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斗源专利>正文

芝麻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13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芝麻加工方法,包括第一次提纯作业的第1道工序(S1);第二次提纯作业的第2道工序(S2);清洗及泡胀的第3道工序(S3);脱水干燥后移送到自动剥皮机的第4道工序(S4);施加约30分钟的打击力和摩擦力进行剥皮作业、然后排出的第5道工序(S5);进行高温炒熟的第6道工序(S6);进行除掉芝麻皮作业的第7道工序(S7);剔除芝麻内残留异物、检查合格后进行包装的第8道工序(S8)。(*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芝麻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芝麻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为使自然状态的芝麻加工处理成可食用的芝麻食品,将自然状态下收获的芝麻,经提纯、剥皮、炒熟、包装成芝麻食品的一整套加工工艺流程技术。一般从种植地收获的芝麻不能直接食用。为提供成为食品的芝麻,需要经过剥皮和炒熟工序过程。对此,传统加工方法是,对一定量从种植地收获的芝麻,为剔除芝麻里包含的异物,常用簸箕簸,然后投放到一定量的水中用笊篱舀取的方法分离碎石和砂砬。泡胀的芝麻常靠碾子或类似舂米或手掌搓的方法去外皮,而后常用人工运送到炒熟机内,在一定温度下炒熟后成为可供食用的芝麻制品。然而,传统的上述芝麻加工方法,一般都靠人工完成。这既要需用许多劳力,又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加上加工工艺过程大都属于原始的简单手工操作,难免产生处理过程中的芝麻损失,造成损失量与加工量之比相对增大。同时,提纯过程也不科学,成品中常包含大量异物(碎石或杂草等)。作为食品,卫生状况相当底下。尤其是传统工艺在芝麻泡胀后剥皮过程中,由于芝麻含有过量水分,在碾子或舂子里剥皮过程中常形成芝麻凝团。又由于碾子和-->舂子功能特点,加工时局部不可避免地产生过分的打击力和磨擦力,与其说是剥皮过程倒不如说是粉碎过程,甚至产生连营养元素也遭到破坏的相反效果,由此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传统芝麻加工技术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构思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收获的芝麻提纯过程开始、到外皮剥离、炒熟、直到包装的整个过程为系列化工艺流程的芝麻加工方法,从而可以节省大量劳力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芝麻加工方法,其能够防止加工各环节上的芝麻损失,尤其在剥皮工序过程中防止出现芝麻凝团、破损、甚至营养元素也遭破坏现象发生,由此提高芝麻制品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芝麻加工方法包括以下一系列步骤:(1)第1道工序:将收获的芝麻投放到自动选别机,剔去具有一定重量的碎石、砂粒等;(2)第2道工序:接着投进自动鼓风机中,利用风力分离芝麻与杂草等;(3)第3道工序:利用填充洗洁水的自动谷物洗洁机,对芝麻进行清洗及泡胀;(4)第4道工序:清洗泡胀的芝麻再移送到脱水机,以约72%-->的干燥率进行脱水干燥后,通过自动输送装置(组合式传送机、空气抽吸送料机等)移送到自动剥皮机;(5)第5道工序:移送到的芝麻达到60%的填充比时,运转剥皮机,给芝麻施加约30分钟的打击力和磨擦力进行剥皮作业,然后排出;(6)第6道工序:剥皮作业后的芝麻运送到自动炒熟机进行高温炒熟;(7)第7道工序:炒熟的芝麻在自动精选机上重复三次以上进行除掉芝麻皮作业;(8)第8道工序:最后通过自动鼓风机剔除芝麻内残留异物,用放大镜肉眼检查合格后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目的正是经上述八道工序得以实现的。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芝麻加工方法的成套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S1:第一道工序    S2:第二道工序S3:第三道工序    S4:第四道工序-->S5:第五道工序    S6:第六道工序S7:第七道工序    S8:第八道工序根据附图,本专利技术芝麻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包括:第一次提纯的第1道工序(S1)、第二次提纯的第2道工序(S2)、清洗及泡胀过程的第3道工序(S3)、脱水干燥后输送给自动剥皮机的第4道工序(S4)、进行剥皮作业的第5道工序(S5)、进行炒熟处理的第6道工序(S6)、进行除皮处理的第7道工序(S7)、剔除残留异物后进行包装作业的第8道工序(S8)。第一次提纯的第1道工序(S1)是指从芝麻中分离出在收获过程中渗进去的具有一定重量的碎石、砂粒的过程。这种芝麻与碎石颗粒的分离工序适于采用被称为“挑石机”的自动选别机来实现。只要将大量收获的芝麻投放进该机,即可用该机自动选别功能很快将碎石颗粒从芝麻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提纯的第2道工序(S2)是指对相对重量较轻的杂物(如杂草、干叶、小草根)的分离和挑出过程。对此适于采用风力吹去较轻杂物的自动鼓风机设备。第3道工序(S3)是指对两次提纯过的芝麻进行清洗和泡胀,使芝麻皮变软鼓胀的过程,对此道工序适于采用一般的谷物自动洗-->洁机。第4道工序(S4)是指对清洗和泡胀的芝麻保持一定量水分的条件下进行脱水和干燥,然后输送给自动剥皮机的过程。脱水干燥后仍保留一定量水分是为了防止出现芝麻凝团造成加工损失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这道工序适于采用自动脱水机,以72%干燥率除去水分。往自动剥皮机输送芝麻可采用自动输送装置--自动供给装置,即空气抽吸送料机或组合传输系统。第5道工序(S5)是指利用自动剥皮机进行芝麻剥离过程。为使传输到自动剥皮机的芝麻圆满完成剥皮过程,剥皮筒内芝麻填充量约占60%,时间持续30分钟为宜。自动剥皮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的打击棒产生打击力和磨擦力,对剥皮筒内芝麻施加影响使其脱皮。自动剥皮机具有大批量生产能力。第6道工序(S6)是指对剥完皮的芝麻利用高温加热进行炒熟处理。该过程是在芝麻与皮尚未分离的混合状态下进行,其适用温度约为220℃、持续时间为10~11分钟。在此过程中,芝麻受高温影响其细胞组织出现紧缩、体积变小。第7道工序(S7)是指对炒熟的芝麻和剥离的外皮进行分离的过程。它是利用炒熟过程中产生的芝麻与外皮不同体积变化而使用一定规格的筛网剔除外皮、留下纯芝麻。对此,适用于外动力驱动-->的摆动式筛网装置--自动精选机。为使芝麻皮能清除干净,至少需要三次以上重复操作。第8道工序(S8)是指利用第2道工序相同原理,通过自动鼓风机,从剥皮炒熟的芝麻中剔除残留异物(剥离的外皮),然后用放大镜肉眼检查确认产品质量合格后进行定量包装的过程。以上所述八道工序构成了本专利技术芝麻加工技术系列化整套工艺流程。本专利技术芝麻加工方法,作为整套工艺流程系统工程,采用自动选别机和自动鼓风机进行两次提纯工序过程,通过清洗和泡胀工序防止了加工过程芝麻损失,同时还保持了加工环境的卫生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持一定量水分的芝麻经剥皮机完成剥皮工序后,经炒熟分离出纯芝麻的整套工艺流程,不仅节省加工过程劳力损失,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大批生产变为可能。因本项工艺流程防止了剥皮过程中出现的芝麻凝团、破损及营养元素被破坏现象发生,又提高了芝麻制品质量。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期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芝麻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收获的芝麻投放到自动选别机,进行第一次提纯作业的第1道工序(S1);接着投进自动鼓风机中进行第二次提纯作业的第2道工序(S2);然后在填充洗洁水的自动谷物洗洁机里对芝麻进行清洗及泡胀的第3道工序(S3); 接着再移送到脱水机,以约72%的干燥率进行脱水干燥后,通过自动输送装置(组合式传送机、空气抽吸送料机等)移送到自动剥皮机的第4道工序(S4);移送到的芝麻达到60%的填充比时运转剥皮机、给芝麻施加约30分钟的打击力和磨擦力进行剥皮作业、然后排出的第5道工序(S5);剥皮作业后的芝麻运送到自动炒熟机进行高温炒熟的第6道工序(S6);剥皮炒熟的芝麻在自动精选机上重复三次以上进行除掉芝麻皮作业的第7道工序(S7);最后通过自动鼓风机剔除芝麻内残留异物,用放大镜肉眼检查合格后进行包装的第8道工序(S8)。

【技术特征摘要】
1、芝麻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收获的芝麻投放到自动选别机,进行第一次提纯作业的第1道工序(S1);接着投进自动鼓风机中进行第二次提纯作业的第2道工序(S2);然后在填充洗洁水的自动谷物洗洁机里对芝麻进行清洗及泡胀的第3道工序(S3);接着再移送到脱水机,以约72%的干燥率进行脱水干燥后,通过自动输送装置(组合式传送机、空气抽吸送料机等)移送到自动剥皮机的第4道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斗源徐东烈
申请(专利权)人:徐斗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