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平装置,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多个连杆、多个横杆、弹簧、压线柱、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设置的以下部件:收线柱、支撑柱和固定杆;金属带的两个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于所述压线柱的侧面和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以使得所述金属带能够被压平;多个所述连杆平行设置且所述横杆至少部分贯穿通过多个所述连杆以使得多个所述连杆之间相连接,所述横杆至少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横杆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收线柱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转动方向相反。该压平装置能够在收集金属带之前对其进行压平处理,以达到收线效率高,节省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带收集辅助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平装置。
技术介绍
不可避免地,金属带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褶皱,影响质量。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金属带先收集起来,待使用的时候再对金属带进行压平处理;这样处理效率低下,耗费资源。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收集金属带之前对其进行压平处理的压平装置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收集金属带之前对其进行压平处理的压平装置,以达到收线效率高,节省资源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平装置,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多个连杆、多个横杆、弹簧、压线柱、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设置的以下部件:收线柱、支撑柱和固定杆;所述收线柱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柱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且所述收线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正下方;所述压线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上方;金属带的两个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于所述压线柱的侧面和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以使得所述金属带能够被压平;多个所述连杆平行设置且所述横杆至少部分贯穿通过多个所述连杆以使得多个所述连杆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横杆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连杆;所述横杆至少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通过所述连杆连接,且所述压线柱套接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横杆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收线柱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压线柱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横杆上,且所述压线柱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压线柱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柱两个端面的垂直距离,且所述压线柱的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金属带相匹配的间隙。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凸缘以止挡所述压线柱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方向滑移。优选地,所述收线柱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收线凸缘以止挡金属带沿所述收线柱的轴向方向滑移。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竖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竖杆,所述收线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固定杆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固接在所述竖杆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加强件,且所述加强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杆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所述加强件形成为锥形体。优选地,所述竖杆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滑槽,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都设置于所述滑槽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轴都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收线柱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支撑柱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优选地,所述竖杆上靠近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柱的上方设置压线柱,且压线柱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间隙,当金属带通过该间隙时,在压线柱的作用下,支撑柱能够被压平。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压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收线柱2支撑柱3压线柱4固定杆5连杆6横杆7底板8竖杆9金属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技术的设计宗旨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收集金属带9的同时又能对其进行压平处理的压平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多个连杆5、多个横杆6、弹簧、压线柱3、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设置的以下部件:收线柱1、支撑柱2和固定杆4 ;所述收线柱I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柱2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且所述收线柱I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的正下方;所述压线柱3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的上方;金属带9的两个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于所述压线柱3的侧面和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2的侧面以使得所述金属带9能够被压平;多个所述连杆5平行设置且所述横杆6至少部分贯穿通过多个所述连杆5以使得多个所述连杆5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横杆6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连杆5 ;所述横杆6至少包括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和所述第二横杆6通过所述连杆5连接,且所述压线柱3套接于所述第一横杆6上,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横杆6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杆4上;所述收线柱I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2的转动方向相反。该压平装置的收线柱I设置在支撑柱2的正上方,当金属带9穿过压线柱3与支撑柱2的间隙时金属带9上的褶皱能够被更好的压平,所述收线柱I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支撑柱2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金属带9在宽度方向上能够被完全的压平,支撑柱2的长度能够大于或等于金属带9的宽度。此外,压线柱3与支撑柱2之间的间隙是可以调节的,这样是为了让该压平装置适应不同厚度的金属带9。另外,将压线柱3套接在第一横杆6上,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杆6上,且第二横杆6与第一横杆6之间通过连杆5连接,这样是为了让弹簧控制压线柱3对金属带9所施加的力,不至于使得金属带9受力过大产生变形,也不会让金属带9受力过小达不到压平的目的。此外,为了保证金属带9能够被顺利的收集,这里将收线柱I的转动方向与支撑柱2的转动方向设置为相反。该种压平装置能够使得金属带9在收集之前被压平,以达到收线效率高,节省资源的目的。在本技术中,所述压线柱3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横杆6上,且所述压线柱3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2的转动方向相反。压线柱3可自转地设置于横杆6上以更好的带动金属带9的传输,同时还能将金属带9表面上的褶皱压平,提高金属带9的质量。另外,从节省材料的角度考虑,所述压线柱3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支撑柱2两个端面的垂直距离,且所述压线柱3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多个连杆(5)、多个横杆(6)、弹簧、压线柱(3)、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设置的以下部件:收线柱(1)、支撑柱(2)和固定杆(4);所述收线柱(1)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柱(2)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且所述收线柱(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的正下方;所述压线柱(3)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的上方;金属带(9)的两个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于所述压线柱(3)的侧面和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2)的侧面以使得所述金属带(9)能够被压平;多个所述连杆(5)平行设置且所述横杆(6)至少部分贯穿通过多个所述连杆(5)以使得多个所述连杆(5)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横杆(6)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连杆(5);所述横杆(6)至少包括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和所述第二横杆(6)通过所述连杆(5)连接,且所述压线柱(3)套接于所述第一横杆(6)上,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横杆(6)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杆(4)上;所述收线柱(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撑柱(2)的转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诗泉,周池莲,江豪,沈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