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以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并且与所述空调系统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源热泵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节约成本,每口井采用两组U型管换热;垂直地埋管采用通长,无接头。地埋管与双U型接头连接在工厂完成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现场打压检验严密性。此项措施既能保证接头热熔的质量又能减少现场工作量;打井过程采用泥浆护壁,保证钻孔不塌孔;因钻进过程严重扰乱了土层特性,所以采用石灰和土的拌合料封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源热栗系统,具体设计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推动着一个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时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暖通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能源利用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人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总体需求和人均消费逐年增长,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枯竭和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人们不得不寻求新型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约,能源短缺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世界各国开始寻求“资源量大、再生、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可代替能源。地热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地源热栗已成功利用地下水、江河湖水、水库水、海水、城市中水、工业尾水、坑道水等各类水资源以及土壤源作为地源热栗的冷、热源。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利用地热资源的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地源热栗系统,包括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以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并且与所述空调系统相连。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埋设于地下的部分至少部分为至少一个U型管。所述U型管为多个,多个所述U型管并联设置。所述U型管为双U型管。每个所述双U型管中的每个U型管与另一 U型管之间设置有间隔弹簧。所述U型管位于竖直挖设的地孔内,在所述地孔内位于所述U型管的周边填充有石灰与土的搅拌料。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冷凝器与风机盘管相连。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相连,所述蒸发器与风机盘管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地源热栗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节约成本,每口井采用两组U型管换热。2.垂直地埋管采用通长,无接头。地埋管与双U型接头连接在工厂完成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现场打压检验严密性。此项措施既能保证接头热熔的质量又能减少现场工作量。3.打井过程采用泥浆护壁,保证钻孔不塌孔。4.因钻进过程严重扰乱了土层特性,所以采用石灰和土的拌合料封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夏季供冷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冬季供暖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源热栗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I以及空调系统2 ;所述空调系统2包括蒸发器21、冷凝器22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21和冷凝器22的工作介质循环管路23 ;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I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并且与所述空调系统2相连。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I埋设于地下的部分至少部分为至少一个U型管11。所述U型管11为多个,多个所述U型管并联设置。所述U型管11为双U型管。每个所述双U型管中的每个单U型管与另一单U型管之间设置有间隔弹簧。所述U型管11位于竖直挖设的地孔110内,在所述地孔110内位于所述U型管11的周边填充有石灰与土的搅拌料。如图2所示,作为冬季供暖系统,所述蒸发器21与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I相连,所述冷凝器22与风机盘管3相连。如图1所示,作为夏季供冷系统,所述冷凝器22与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I相连,所述蒸发器21与风机盘管3相连。地源热栗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栗供热的热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本技术中地埋管形式为垂直单孔双U,管材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管径为De32,埋管深度为100米,间距5米,孔径180毫米。地埋管系统共分A、B两个区进行埋管,A、B区地埋孔数量均为158个,埋孔总数316个,各个分区分别设一个井小室,设计每个分区的地热交换器分别汇至该区井小室,汇总后接至机房。室外工程施工过程控制重点有:1.施工准备阶段①进场的材料与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所要求的(管径、壁厚、承压能力、材质等)一致;②进场后场地具备施工条件(场地平整、临时水电等);③材料进场后统一堆放;防止管材划伤、摔伤等;2.钻孔阶段①钻孔的深度、倾斜度、孔径等严格控制;采用泥浆护壁,防止孔塌方。②严格掌控打井过程,如孔下方有异物(如大型石块等)、杂质(如有大量垃圾等)、异常情况(如暗浜等)不利于下管和换热时,联系设计做出变更方案;③竖井成孔顺序合理安排,保证相互不受影响。3.保压下管阶段①成孔后立即保压下管,确保下管有效深度;成孔后长时间不下管,泥沙沉积会减少孔洞(井)的有效深度,降低U型管的换热量。②下管后,减少双U型管变形。对于双U型管换热器,可采用专用的弹簧把U型管的两个支管撑开,以减小两支管间的热量回流。4.回填封井阶段 ①双U管保压合格后再进行封井;②选用石灰和土拌合料回填。5.有益效果1.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节约成本,每口井采用两组U型管换热2.垂直地埋管采用通长,无接头。地埋管与双U型接头连接在工厂完成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现场打压检验严密性。此项措施既能保证接头热熔的质量又能减少现场工作量。3.打井过程采用泥浆护壁,保证钻孔不塌孔。4.因钻进过程严重扰乱了土层特性,所以采用石灰和土的拌合料封井。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以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并且与所述空调系统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埋设于地下的部分至少部分为至少一个U型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为多个,多个所述U型管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为双U型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双U型管中的每个U型管与另一 U型管之间设置有间隔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位于竖直挖设的地孔内,在所述地孔内位于所述U型管的周边填充有石灰与土的搅拌料。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以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地下换热介质循环管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并且与所述空调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干闽,张立军,吴亮,贠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