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卡固定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42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3:35
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包含框架本体、附锁装置及极限开关,框架本体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隔栅,及连接块,隔栅包含至少一凸块,连接块包含第一螺孔及容置孔,附锁装置包含主板、顶板、至少一侧板及固锁机构,顶板包含第二螺孔、侧板上包含贯孔,极限开关固定于容置孔中,贯孔连接开口,使侧板枢接凸块,固定外接卡时,以固锁机构穿过将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固锁,使外接卡夹置在顶板及连接块之间,同时顶板下压极限开关,使其导通,由于附锁装置固定于框架本体,从而无需利用工具,也不会有脱落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尤其是包含附锁装置及极限开关的外接卡固定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电脑工业以及云端运算的发展,为了增加个人电脑或服务器的效能,或分散主板的负载,通常利用各种外接的外接卡,例如声卡、显卡等。外接卡通常与个人电脑或服务器的主板之插槽连接,并固定于机壳的外部框架上,以维持稳定的机械强度及电气连接。目前常见的方式是将外接卡的L形固定架以螺丝及/或螺帽固锁于外部框架上。然而,若是在螺丝/螺帽锁附时不幸脱落,或是未锁紧而脱落时,可能造成外接卡或是主板上的元件损坏,或是造成电气短路。这些不良因素都可能产生个人电脑或服务器死机等问题。进一步可能因为导致资料的存取不良而影响电脑、服务器的使用。此外,由于外接卡通常在未过电的状态与外部框架连接,连接后才通电,当发现未固锁完成,需要再重新断电,反复地过电/断电,也容易造成元件寿命的减少。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或方法,以减少螺丝掉落或是反复过电/断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无需利用工具即可固定外接卡。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用以固定至少一个外接卡,其特征是,包含:框架本体,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至少一个隔栅,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栅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隔栅包含至少一个凸块,且所述凸块包含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由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隔栅的位置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块包含第一螺孔及容置孔;至少一个附锁装置,包含主板、顶板、至少一个侧板及固锁机构,所述顶板由所述主板的第一侧延伸,并包含第二螺孔,所述侧板由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侧垂直的第二侧或第三侧延伸,所述侧板包含对应所述开口的贯孔,所述贯孔连接所述开口,使所述侧板枢接所述凸块,所述固锁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二螺孔,在固定时,所述固锁机构能够固锁于所述第一螺孔将所述外接卡夹置于所述顶板及所述连接块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极限开关,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容置孔中,在固定时受所述顶板的压力而被按压。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以固定外接卡。外接卡固定框架包含框架本体、至少一个附锁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极限开关。框架本体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至少一个隔栅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块。第一侧板平行于第二侧板,隔栅分别连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隔栅包含至少一个凸块,且凸块包含开口。连接块连接第一侧板,且由第一侧板连接隔栅的位置延伸,且连接块包含第一螺孔及容置孔。附锁装置包含主板、顶板、至少一个侧板及固锁机构。顶板由主板的第一侧延伸,并包含第二螺孔。侧板由主板与第一侧垂直的第二侧或第三侧延伸。侧板包含对应于开口的贯孔,贯孔连接开口,使侧板枢接凸块。固锁机构穿设于第二螺孔。在固定时,固锁机构能够固锁于第一螺孔,而将外接卡夹置于顶板及连接块之间。极限开关固定于容置孔中。在固定时受顶板的压力而被按压。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所述至少一个隔栅包含两个所述凸块,所述至少一个附锁装置包含两个所述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由所述第二侧及所述第三侧延伸,通过枢接轴穿过所述两个凸块上的两个所述开口与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个所述贯孔,而使所述两个凸块与所述两个侧板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各所述开口为椭圆形。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所述固锁机构包含螺丝及护套,所述护套包覆所述螺丝且所述护套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螺孔。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所述附锁装置还包含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固锁机构与所述顶板之间。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进一步包含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隔栅,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所述至少一个隔栅上还包含透孔,所述至少一个极限开关的导线由所述透孔穿出。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进一步包含多个保护壳体,各所述保护壳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以或所述至少一个隔栅,围绕所述极限开关,在当所述附锁装置固定于所述连接块后,所述保护壳体位于所述主板、所述顶板,及所述至少一个侧板所围绕出的空间内。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所述外接卡固定框架,所述框架本体包含多个所述隔栅以及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隔栅平行于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而分隔出多个容置开口,所述多个容置开口以容置所述至少一个外接卡,所述多个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多个隔栅之间。藉此,当将外接卡与本技术外接卡固定框架固锁时,由于使用者仅需以手,将附锁装置拉到定位,以手指旋转固定即可,无需利用工具。附锁装置固定于框架本体,而不会有脱落的问题产生。另外,可以利用主板固件来设定一延迟,当极限开关确认呈导通状态一特定时间后才过电,这也避免了反复过电/断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接卡固定框架的前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外接卡固定框架的后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附锁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附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壳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外接卡固定框架的前视及后视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外接卡固定框架I包括框架本体10、至少一附锁装置20,以及至少一极限开关30,附锁装置20及极限开关30都固定于框架本体10上。框架本体10包含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至少一隔栅15以及至少一连接块16,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相互平行,第三侧板13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一端,而第四侧板14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另一端,而形成一矩形框架。隔栅15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且隔栅15平行于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使框架本体10被隔出多个容置开口 17。隔栅15上具有一透孔151,且在隔栅15的一表面各设置有至少一凸块153,凸块153朝第一方向A延伸,第一方向A垂直于隔栅15的表面。凸块153具有开口 155。连接块16连接第一侧板11,在第一侧板11连接隔栅15的位置朝第一方向A延伸。连接块16包含第一螺孔161及容置孔163。第一侧板11、第三侧板13与第二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隔栅15、以及连接块16连接的方式可以一体成形、以铆钉铆接或以螺丝固锁,在此仅为举例,并不限于此。框架本体10还包含多个连接柱18,连接柱18设置于隔栅15的一侧,跨接容置开口 17,以将隔栅15彼此连接,用以维持框架本体10的机械强度。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卡固定框架,用以固定至少一个外接卡,其特征是,包含:框架本体,包含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至少一个隔栅,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栅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隔栅包含至少一个凸块,且所述凸块包含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由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隔栅的位置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块包含第一螺孔及容置孔;至少一个附锁装置,包含主板、顶板、至少一个侧板及固锁机构,所述顶板由所述主板的第一侧延伸,并包含第二螺孔,所述侧板由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侧垂直的第二侧或第三侧延伸,所述侧板包含对应所述开口的贯孔,所述贯孔连接所述开口,使所述侧板枢接所述凸块,所述固锁机构穿设于所述第二螺孔,在固定时,所述固锁机构能够固锁于所述第一螺孔将所述外接卡夹置于所述顶板及所述连接块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极限开关,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容置孔中,在固定时受所述顶板的压力而被按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季康
申请(专利权)人:永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