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切扎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033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切扎带机,包括有机座、主动辊、从动辊、电机、切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上,主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从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该电机固定在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联接并带动主动辊转动;该切刀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前侧;通过利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并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辊转动,配合从动辊和主动辊的转动完成扎带的自动输送,并利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完成切扎带动作,全过程自动化,取代了传统之人工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耗费,并保证了每段扎带长度一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裁切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切扎带机
技术介绍
扎带,顾名思义为捆扎东西的带子,设计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也有可拆卸的扎带。分为金属扎带(一般为不锈钢材料)和塑料扎带(一般为尼龙材料),常用于机电产品的电缆,电脑、电子产品、汽车线束等。扎带是捆扎线材的主要用具,在线材的捆扎过程中,目前主要是依靠手动拉扯扎带,并手动用切刀对扎带进行裁切,如此方式,不但效率低,耗费人力,并且不能保证每段扎带长度一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切扎带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人工切扎带存在效率低、耗费人力并且不能保证每段扎带长度一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自动切扎带机,包括有机座、主动辊、从动辊、电机、切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上,主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该从动辊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的正上方,从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该电机固定在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联接并带动主动辊转动;该切刀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前侧;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机座上,第一驱动机构带动从动辊上下活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该从动棍设置于一支架上,该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架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切刀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座包括有底层板、中层板和顶层板,该中层板与底层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顶层板与中层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该底层板上固定有支撑块,该电机固定在支撑块上,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层板的底部,从动辊位于中层板的表面上方,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顶层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导槽,切刀的两端嵌于导槽中并沿导槽上下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并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辊转动,配合从动辊和主动辊的转动完成扎带的自动输送,并利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完成切扎带动作,全过程自动化,取代了传统之人工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耗费,并保证了每段扎带长度一样。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座11、底层板12、中层板13、顶层板14、第一支撑柱15、第二支撑柱16、支撑块101、导槽20、主动辊30、从动辊40、电机50、切刀60、第一驱动机构61、活塞杆70、第二驱动机构71、活塞杆81、主动齿轮82、从动齿轮83、支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座10、主动辊20、从动辊30、电机40、切刀50、第一驱动机构6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70。该主动辊2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主动辊20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81 ;该从动辊3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20的正上方,从动辊30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82,该从动齿轮82与主动齿轮81啮合。该电机40固定在机座10上,电机40的输出轴与主动辊20联接并带动主动辊20转动;该切刀5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20和从动辊30的前侧;该第一驱动机构60和第二驱动机构70均设置于机座10上,第一驱动机构60带动从动辊30上下活动,第二驱动机构70带动切刀50上下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机构60为气缸,该从动辊30设置于一支架83上,该气缸的活塞杆61与支架83固定连接。该第二驱动机构70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71与切刀50固定连接。具体而言,该机座10包括有底层板11、中层板12和顶层板13,该中层板12与底层板11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4,顶层板13与中层板12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5,该底层板11上固定有支撑块16,该电机40固定在支撑块16上,该主动辊20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层板12的底部,从动辊30位于中层板12的表面上方,该第一驱动机构60和第二驱动机构70均设置于顶层板13上。以及,该第二支撑柱15上设置有导槽101,切刀50的两端嵌于导槽101中并沿导槽101上下活动。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首先,由第一驱动机构60带动从动辊30向上活动,使得从动辊30与主动辊20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以便于向前引出扎带,接着再由第一驱动机构60带动从动辊30向下活动,使得扎带夹设于主动辊20和从动辊30之间,然后,启动电机40,电机40带动主动辊20转动,由于从动齿轮82与主动齿轮81啮合,从动辊30亦转动而配合主动辊20向前输送扎带,当扎带输出一定长度后,电机40停止转动,由第二驱动机构70带动切刀50向下活动而将扎带切断,然后,第二驱动机构70带动切刀50向上复位,同时,再次启动电机40,以重复上述动作输出另一段扎带进行裁切。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并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辊转动,配合从动辊和主动辊的转动完成扎带的自动输送,并利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完成切扎带动作,全过程自动化,取代了传统之人工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耗费,并保证了每段扎带长度一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主动辊、从动辊、电机、切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上,主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该从动辊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的正上方,从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该电机固定在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联接并带动主动辊转动;该切刀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前侧;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机座上,第一驱动机构带动从动辊上下活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该从动辊设置于一支架上,该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切刀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有底层板、中层板和顶层板,该中层板与底层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柱,顶层板与中层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柱,该底层板上固定有支撑块,该电机固定在支撑块上,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层板的底部,从动辊位于中层板的表面上方,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顶层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导槽,切刀的两端嵌于导槽中并沿导槽上下活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切扎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主动辊、从动辊、电机、切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主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座上,主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该从动辊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的正上方,从动辊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该电机固定在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联接并带动主动辊转动;该切刀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前侧;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机座上,第一驱动机构带动从动辊上下活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切刀上下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红倩骆阳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