固定连接,所述倒角部(9)固定连接在升降板(11)上;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分别可绕各自球心转动的滚球(106),所述滚球(106)相对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外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英西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