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其采用导电胶将电芯体上设置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极柱粘合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每个极耳均能可靠的连接到外壳的正负极,并且在热失控的情况下断开失控极片与电池外部的连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属于锂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的绿色、环保、高能、低碳等特点,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备受人们关注。电动公交在一些城市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电动家用车也慢慢推广,这些交通工具中所用的锂电池称为动力电池。极耳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零件,用于连接电池极片与外壳。现有技术中极耳与外壳的连接主要有: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电阻热熔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其中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电阻热熔焊接能够将极耳和外壳上的接线柱金属(也称之为“极柱”)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多极耳的电池,极耳间的褶皱空隙问题得不到解决。铆接、螺栓连接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包括金属应力带来的接触不良、极耳间夹杂电解液、局部发热等,导致电池寿命下降。而且在出现短路、热失控的情况下,不能起到断开点连接阻止热失控的作用。可以说,极耳与外壳的连接是动力电池一个很致命的环节,影响着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终对动力电池的市场前景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使每个极耳均能可靠的连接到外壳的正负极,并且在热失控的情况下断开失控极片与电池外部的连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芯体、与所述电芯体相连的极耳、以及设于电池外壳上的极柱,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通过导电胶粘合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对应的若干个极耳之间也导电胶粘结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极耳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极耳位置的极耳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采用导电胶将电芯体上设置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极柱粘合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对应的若干个极耳通过导电胶粘结在一起之后,再通过导电胶整体与所述极柱粘合连接。作为优选,在所述导电胶固化的过程中,对极耳和极柱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作为优选,利用液压设备对所述极耳和极柱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胶由热塑性树脂加导电粒子配制而成。作为优选,在所述极耳处设置极耳固定装置,以防止导电胶流失移动到能够引起极耳短路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当发生热失控时候,导电胶熔融流失,使得电芯体上极耳与外壳上极柱脱离连接,有效隔断能够引发安全事故的电流。2、消除了多个极耳之间褶皱的问题。3、消除了各个极耳间由于电解液、气体存在而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4、避免了长久使用造成的连接不确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连接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压设备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耳与极柱连接方法演示图;其中:1-电芯体,2-极耳,3-极柱,4-极耳固定装置,5-压力源,6_上模,7_下模,8-导电胶,9-接胶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导电胶将电芯体I上设置的极耳2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极柱3粘合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电性连接,而未采用传统技术中存在较多缺陷的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电阻热熔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般,电芯体I上有许多极耳2,而且在装配时需要将这些极耳2对应地连接在电池外壳上对应的极柱3上,一般一个极柱上要连接多个极耳,对此,本例先将同一组的几个极耳2用导电胶8粘结在一起后,再利用导电胶将粘结在一起的这一组极耳2整体与相应极柱3粘合连接,而不是将多个极耳2单独地一一与极柱3相连。而且本例在导电胶固化的过程中,对极耳2和极柱3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以进一步加强极耳2和极柱3与的连接可靠性。通常我们利用图2所示的这种液压设备对所述极耳2和极柱3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该液压设备主要由压力源5、上模6和下模7构成。本例中所采用的导电胶是由热塑性树脂加导电粒子配制而成的,当极耳2与极耳、以及极耳与极柱3的连接部位温度超过设计值后,导电胶就会熔融而流走,从来断开极耳与极耳之间、以及极耳与外壳上极柱之间的电连接。而且本例在所述极耳2处设置用来固定极耳2的位置的极耳固定装置4,以防止导电胶熔融流失后,移动到能够引起极耳短路的位置,同时还能够以防止导电胶熔融流失后极耳与极柱再电接触上。图3中的接胶槽9用来接收掉落的胶体。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芯体(I)、与所述电芯体(I)相连的极耳(2)、以及设于电池外壳上的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与所述极柱(3)通过导电胶粘合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对应的若干个极耳(2)之间也导电胶粘结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极耳位置的极耳固定装置(4)。4.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导电胶将电芯体(1)上设置的极耳(2)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极柱(3)粘合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对应的若干个极耳(2)通过导电胶粘结在一起之后,再通过导电胶整体与所述极柱(3)粘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胶固化的过程中,对极耳⑵和极柱⑶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液压设备对所述极耳(2)和极柱(3)的接头处进行压紧定型。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由热塑性树脂加导电粒子配制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耳(2)处设置极耳固定装置(4),以防止导电胶熔融流失后,移动到能够引起极耳短路的位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采用导电胶将电芯体上设置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上设置的极柱粘合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使每个极耳均能可靠的连接到外壳的正负极,并且在热失控的情况下断开失控极片与电池外部的连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IPC分类】H01M2/26, H01M2/34【公开号】CN105161667【申请号】CN201510621855【专利技术人】王世强, 方兰兰, 朱乐凯, 李竞克, 杜卫斌, 张卫林 【申请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极耳与电池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芯体(1)、与所述电芯体(1)相连的极耳(2)、以及设于电池外壳上的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与所述极柱(3)通过导电胶粘合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强,方兰兰,朱乐凯,李竞克,杜卫斌,张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