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靠背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984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靠背椅,包括底座组件、靠背板、座垫板及限位组件,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板以及与底座板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的座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枢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该枢接处,并起到限制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最大张角的作用;所述靠背板相对所述座垫板的螺孔的位置设置避位空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所述避位空腔的投影面涵盖所述螺杆的投影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环境适应性强、稳定性高、轻量化、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适用于低位工作环境下使用,具有坐凳功能以及良好的后背支撑功能,同时折叠后结构紧凑,体积小,各个构件固定牢固,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是涉及到座椅,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靠背椅
技术介绍
靠背板椅作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家具被广泛的运用于办公运动,休闲家具等各个社会领域;同时便携式椅总体特点为折叠小巧,打开后支撑牢固,便于运输、存放也逐渐成为室外用椅、低位工作环境用椅的新方向。但现有的便携式椅子过于追求便携功能,靠背板设计不合理,以满座人们的“坐”的需求为主要功能,而弱化了座椅“靠”的功能,尤其不适用于低位工作环境使用: 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3263171 A公开的便携式立体折叠椅,只有支架和坐垫结构,无后背支撑功能;而如授权公告号CN2561284Y公开的便携式折叠扶手椅,主要是以“X”型支架的收缩型的椅子,以布料作为坐垫和靠背板,支撑功能不稳固,久坐后易疲劳。座椅不适用的原因导致低位工作环境下的工人多发脊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轻量化、成本低廉、方便携带且同时具备座椅功能及良好的后背支撑功能的便携式靠背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靠背椅,以解决现有低位座椅无后背倚靠支撑功能或该功能不佳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靠背椅,包括底座组件、靠背板、座垫板及限位组件,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板以及与底座板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的座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枢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该枢接处,用于限制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最大张角;所述靠背板相对所述座垫板的螺孔的位置设置避位空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所述避位空腔的投影面涵盖所述螺杆的投影面。进一步的,所述避位空腔为第二螺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该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等径且同轴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与所述螺杆配合设置;所述防松螺母设置于底座板和座垫板之间并环套于所述螺杆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提手部,所述提手部设置于靠背板或座垫板或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枢接处。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连接组件相枢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背板上,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座垫板上,另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U形凹槽以及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在转动轴处形成U形凹槽,第一连接部在转动轴处继续延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与U形凹槽配合设置,起到限位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最大张角作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相折叠状态下,使靠背板工作面与座垫板工作面相贴合。其中,所述底座板为圆板,且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底座板的圆心处。其中,所述螺杆垂直于底座板设置。其中,所述座垫板、靠背板均为圆板,且所述第一螺孔位于座垫板圆心处,所述第二螺孔位于靠背板的圆心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靠背椅,座垫板与靠背板枢接,以限位组件限定两者最大张开夹角,既实现了座椅的功能,又提供了良好的后背倚靠支撑功能;同时,底座板通过螺杆与座垫板相连接,起到支撑座垫板的作用的同时,折叠状态下螺杆还作为固定各个构件的连接零件。本专利技术以螺杆作为支撑结构,座垫板高度可调节且支撑稳固,底座板与底面接触,并起到支撑座垫板的作用,避免座垫板直接与地面接触,适用性强,在地面潮湿环境、户外不平整的土地均能使用;通过旋转底座板即可使螺杆上与中心带螺孔的座垫板和中心带螺孔的靠背板契合,成为一紧凑的整体结构,占用空间最小化,且可通过提手部携带,搬运便捷。【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折叠状态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折叠状态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折叠状态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便携式靠背椅,包括底座组件1、靠背板3、座垫板2 ;底座组件I包括底座板11,底座板11为圆盘形板材,该圆盘的圆心位置垂直固定有螺杆12,螺杆1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板11上,螺杆12上端的螺纹与座垫板2的第一螺孔21的螺纹相啮合,在该实施例中,螺杆12与底座板11为一体式结构。结合图1和图2,靠背板3与座垫板2通过转动轴43相枢接,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座垫板2上的侧边为呈U形,为第一侧边22,第一侧边22的两侧壁开设有同轴设置的轴孔;靠背板3的侧边为长条形的第二侧边32,该第二侧边32上也开设轴孔;第二侧边32位于第一侧边22的凹槽内且所有轴孔同轴设置;转动轴43穿过所有的轴孔,实现了靠背板3与座垫板2的枢接。如图3所示,展开靠背板3与座垫板2时,靠背板3以转动轴43为轴心转动且逐渐远离座垫板2的工作面,同时第二侧边32以转动轴43为轴心逐渐靠近第一侧边22的底部壁面,当第二侧边32接触至第一侧边22的底部壁面,靠背板3不能再继续转动,实现了限位的效果,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2和第二侧边32为限位组件的主要构件,起到了限制靠背板3与座垫板2的最大张角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构件第一侧边22与座垫板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侧边32与靠背板3为一体式结构。结合图2与图3所示,靠背板3上设置有避位空腔31,在靠背板3与座垫板2相折叠的状态下,该避位空腔31在底座板11上的投影面涵盖了螺杆12在底座板11上的投影面,即确保了靠背板3折叠后不与螺杆12相干涉,使其结构更为紧凑。在该实施例中,避位空腔31为矩形方孔,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在垂直于螺杆12的面上,避位空腔31的投影面涵盖螺杆12的投影面,均可实现避位的功能,即避位空腔31也可以是圆孔、菱形孔或不规则孔位。实施例2: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避位空腔31为矩形方孔,而该实施例中避位空腔31为与第一螺孔同规格的螺孔结构,为第二螺孔。结合图5所示,在靠背板3与座垫板2相折叠的状态下,第二螺孔31与第一螺孔21同轴设置,即当旋转底座板11的过程中,螺杆12旋出第一螺孔21的上端面后可直接旋入第二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靠背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靠背椅,包括底座组件、靠背板、座垫板及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板以及与底座板固定连接的螺杆;  所述的座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第一螺孔;  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通过枢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该枢接处,用于限制靠背板与座垫板的最大张角;  所述靠背板相对所述座垫板的螺孔的位置设置避位空腔,且所述的靠背板与座垫板在折叠状态下,所述避位空腔的投影面涵盖所述螺杆的投影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名张剑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