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408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一种煮饭器,所述内锅包括具有底壁和侧壁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的底壁和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侧壁包括位于侧壁的上部的节能区和位于侧壁的下部的均温区;其中,节能区仅包括单层锅壁;或者,节能区包括双层锅壁,并且节能区的双层锅壁之间的封闭空腔的厚度远小于均温区的封闭空腔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锅可以有效地利用热量加热食物,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降低加热体的负荷,从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温效果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煮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均温内锅大部分采用了双层中空的结构,中空结构内部填充传热介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热介质的相变,将锅底部的热量不断的传递到锅体的侧壁,使锅体的底部和侧壁温度差值减少,以达到均温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均温内锅相对于单层内锅,锅体的厚度增加,在侧壁温度的升高的过程中,散热表面积增大,相应的热能损失也会增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及包含内锅的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的节能区和位于所述侧壁的下部的均温区;其中,所述节能区仅包括单层锅壁;或者,所述节能区包括双层锅壁,并且所述节能区的所述双层锅壁之间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远小于所述均温区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本技术在内锅的侧壁的下部的均温区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内锅加热食物的最大总容量位于均温区内,且小于内锅的最大容量。这样,当传热介质相变时,将底壁的热量仅传递到均温区内,并不传递到节能区内(或者仅仅有微量传递至节能区),从而使得均温区的侧壁与底壁的温度差值减小,达到均温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内锅相对于现有的均温内锅而言,既可以有效地利用热量加热食物,又因为减少了散热面积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也延长了内锅的利用率。同时,在同等加热条件下也能降低加热体的负荷,降低了成本。可选地,所述节能区的高度H2小于所述侧壁的整体高度Hl的1/2。这样可以较为有效地利用内锅的容积。可选地,所述均温区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Dl为2-8mm。由此,在使用过程中,传递的热量可以最大程度的集中在均温区。可选地,所述单层锅壁为所述内层锅壁或者所述外层锅壁。这样的结构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可选地,所述节能区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小于1_。这样的结构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相变的传热介质进入到节能区的封闭空腔内,减少内锅的散热面积。可选地,所述侧壁的顶部包括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由所述外层锅壁或者所述内层锅壁形成,或者由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共同形成。这样,在采用单层锅壁形成翻边时可以节约材料,而采用双层锅壁形成翻边时可以增加翻边的强度,不易变形。可选地,所述节能区与所述均温区的交界处设置有密封圈。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和降低均温区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传递到节能区内。可选地,所述均温区的高度稍大于所述内锅的最大工作高度。这样使得热量仅在内锅的工作高度范围内传递,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本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相应内锅的煮饭器,所述煮饭器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内锅的加热体。这样的煮饭器能够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加热体用于对所述内锅的所述底壁进行加热。这样,煮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能利用率较高。【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容器本体110、外层锅壁120、内层锅壁130、第一封闭空腔140、传热介质150、加热体160、侧壁170、底壁111、节能区121、均温区180、翻边131、第二封闭空腔122、内层锅壁的顶端 200、容器本体210、外层锅壁220、内层锅壁211、节能区260、侧壁280、翻边212、外层锅壁的顶端300、容器本体310、外层锅壁320、内层锅壁330、第一封闭空腔331、第二封闭空腔332、第三封闭空腔360、侧壁311、节能区321、均温区380、翻边312、外层锅壁的顶端322、内层锅壁的顶端340、传热介质460、侧壁410、外层锅壁420、内层锅壁480、翻边422、内层锅壁的顶端512、外层锅壁的顶端560、侧壁580、翻边520、内层锅壁510、外层锅壁640、传热介质621、均温区611、节能区69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技术的煮饭器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用于煮饭的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饭的功能,其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其它功能。煮饭器可以包括锅体、盖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锅以及加热体等部件。为简明起见,附图中仅示出内锅以及加热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锅包括容器本体100,用于盛放待加热的食物。容器本体100包括底壁170和侧壁160。侧壁160的顶部开放,优选为圆筒形。侧壁160沿底壁170向上延伸,其中,侧壁与底壁的连接部分为曲面。底壁170底壁170可以如图1所示为圆形且在中部稍向内凹的表面,当然,其也可形成为部分外凸等其他形式的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使传热介质积聚于容器的下部从而充分接受外部热源(如煮饭器的加热体)的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160可以划分为位于上部的节能区111和位于下部的均温区121,其中,节能区111仅包括单层锅壁(即外层锅壁110),而在均温区121,侧壁160包括外层锅壁110和内层锅壁120。底壁170也包括外层锅壁110和内层锅壁120。如图1所示,外层锅壁110和内层锅壁120具有一定间隔(例如为2-8mm),两者通过诸如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空腔。具体地,封闭空腔包括位于底壁区域的第一封闭空腔130以及位于均温区121内的第二封闭空腔131,第一封闭空腔130与第二封闭空腔131完全相通,封闭空腔中容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的节能区和位于所述侧壁的下部的均温区;其中,所述节能区仅包括单层锅壁;或者,所述节能区包括双层锅壁,并且所述节能区的所述双层锅壁之间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远小于所述均温区的所述封闭空腔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