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kV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478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35kV电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芯线,其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包裹层,其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钢带层以及外护套层;三根填充体,其呈管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以及第二、第三子芯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部设置有散热用填充体,提高了电缆内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缆的载电量,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10-35kV电缆
技术介绍
现有的10_35kV电缆一般包括芯线,所述芯线外设置包裹层,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的空间设置填充体。由于电缆芯线外设置有包裹层,为了用电安全,芯线载电量较小,避免载电量过大,散热不佳,对电缆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电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10_35kV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0_35kV电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芯线,其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包裹层,其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钢带层以及外护套层;三根填充体,其呈管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二、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所述外护套层的外壁沿着轴向设置反光涂层带。优选的是:所述填充体截面结构具有对称布置的、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凹曲线段,所述第一、第二凹曲线段的自由端通过第三凹曲线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填充体的内侧壁上设置若干扰流用突起。优选的是:所述填充体侧壁上设置沿着电缆轴线方向延伸的碳纤维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内部设置有散热用填充体,提高了电缆内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缆的载电量,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在光线昏暗的场所,反光涂层带能够及时帮助施工人员发现,电缆布置过程中是否存在扭曲,同时提高电缆识别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10_35kV电缆剖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10_35kV电缆中填充体剖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反光涂层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到图3,一种10_35kV电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芯线、包裹层以及三根填充体。芯线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11、12、13,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包裹层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21、钢带层22以及外护套层23 ;填充体3呈管状(空心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即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围护成的、不包括电缆中心区域的空间,下同),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二、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通过鼓风机对填充体一端进行鼓风,填充体内部的空气流动,并从填充体另一端流出,整个过程中带走电缆内部的热量,提高了电缆的散热效率,增加了电缆导体的载电量,提高了电缆的使用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子芯线与包覆层之间,除被填充体填充部分,其余空间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填充材料填充。所述填充体截面结构具有对称布置的、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凹曲线段31、32,所述第一、第二凹曲线段31、32的自由端通过第三凹曲线段33连接。所述填充体3的内侧壁上设置若干扰流用突起。故填充体内部流动的气体会受到凸起的阻拦,扰动,进而在填充体内形成扰流,扰流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还可以带走填充体内壁附着的杂质(例如细微的灰尘)。所述外护套层23的外壁沿着轴向设置反光涂层带23a。在光线昏暗的场所,反光涂层带能够及时帮助施工人员发现,电缆布置过程中是否存在扭曲,同时提高电缆识别度。所述填充体3侧壁上设置沿着电缆轴线方向延伸的碳纤维丝(图中未示)。提高填充体轴向抗拉能力以及提高电缆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10-35kv电缆,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 芯线,其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11、12、13),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 包裹层,其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21)、钢带层(22)以及外护套层(23); 三根填充体(3),其呈管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二、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 所述外护套层(23)的外壁沿着轴向设置反光涂层带(23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35kV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截面结构具有对称布置的、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凹曲线段(31、32),所述第一、第二凹曲线段(31、32)的自由端通过第三凹曲线段(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35kV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3)的内侧壁上设置若干扰流用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35kV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3)侧壁上设置沿着电缆轴线方向延伸的碳纤维丝。【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10-35kV电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芯线,其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包裹层,其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钢带层以及外护套层;三根填充体,其呈管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以及第二、第三子芯线之间。本技术在内部设置有散热用填充体,提高了电缆内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缆的载电量,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IPC分类】H01B7/42, H01B7/36【公开号】CN204884654【申请号】CN201520654902【专利技术人】杨贤初 【申请人】重庆燕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35kV电缆,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芯线,其具有呈品字形布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芯线(11、12、13),每根子芯线由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的屏蔽绝缘层构成;包裹层,其包覆于所述芯线外,所述包裹层由内向外具有内护套层(21)、钢带层(22)以及外护套层(23);三根填充体(3),其呈管状,由高强度塑料制成,所述三根填充体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一、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第二、第三子芯线与包裹层之间;所述外护套层(23)的外壁沿着轴向设置反光涂层带(23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燕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