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堰塞坝加固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2487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堰塞坝加固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堰塞坝顶面布置直径为10cm~30cm的虹吸管;虹吸管吸水产生虹吸效应;用振动夯实机对堰塞坝顶面进行夯实整平;在堰塞坝顶面沿纵轴布置钻孔;在钻孔中放置注浆管;在钻孔内用高压注浆泵灌注固结材料;在堰塞坝两端部埋设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管;堰塞坝顶面浇筑混凝土;在下游面坡角进行压重;对堰塞坝上游面和下游面进行修复形成护坡;挖掘排水沟;撤除虹吸管,形成坝体。该发明专利技术工序简单、节省材料、经济高效、实施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堰塞坝的加固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西部地区为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沟壑纵横,雨量丰富,而我国西部地区又是地震活动频发的区域。在地震过程中,常常会伴随暴雨,山体容易造成滑坡。山体滑坡容易形成堰塞湖,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共形成了 34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中形成的最大的、最危险的堰塞湖,其最大库容量为3.2亿立方米,最高水位为743.1米,上下游最高水位差达到79米,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堰塞体崩溃,必将引起洪灾,造成下游北川县城的淹没。最终武警部队借助重型机械的帮助,采用重型机械开挖和爆破结合的技术挖掘溢洪槽拆除堰塞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对于参与拆除堰塞体的武警官兵具有很大的危险,而爆破技术的运用,对于堰塞坝自身的稳定也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水能资源储备丰富,我国西部地区虽然修建了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但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依然很低。目前工程中常见的挡水坝很多都采用土石坝类型,而土石坝的建造需要大量的天然材料。如何将现有的堰塞坝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工程可利用的坝,具备蓄水、发电的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处理堰塞坝方法,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且具有危险性的缺陷,以及修建土石坝时,需要开挖大量的天然材料,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堰塞坝的加固利用方法,使堰塞坝变废为宝得以利用。一种新型堰塞坝的加固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堰塞坝顶面布置直径为1cm?30cm的虹吸管,虹吸管之间的间距为2?5m ;(2)虹吸管吸水,使上游水沿虹吸管排出到下游,产生虹吸效应;(3)把坝顶面巨石移动到下游坝角,形成坡角压重,然后用振动夯实机对堰塞坝顶面进行夯实整平;(4)在堰塞坝顶面沿纵轴用钻机钻孔,并深入堰塞坝底部,钻孔之间的间距为0.8?1.5m,且在坝顶面呈梅花型分布;(5)下注浆管至钻孔底部,安放高压注浆栗于坝顶面,连通注浆管与高压注浆栗; (6)在钻孔内用高压注浆栗灌注固结材料,边注浆边上拔注浆管,直至填满钻孔,注浆过程中固结材料渗透到周围土体中,使土体凝固,起到防渗作用;(7)虹吸管持续放水,使得上游水位距离坝顶面5m以上;(8)在堰塞坝两端5?1m范围内,挖掘3?5m高的沟槽;(9)安装直径为I?2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上部再回填土,并压实;(10)堰塞坝顶面浇筑ClO?C30的普通混凝土,厚度为30cm?50cm ;(11)把多余的土石料堆积到下游坡角进行压重;(12)上游面和下游面进行修复以形成坝坡;(13)在坝体下游面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的前方,挖掘宽度等同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直径,深度为0.5m?Im的排水沟;(14)在排水沟内表面饶筑ClO的普通混凝土,厚度为1cm?20cm,在下游面用块石砌筑形成护坡;(15)撤除虹吸管,提升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入水口处的挡水板;(16)最终形成坝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堰塞湖治理方法相比,其优点在于:(I)克服了偏远山区大型机械无法进场的难题,以及克服了灾害后大型设备无法搬运的难题。由于虹吸管易搬运,发生灾害后,可以立即在堰塞坝上表面安装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排出上游水,可以控制上游水位的高度,维持堰塞体自身的稳定,消除对下游的威胁;(2)经济性好。与常规的挡水坝相比,不需要大量挖掘大量的天然土石材料,只需要浇筑少量的固结材料和混凝土;(3)安全性高。由于堰塞坝是山体高速滑坡所形成的堆积体,土体经高速冲击具有较高的密实性,能在滑坡后保持稳定,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通过在堰塞坝中浇筑固结材料后,提高了坝体的稳定性,增强了防渗透能力;(4)对下游影响小。虹吸管导出的水和排水沟排出的水都是缓慢流到下游,对下游无影响,克服了爆破施工溃坝洪水危及下游安全;(5)虹吸管可以回收利用;(6)社会价值大。目前的处理堰塞湖的方法都是需要消耗资源,同时不能够创造社会价值,而把堰塞体变成堰塞坝的治理方法,只需要消耗少量的资源,既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把自然的灾难变成一种馈赠,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堰塞坝安装虹吸管后横剖面图图2——堰塞坝钻孔布置图图3——坝体钻孔横断面图图4一一堰塞坝浇筑固结材料后横断面图图5—一最终堰塞坝横剖面图图6——堰塞坝三维图图中:I上游水位,2滤网,3堰塞坝,4虹吸管,5下游水位,6钻孔,7高压注浆栗,8固结材料,9普通混凝土,10块石,11坡角压重,12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13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处置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具体实现的(参考图1?图6):(I)在堰塞坝3顶面布置直径为1cm?30cm的虹吸管4,虹吸管4 一端位于上游水位I以下,和上游水位I相距3?5m,另一端处于下游水位5以上,和下游水位5相距I?3m,虹吸管4入水口带滤网2,虹吸管4之间的间距为2m?5m,如图1所示;(2)虹吸管4吸水,使上游水沿虹吸管排出到下游,产生虹吸效应;(3)把坝顶面巨石移至下游坝角,形成坡角压重11,然后用振动夯实机对堰塞坝3顶面进行夯实整平;(4)在堰塞坝3顶面沿纵轴用钻机钻孔,并深入堰塞坝3底部,钻孔6之间的间距为0.8m?1.5m,且在坝顶面呈梅花型分布,如图2所示;(5)下注浆管至钻孔6底部,安放高压注浆栗7于坝顶面,连通注浆管与高压注浆栗7,如图3所示;(6)在钻孔6内用高压注浆栗7灌注固结材料8,固结材料8可以是水泥浆或者高聚物等材料。边注浆边上拔注浆管,在距离堰塞坝3两端5?1m范围内,注浆到距离坝顶面3?5m时,停止注浆,在其余部位注浆直至填满钻孔6,注浆过程中固结材料8渗透到周围土体中,使土体凝固。起到防渗作用,所图4所示;(7)虹吸管4持续排水,使得上游水位I距离坝顶面5m以上;(8)在堰塞坝3两端3?5m范围内,挖掘3?5m高的沟槽;(9)安装直径为I?2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12,空心管12壁厚为100?200mm,上部再回填土,并压实;(10)堰塞坝3顶面浇筑ClO?C30的普通混凝土 9,厚度为30cm?50cm ;(11)把多余的土石料堆积到下游坡角进行压重11 ;(12)上游面和下游面进行修复以形成坝坡;(13)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12下方,挖掘宽度等同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直径,深度为0.5?Im的排水沟13 ;(14)在排水沟内表面饶筑ClO的普通混凝土 9,厚度为1cm?20cm,在下游面用块石10砌筑形成护坡,如图5所示;(15)撤除虹吸管4,提升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12入水口处的挡水板;(16)最终形成坝体3,如图6所示。【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堰塞坝处置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1)在堰塞坝顶面布置直径为1cm?30cm的虹吸管,虹吸管之间的间距为2m?5m; (2)虹吸管通过虹吸效应吸水,使上游水沿虹吸管排出到下游; (3)用振动夯实机对堰塞坝顶面进行夯实整平; (4)在堰塞坝顶面沿坝轴向用钻机钻若干个孔,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2/CN105155478.html" title="一种新型堰塞坝加固利用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新型堰塞坝加固利用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堰塞坝加固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堰塞坝处置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1)在堰塞坝顶面布置直径为10cm~30cm的虹吸管,虹吸管之间的间距为2m~5m;(2)虹吸管通过虹吸效应吸水,使上游水沿虹吸管排出到下游;(3)用振动夯实机对堰塞坝顶面进行夯实整平;(4)在堰塞坝顶面沿坝轴向用钻机钻若干个孔,每一个孔深度达到原来的河床,钻孔之间的间距为0.8m~1.5m;(5)下注浆管至钻孔底部,安放高压注浆泵于坝顶面,连通注浆管与高压注浆泵;(6)在钻孔内用高压注浆泵灌注固结材料,边注浆边上拔注浆管,直至填满钻孔,注浆过程中固结材料渗透到周围土体中,使土体凝固,形成防渗体;(7)虹吸管持续放水,使得上游水位距离坝顶面5m以上;(8)在距离堰塞坝两岸5~10m范围内,在坝顶挖掘3~5m深的沟槽,沟槽的深度方向是深入到坝体内部;(9)安装直径为1m~2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混凝土管嵌入步骤(8)的沟槽之中,上部再回填土,并压实;(10)堰塞坝顶面浇筑C10~C30的普通混凝土,厚度为30cm~50cm;(11)把步骤(3)和步骤(8)产生的多余的土石料堆积到下游坡角进行压重;(12)上游面和下游面进行修复以形成坝坡;(13)在坝体下游面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管口的下方,挖掘宽度等同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直径,深度为0.5m~1m的排水沟;(14)在排水沟内表面浇筑C10的普通混凝土,厚度为10cm~20cm,在下游面用块石砌筑形成护坡;(15)撤除虹吸管,提升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管入水口处的挡水板;(16)形成坝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龙丁选明田攀肖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