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坑道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4460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坑道打孔装置,包括手柄组件、上棘轮结构和下棘轮结构,上棘轮结构包括上棘爪和上棘轮,下棘轮结构包括下棘爪和下棘轮,上棘轮和下棘轮按照工作状态时旋向相反要求安装;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分别与上棘轮和下棘轮活动连接,上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上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下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下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打孔装置,在一个工作循环过程中,上、下钻头分别钻出的孔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了上下分开独立钻孔时的误差;手柄转动时工作角度范围小,操作方便;可人工扳动,来回扳动均能有效做功,无行程上的浪费;且不会引起瓦斯爆炸,适用特殊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钻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坑道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粘土岩、铝土质粘土岩等力学强度低的土质煤层矿井或地下坑道环境下,不断的铺设、维修坑道下的窄轨线路工作中需要大量定位孔以方便安装不断掘进的坑道内的支撑柱,现有的窄轨线路打孔主要靠气割或液压挤孔机。使用气割由于存在火源,气割前必须有专职瓦检员到现场详细检查工作地点瓦斯浓度,瓦斯超限很容易发生瓦斯爆炸,因此高瓦斯地点绝对禁止使用气割;液压挤孔机由于重约150kg,重量重,不变移动;体积大,受地下坑道施工物理空间限制,使用极其不便;工作时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轻便的井下坑道打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坑道打孔装置,包括手柄组件以及分别设于手柄组件上下端的上棘轮结构和下棘轮结构,上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棘爪和上棘轮,下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下棘爪和下棘轮,所述上棘轮和下棘轮按照工作状态时旋向相反要求安装;用于打孔的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分别与上棘轮和下棘轮活动连接,上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上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下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下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双头螺栓和螺柱,双头螺栓的中段和螺柱的中段均穿设于手柄,上棘爪和下棘爪分别活动安装在螺柱的两端,上棘轮和下棘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双头螺栓的两端。优选地,所述上钻头组件包括上转换接头和上钻头,上转换接头的下段为正六边形,上端与上钻头的下端固定连接,上钻头的上端设有螺旋槽;下钻头组件包括下转换接头和下钻头,下转换接头的上段为正六边形,下端与下钻头的上端固定连接,下钻头的下端设有螺旋槽。优选地,所述上棘轮的中心处设有内六角孔,内六角孔靠近手柄的部分缩小为圆形孔,双头螺栓的上端活动穿过圆形孔,上转换接头活动安装在内六角孔中仅可相对于上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下棘轮的中心处设有内六角孔,内六角孔靠近手柄的部分缩小为圆形孔,双头螺栓的下端活动穿过圆形孔,下转换接头活动安装在内六角孔中仅可相对于下棘轮在竖直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双头螺栓穿过上棘轮的圆形孔的上端以及穿过下棘轮的圆形孔的下端均安装有大于圆形孔直径的螺母。优选地,所述双头螺栓的上段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手柄接触,另一端与上棘轮接触。优选地,所述上转换接头的上端中心处设有盲孔,上钻头的下端通过销子安装在盲孔中;下转换接头的下端中心处设有盲孔,下钻头的上端通过销子安装在盲孔中。优选地,所述上棘爪和手柄之间以及下棘爪和手柄之间均设有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螺柱的两端设有限位螺母,用于限制上棘爪和下棘爪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侧面设有手柄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井下坑道打孔装置,通过扳动手柄把带动手柄组件往复转动,上棘轮和下棘轮间歇性转动,使得上钻头和下钻头分别反方向转动,从而对坑道的上下进行打孔,在一个工作循环过程中,上、下钻头分别钻出的孔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了上下分开独立钻孔时的误差;手柄转动时工作角度范围小,操作方便;可人工扳动,来回扳动均能有效做功,无行程上的浪费;且不会引起瓦斯爆炸,适用特殊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井下坑道打孔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井下坑道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井下坑道打孔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棘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手柄;12、双头螺栓;13、螺柱;14、手柄把;21、上棘爪;22、上棘轮;31、下棘爪;32、下棘轮;41、上转换接头;42、上钻头;51、下转换接头;52、下钻头;6、螺母;7、压簧;8、复位弹簧;9、限位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井下坑道打孔装置,包括手柄组件、上棘轮结构、下棘轮结构、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手柄组件包括手柄11、双头螺栓12、螺柱13和手柄把14,双头螺栓12的中段和螺柱13的中段均穿设于手柄11,手柄把14设于手柄11的侧面;上棘轮结构和下棘轮结构分别设于手柄11的上端和下端,上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棘爪21和上棘轮22,下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下棘爪31和下棘轮32,上棘爪21和下棘爪31分别活动安装在螺柱13的两端,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双头螺栓12的两端,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按照工作状态时旋向相反要求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的齿形结构朝向相反,上棘爪21和下棘爪31的顶部相对,且上棘爪21和下棘爪31在水平面的投影具有一定夹角,当来回扳动手柄把14带动上棘轮结构和下棘轮结构运动时,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相对反向转动。上钻头组件与上棘轮22活动连接,但仅可相对于上棘轮22在竖直方向运动,当上棘轮22转动时,上钻头组件向上打孔;下钻头组件与下棘轮32活动连接,仅可相对于下棘轮32在竖直方向运动,当下棘轮32转动时,下钻头组件向下打孔;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最终打出的孔也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支撑柱的安装,避免传统打孔过程中上下分开钻孔时的误差。上钻头组件包括上转换接头41和上钻头42,上转换接头41的下段为正六边形,上段为小于正六边形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盲孔,上钻头42的下端通过销子安装在盲孔中,上钻头42的上端设有螺旋槽;下钻头组件包括下转换接头51和下钻头52,下转换接头51的上段为正六边形,下段为小于正六边形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盲孔,下钻头52的上端通过销子安装在盲孔中,下钻头52的下端设有螺旋槽。上棘轮22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内六角孔,上转换接头41活动安装在上棘轮22的内六角孔中,上转换接头41的正六边形段的尺寸略小于上棘轮22的内六角孔尺寸,使得上转换接头41仅能相对于上棘轮22在竖直方向移动,而不能相对旋转;上棘轮22的下表面设有与内六角孔相通的圆形孔,圆形孔直径小于内六角孔的内切圆直径,双头螺栓12穿设于该圆形孔的上端上安装有大于圆形孔直径的螺母6,用于对上棘轮22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下棘轮32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内六角孔,下转换接头51活动安装在下棘轮32的内六角孔中,下转换接头51的正六边形段的尺寸略小于下棘轮32的内六角孔尺寸,使得下转换接头51仅能相对于下棘轮32在竖直方向移动,而不能相对旋转;下棘轮32的上表面设有与内六角孔相通的圆形孔,圆形孔直径小于内六角孔的内切圆直径,双头螺栓12穿设于该圆形孔的下端上安装有大于该圆形孔直径的螺母6,用于对下棘轮32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防止工作时掉落。位于手柄11上方的双头螺栓12的一段上套设有压簧7,压簧7的一端与手柄11的上表面接触,另一端与上棘轮22的下表面接触,位于手柄11下方的双头螺栓12的一段上也套也设有压簧7,该压簧7的一端与手柄11的下表面接触,另一端与下棘轮32的上表面接触;用于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坑道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组件以及分别设于手柄组件上下端的上棘轮结构和下棘轮结构,上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棘爪(21)和上棘轮(22),下棘轮结构包括互相配合的下棘爪(31)和下棘轮(32),所述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按照工作状态时旋向相反要求安装;用于打孔的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分别与上棘轮(22)和下棘轮(32)活动连接,上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上棘轮(22)在竖直方向运动,下钻头组件仅可相对于下棘轮(32)在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钻头组件和下钻头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洪平甘露萍冉龙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