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包括两块尺寸相同的固定片(1)、一根转轴(2)、两个尺寸相同的盒体(4)、至少一个螺丝转头(9)、至少一个转动电机(8)、一个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外接电源(6)、测距传感器(7)和电机驱动电路(10);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各硬件模块进行连接,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基于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铰链的松动问题,保证铰链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属于智能五金
技术介绍
铰链是一种常用的五金工件,常用于连接门体之类相对转动的结构,由于其结构简洁,实际使用效果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物件的安装上,并且随着制造工艺技术和结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者针对铰链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号:201110236840.4,公开了一种铰链,包括一个以上的扭簧,扭簧包括第一连接脚和第二连接脚,第一、第二连接脚分别与铰链开合过程中相对运动的两个零件相接;其扭簧的至少一连接脚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设置有接触面,并通过接触面与铰链的一零件相接。上述技术方案在扭簧连接脚上设有连接块,并通过连接块与铰链中的零件接触;由于连接块与铰链零件接触的面宽度大,且可因应铰链运动的需要设计成平面、曲面或其组合,使连接块与铰链零件之间接触为线接触或面接触,大大降低接触处的压强,从而较少扭簧与铰链零件之间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也达到铰链开合顺畅可靠的目的。还有专利号:201110383335.2,公开了一种铰链,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电蒸炉炉门与炉体之间的铰链,它包括铰链旋转组件、铰链固定座和铰链定位片;所述铰链旋转组件包括外壳、定位片连接组件和拉簧,定位片连接组件的下端与铰链定位片相连,定位片连接组件的上端通过拉簧下端固定杆与拉簧的一端相连,定位片连接组件的侧壁通过凸起与外壳上的限位槽滑动配合;拉簧的另一端与外壳上的拉簧上端固定杆相连;拉簧上端固定杆与拉簧下端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拉簧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铰链,具有结构合理,密封性好的优点。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210565206.X,公开了一种铰链,该铰链的两端连接在两个组件上,该铰链用于控制两个组件之间的开合,该铰链包括收容件、两个臂及两个限位部,该收容件设有两个弧形螺孔,两个臂都为弧形结构,其弧度与两个弧形螺孔的弧度相同,每一臂表面上延伸出一凸出部;两个臂本体及其凸出部可在两个弧形螺孔中滑动,限位部与收容件连接用于限制两个臂在收容件中的滑动位置;该铰链在面板门上使用时,铰链整体内置于由两个面板门组成的箱体物中,通过拉动连接铰链的面板门即可展开收缩的铰链,从而打开面板门,避免了现有面板门转轴外露给其外观带来的影响,且在铰链的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转换也非常方便。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铰链结构多样化,提供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使用优点,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果能在现有铰链基础上结合智能化的创新,将能给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众所周知,铰链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来连接门本体和门框,门本体以铰链为轴进行转动,实现与门框的闭合或开启,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使用,门本体往往会出现下沉现象,这通常是由于铰链与门框之间的连接出现了松动而导致的,若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门本体的转动将会变得越来越吃力,影响到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铰链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电控结构,能够针对铰链松动问题实现智能检测,并自动针对螺丝进行拧紧操作的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包括两块尺寸相同的固定片和一根转轴,其中一块固定片上其中一条侧边通过转轴与另一块固定片上其中一条侧边活动连接,两块固定片以转轴为轴心相对转动,各块固定片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螺孔;还包括两个尺寸相同的盒体、至少一个螺丝转头、至少一个转动电机、一个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外接电源、测距传感器和电机驱动电路,各个转动电机彼此并联构成电机组,电机组经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外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电机组中的各个转动电机进行供电;螺丝转头的数量与转动电机的数量相等,各个螺丝转头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各个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上,分别在转动电机的控制下针对螺丝进行拧转操作;两个盒体分别设置在两块固定片彼此相背的面上,盒体的长、宽分别与其所设置固定片的长、宽一一对应;各块固定片上的各个螺孔,分别贯穿对应固定片与对应盒体;控制模块和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其中一个盒体内,且该盒体上与所连接固定片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检测孔,测距传感器的测距端位于该检测孔内,且测距传感器测距端所在面与该盒体上该检测孔所在的外表面相平齐,测距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指向盒体的外部,该盒体所连接固定片上螺孔的数量与转动电机的数量相等;电机驱动电路和各个转动电机分别设置在另一个盒体中,该盒体所连接的固定片上分别设置与另一块固定片上各个螺孔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并且各个通孔分别贯穿该盒体上连接固定片的一面,各个转动电机驱动端上的螺丝转头分别一一对应位于各个通孔中,且各个螺丝转头分别指向另一块固定片,两块固定片彼此紧贴接触时,各个螺丝转头分别与另一块固定片上各个对应位置螺孔中的螺丝顶端相接触;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距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电源为外部供电网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块固定片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三个螺孔,且各块固定片上的各个螺孔至少分布在两根直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针对现有铰链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电控结构,采用测距传感器针对铰链固定片与固定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实时检测,智能判断铰链中固定片与固定件之间是否发送松动现象,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智能控制所设计各个转动电机工作,针对松动螺丝自动进行拧紧操作,及时修理铰链中固定片与固定件之间的松动问题,保证铰链的正常使用;(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中,针对测距传感器,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使得所引入的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应对光线环境不好的情况,保证了测距传感器检测工作的准确性,进而有效保证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包括两块尺寸相同的固定片(1)和一根转轴(2),其中一块固定片(1)上其中一条侧边通过转轴(2)与另一块固定片(1)上其中一条侧边活动连接,两块固定片(1)以转轴(2)为轴心相对转动,各块固定片(1)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螺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尺寸相同的盒体(4)、至少一个螺丝转头(9)、至少一个转动电机(8)、一个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外接电源(6)、测距传感器(7)和电机驱动电路(10),各个转动电机(8)彼此并联构成电机组,电机组经电机驱动电路(10)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外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为测距传感器(7)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10)为电机组中的各个转动电机(8)进行供电;螺丝转头(9)的数量与转动电机(8)的数量相等,各个螺丝转头(9)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各个转动电机(8)的驱动端上,分别在转动电机(8)的控制下针对螺丝进行拧转操作;两个盒体(4)分别设置在两块固定片(1)彼此相背的面上,盒体(4)的长、宽分别与其所设置固定片(1)的长、宽一一对应;各块固定片(1)上的各个螺孔(3),分别贯穿对应固定片(1)与对应盒体(4);控制模块(5)和测距传感器(7)设置在其中一个盒体(4)内,且该盒体(4)上与所连接固定片(1)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检测孔,测距传感器(7)的测距端位于该检测孔内,且测距传感器(7)测距端所在面与该盒体(4)上该检测孔所在的外表面相平齐,测距传感器(7)的检测方向指向盒体(1)的外部,该盒体(4)所连接固定片(1)上螺孔(3)的数量与转动电机(8)的数量相等;电机驱动电路(10)和各个转动电机(8)分别设置在另一个盒体(4)中,该盒体(4)所连接的固定片(1)上分别设置与另一块固定片(1)上各个螺孔(3)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并且各个通孔分别贯穿该盒体(4)上连接固定片(1)的一面,各个转动电机(8)驱动端上的螺丝转头(9)分别一一对应位于各个通孔中,且各个螺丝转头(9)分别指向另一块固定片(1),两块固定片(1)彼此紧贴接触时,各个螺丝转头(9)分别与另一块固定片(1)上各个对应位置螺孔(3)中的螺丝顶端相接触;电机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驱动自拧紧铰链,包括两块尺寸相同的固定片(1)和一根转轴(2),其中一块固定片(1)上其中一条侧边通过转轴(2)与另一块固定片(1)上其中一条侧边活动连接,两块固定片(1)以转轴(2)为轴心相对转动,各块固定片(1)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螺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尺寸相同的盒体(4)、至少一个螺丝转头(9)、至少一个转动电机(8)、一个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外接电源(6)、测距传感器(7)和电机驱动电路(10),各个转动电机(8)彼此并联构成电机组,电机组经电机驱动电路(10)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外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为测距传感器(7)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10)为电机组中的各个转动电机(8)进行供电;螺丝转头(9)的数量与转动电机(8)的数量相等,各个螺丝转头(9)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各个转动电机(8)的驱动端上,分别在转动电机(8)的控制下针对螺丝进行拧转操作;两个盒体(4)分别设置在两块固定片(1)彼此相背的面上,盒体(4)的长、宽分别与其所设置固定片(1)的长、宽一一对应;各块固定片(1)上的各个螺孔(3),分别贯穿对应固定片(1)与对应盒体(4);控制模块(5)和测距传感器(7)设置在其中一个盒体(4)内,且该盒体(4)上与所连接固定片(1)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检测孔,测距传感器(7)的测距端位于该检测孔内,且测距传感器(7)测距端所在面与该盒体(4)上该检测孔所在的外表面相平齐,测距传感器(7)的检测方向指向盒体(4)的外部,该盒体(4)所连接固定片(1)上螺孔(3)的数量与转动电机(8)的数量相等;电机驱动电路(10)和各个转动电机(8)分别设置在另一个盒体(4)中,该盒体(4)所连接的固定片(1)上分别设置与另一块固定片(1)上各个螺孔(3)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并且各个通孔分别贯穿该盒体(4)上连接固定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陈黛文,李进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