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应奇专利>正文

改良型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54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型带扣,由扣座、动作杆及弹簧组成,扣座在顶端形成有未贯通的纵通孔,而在前端中央处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并在该横通孔的前端两旁各形成有往侧边延伸贯通的斜通孔,另动作杆在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弹簧及动作杆组设于该纵通孔内,绳带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借此而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领域缆索绳带的打结系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绳带确实定位,而不易松动具有创新结构设计的改良型带扣。绳带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除了可供系绑包装物品外,也可设置于衣物上或各式袋体处,如一般较常见的具有帽子的外衣,其帽子的端缘处或是衣服下摆处均会穿掣绳带,以使穿着衣服后,可借由绳带的系绑而避免风渗入衣服内,而确实达到御寒的作用,或如外出旅游所使用的睡袋外袋,其开口处也会穿掣绳带,以借由绳带的系绑使内装物不致掉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绳带的使用确实相当普遍,甚至随处可见。然而绳带欲发挥其作用,其系绑的方式相当重要,除了稳固性外,更须具备操作便利性的功效,而目前最常见的系绑方式,是借助绳带打活结的方式,使绳带的位置得以固定,以避免绳带滑移而丧失其固定的作用,而欲解开绳带的活结时,仅须拉动绳带一端即可解开,但此种系绑方式仍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如1、系绑耗时费事因绳带打活结时,须借由双手配合反复穿绕方可,故系绑所费的时间较多,且须双手配合方可,故非使用便利的设计。2、易松脱或易形成死结借由绳带打活结固定的方式,极易在不小心状态下拉动其中一绳带而解开,或是不慎拉动圈部而使绳带形成死结,而增添困扰。3、不美观以绳带打成活结的方式,仍会使绳带重叠置于系绑处,而给予人过于凌乱不美观的感觉。因此为解决上述系绑方式所产生定位性及便利性均不佳的问题,即有业者设计出如图6所示的带扣结构,该带扣由扣座80及动作杆90组成,扣座80上端形成开口部81,内部的通孔82至内部适当处而未贯通至底部,而在扣座80周缘设置有二直线贯通的穿孔83,另动作杆90的顶端为顶盘91,顶盘91下端为凸杆92,在凸杆92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921,并在穿掣孔921的下端两旁处各形成有抵掣片922,另在凸杆92底部形成有凸部923。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组设时,可将一弹簧93置入于扣座80的通孔82内,再将动作杆90以穿掣孔921与穿孔83对应的方向置入,因扣座80与动作杆90均是由塑性材质制成,因此置入时,须以较大的紧迫力使抵掣片922通过开口部81,而使抵掣片922卡掣于穿孔83处,以呈定位状态,此时因弹簧93的顶掣作用,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的位置略为错开,若按掣动作杆90的顶盘91时,即可使动作杆90下移,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对应,此时即可将绳带94二端均穿过穿孔83及穿掣孔921,待放松动作杆90时,又借由该弹簧93的推掣力,使穿孔83与穿掣孔921不再呈对齐状态,如图8所示,而借由孔槽的错开,将绳带94定位而避免绳带滑移。上述结构较现有的传统系绑方式,可具备较佳的便利性及美观性,尤其其操作方式,仅需按掣动作杆90即可,因此省时省事的功效甚为显著,然而就稳固性而言,上述结构却仍存在有问题,因上述结构是借由弹簧93与动作杆90的配合,以使动作杆90的穿掣孔921与扣座80的穿孔83位置可以改变,而呈定位或呈可滑移的状态,然而此时动作杆90与弹簧加诸于绳带94的夹掣力,是与绳带94呈相交的状态,若在定位状态时,仅需以较大的拉力,仍然还可拉动绳带94而改变带扣与绳带的相对位置,使得带扣的定位效果完全丧失,因此,对绳带94的定位而言,该带扣的结构设计即仍存在有缺陷,并无法完全解决现有传统系绑方式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带扣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带扣结构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为了能够提供一更具有实用性,并同时兼具有定位性佳及便利性佳等功效的带扣结构,则就带扣与绳带的相对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计,以使带扣与绳带间在需使绳带滑移时,可轻易拉动绳带,而在需要使带扣与绳带间呈稳固的定位状态时,可完全避免绳带被拉动的情形,则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改进设计一种可达到上述功效的带扣结构,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扣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型带扣,使其在定位状态时,当拉掣绳带的两端时,仍可改变绳带的位置,然而在若拉动绳带的圈部时则使该绳带卡掣于卡掣边处,无法拉动该圈部,而可提供一种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的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带扣,其具有一扣座,该扣座的顶端形成设有往下延伸的纵通孔,并在前端形成设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另在该纵通孔内设有一弹簧,并穿入一动作杆,该动作杆的周缘形成设有与横通孔对应的穿掣孔,其特征在于上述扣座横通孔的两旁各形成设有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该斜通孔处并形成设有角度较小的卡掣边。绳带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而形成由动作杆卡掣定位的结构,借此而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型带扣,其中所述的扣座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上述的动作杆其底部延伸设有凸部,另在穿掣孔两旁下端形成设有抵掣片。前述的改良型带扣,其中所述的扣座及动作杆由塑性材质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改良型带扣,是由扣座、动作杆及弹簧组成,扣座在顶端形成由上往下延伸但未贯通的纵通孔,而在前端中央处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并在该横通孔的前端两旁各形成有往侧边延伸贯通的斜通孔,在延伸至侧边的斜通孔端缘形成斜度较小的卡掣边,另该动作杆在周缘形成有贯通的穿掣孔,在前后穿掣孔的下端处形成抵掣片,可将弹簧放置于纵通孔内,并将动作杆迫入于纵通孔内,使抵掣片卡在纵通孔处,即形成带扣的结构,而绳带的两端可由侧边的斜通孔处穿至前端处,再回绕穿入横通孔及穿掣孔,并至横通孔的后端穿出。借由上述结构设计,在定位状态时,当拉掣绳带两端时,仍可改变绳带的位置,然而若拉动绳带的圈部时,因绳带为卡掣于卡掣边处,故无法拉动该圈部,而可提供一种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借由扣座的新颖结构设计,使动作杆在呈位于上位的卡掣状态时,仅能拉动绳带的拉掣端使其更加系紧,而无法拉动圈部使卡掣状态消失,确可发挥其稳固定位的效果,且其具有易于操作的功效,而可提供一稳固性佳、操作方便的带扣结构。其在带扣
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显著创新及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组合结构剖面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侧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侧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与绳带间俯视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图6为现有带扣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为现有带扣的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图8为现有带扣的组合结构剖面动作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型带扣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改良型带扣由扣座10、动作杆20及弹簧30组成,其中该扣座10,为一体成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带扣,其具有一扣座,该扣座的顶端形成设有往下延伸的纵通孔,并在前端形成设有前后贯通的横通孔,另在该纵通孔内设有一弹簧,并穿入一动作杆,该动作杆的周缘形成设有与横通孔对应的穿掣孔,其特征在于:上述扣座横通孔的两旁各形成设有延伸至 侧边的斜通孔,该斜通孔处并形成设有角度较小的卡掣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奇
申请(专利权)人:李应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