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476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顺序排列的接线端子、连接部、连接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每一所述第一触点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盖板设置,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摆动部,所述摆动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与接线端子之间,且所述摆动部包括摆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摆片,沿所述摆片一侧延伸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随所述摆片可摆动,以使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接触和分离,所述盖板与所述摆片相连接。上述开关组件手感较轻,令用户体验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开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开关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端子、连接部以及连接端,当接线端子、连接部、以及连接端子沿直线分布时,通常通过翘板结构控制电路的断开及闭合,由于具有翘板结构的开关组件手感较重,令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感较轻、用户体验较好的开关组件。—种开关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顺序排列的接线端子、连接部、连接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每一所述第一触点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盖板设置,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摆动部,所述摆动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与接线端子之间,且所述摆动部包括摆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摆片、沿所述摆片一侧延伸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触点,所述盖板与所述摆片相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可随所述摆片摆动,以实现与所述第一触点电性接触或分离,所述盖板与所述摆片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摆片基本垂直,且与所述摆片的摆动轴基本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所述摆动部及所述接线端子均为两个,每个所述连接端子与一个所述连接部、一个所述摆动部及一个所述接线端子顺序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连接片,所述第一触点设置于所述连接片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一触点,均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一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位于同一安装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触点,分别用于接触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片上的所述第一触点,以及第三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一触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两个第一触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片朝向相同的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部还包括沿所述摆片另一侧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随所述摆片摆动并与所述连接部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通槽,所述摆片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摆片摆动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套设所述摆片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对传统的接线端子、连接部、以及连接端子沿直线分布的开关组件,上述开关组件应用摆动部代替翘板结构,由于翘板结构在摆动时阻力相对与翘板结构较小,令开关组件在通断电路时手感较轻,进而使用户体验较佳。此外,由于开关组件没有更改连接端子及接线端子的位置,及结构,仅应用摆动部代替翘板结构,令开关组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摆动部还是跷板结构,提高了开关组件的通用性、并节约了设计成本。并且,由于摆动部的第二触点设置于伸出摆片的安装板上,令壳体在相对于传统壳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壳体内可设置多组连接端子、连接部以及接线端子,令开关组件可控制多组电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开关组件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开关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所不开关组件另一的局部不意图;图5为图1所示开关组件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关组件10的爆炸图,及其A处的局部放大图。开关组件10,包括:壳体100、置于壳体100上的盖板200,设置于壳体100内且顺序排列的接线端子300、连接部400、连接端子5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且与连接部400相连接的摆动部600。其中,壳体100与盖板200相互配合形成容置腔,接线端子300、连接部400、摆动部600、连接端子500均位于容置腔内,且摆动部600位于连接端子500与接线端子300之间。接线端子300、连接部400以及连接端子500沿直线分布。连接端子500位于摆动部600的一侧,用于连接摆动部600,且连接端子50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510,每一第一触点510朝向或者背离盖板200设置。摆动部600包括摆动设置于连接部400上的摆片610,沿摆片610 —侧延伸的安装板620,以及设置于安装板620上的第二触点630。其中,第二触点630随摆片610可摆动,以实现与第一触点510电性接触或分离。盖板200与摆片610相连接,并可带动摆片610移动。使用上述开关组件10时,摆动盖板200,盖板200通过摆片610带动第二触点630与第一触点510接触或者分离。其具体为,摆片610朝向或背离壳体100其中一个侧壁摆动时,安装板620朝向或背离与该侧壁基本垂直的盖板200摆动,然后带动第二触点630移动以与第一触点510接触或者分离。相对传统的接线端子、连接部、以及连接端子沿直线分布的开关组件,上述开关组件10应用摆动部600代替翘板结构,由于翘板结构在摆动时阻力相对于翘板结构较小,令开关组件10在通断电路时手感较轻,进而使用户体验较佳。此外,由于开关组件10没有更改连接端子500及接线端子300的位置及结构,仅应用摆动部600代替翘板结构,令开关组件10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摆动部600还是跷板结构,提高了开关组件10的通用性、并节约了设计成本。并且,由于摆动部600的第二触点630设置于伸出摆片610的安装板620上,令壳体100在相对于传统壳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壳体100内可设置多组连接端子500、连接部400以及接线端子300,令开关组件10可控制多组电路。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开关组件10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摆动部600还包括沿摆片610另一侧延伸的限位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盖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顺序排列的接线端子、连接部、连接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每一所述第一触点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盖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摆动部,所述摆动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与接线端子之间,且所述摆动部包括摆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摆片、沿所述摆片一侧延伸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触点,所述盖板与所述摆片相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可随所述摆片摆动,以实现与所述第一触点和电性接触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穗萍杨晓峰沈锡霞
申请(专利权)人: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