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冰琳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756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包括灯杆和底座,灯杆包括上节杆、左支杆以及右支杆,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均分别与上节杆活动连接,下端均分别与底座活动连接,左支杆包括第一上拉杆、第一弹簧、第一套件以及第一下拉杆,右支杆包括第二上拉杆、第二弹簧、第一套件以及第二下拉杆。第一下拉杆设有用于向上推送第一套件的第一推送机构,第二下拉杆设有用于向上推送第二套件的第二推送机构,第二推送机构包括齿轮、用于顶持第二套件的齿条和操作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作业人员站在地面上对路灯上的照明灯进行维护;通过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的齿条向上推送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从而降低了折叠灯杆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灯,尤其是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
技术介绍
夜晚使用路灯进行照明,保证道路交通正常运行,极大方便了人们夜晚的出行。现有的路灯,由于灯杆比较高,维修和更换灯时需要借助大型的升降机械进行高空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会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带来安全隐患;再者,需要动用大型机械和较多的作业人员,作业成本较高,十分浪费人力物力;再者,高空作业作业效率低下;再者,作业时有可能受地形影响,不宜使用大型机械,维修和更换灯十分不便。针对灯杆比较高,作业时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作业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下,维护不便等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103216795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灯杆改进的路灯,参照图10和图11,该灯杆改进的路灯包括灯杆、照明灯I和底座106,灯杆包括上节杆11和下节杆12。下节杆12包括左支杆13和右支杆14,左支杆13和右支杆14的上端分别与上节杆11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底座106活动连接。其中左支杆13和右支架14结构相同,以左支杆13为例:左支杆13包括第一上拉杆15和第一下拉杆16,第一上拉杆15和第一下拉杆1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07连接,并在第一弹簧207的外部设有第一套件205。第一下拉杆16和第二下拉杆18分别设有第一拉手100和第二拉手101。需要维修路灯时由两个作业人员,每人手中各拿一根长杆分别用长杆往上推动第一套件205和第二套件206,待第一弹簧207和第二弹簧208完全裸出后将第一下拉杆16和第二下拉杆18往灯杆的外侧拉动,从而将灯杆折叠,让上节杆11降至靠近地面的位置,以便于维修。上述路灯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维修路灯中存在危险,作业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下,维护不便等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在实际操作时极为不便,工作人员一只手用长杆持续顶持套件的同时另一手还需拉动下拉杆以使灯杆折叠,正所谓一心难以两用,多数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兼顾好两只手各自承担的动作,或拉动下拉杆时忽略了顶持套件的动作,导致套件下滑,使下拉杆难以拉动;或为了保证顶持套件的动作,无法施展全身的力量来拉动下拉杆,导致拉力不足而无法使灯杆折叠。因此上述灯杆改进的路灯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灯杆存在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改进型折叠路灯,包括灯杆和底座,上述灯杆包括上节杆和下节杆,上述下节杆包括左支杆和右支杆,该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均与上节杆活动连接,下端均与底座活动连接;上述左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拉杆、第一弹簧和第一下拉杆,并在第一上拉杆和第一下拉杆之间套设有第一套件,上述右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拉杆、第二弹簧和第二下拉杆,并第二上拉杆和第二下拉杆之间套设有第二套件,上述第一下拉杆装设有用于向上推动第一套件的第一推送机构,上述第二下拉杆装设有用于向上推动第二套件且与第一推送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推送机构,该第二推送机构包括联动轴,该联动轴可转动的横向穿设于第二下拉杆,联动轴的两端延伸至第二下拉杆外部并分别设有一齿轮,每个齿轮均配设有一竖直设置且上端与第二套件下端相抵触的齿条,并且至少一齿轮设有使其转动的操作部件。进一步,上述第二下拉杆内部设有至少两水平设置的支架,上述联动轴通过轴承穿设于支架。进一步,上述第二下拉杆外侧壁设有用于装配第二推送机构的封装壳,该封装壳与第二下拉杆之间形成安装腔,该安装腔设有用于装配上述齿条且开口向上的滑轨。进一步,上述操作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上述齿轮,该操作部件为Z型手柄或手柄轮。进一步,上述第一下拉杆的底端和上述第二下拉杆的底端呈一定角度分开地设置,上述第一下拉杆的底端分叉成两个第一小节地设置,该两个第一小节分别与上述底座活动连接,上述第二下拉杆的底端分叉成两个第二小节地设置,该两个第二小节分别与上述底座活动连接。进一步,上述左支杆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上述右支杆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上述左支杆的横截面和上述右支杆的横截面拼合形成一个圆形,上述第一套件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上述第二套件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进一步,上述第一弹簧的形状与上述左支杆的形状相适配,上述第二弹簧的形状与上述右支杆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上述第一下拉杆设有用于拉动该第一下拉杆的第一拉手,上述第二下拉杆上设有用于拉动该第二下拉杆的第二拉手。进一步,上述路灯还包括一个用于遮盖上述底座的外壳,该外壳可拆卸的装设于上述底座上。上述对本技术结构和方法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的路灯的灯杆是可折叠的,通过操作部件操作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使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的齿条上升,齿条上升带动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上移,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完全露出,以便于作业人员站在地面通过手拉第一下拉杆和第二下拉杆使灯杆折叠,从而降低了折叠灯杆的难度,使作业人员站在地面上就可对路灯上的照明灯进行更换和维修等,大大方便作业人员对路灯的维护;第二推送机构设有两个相对立设置的齿条,两齿条同时从第二套件的下端两侧向上推送第二套件,以保证第二套件沿灯杆平稳移动。其二、第二下拉杆内部设有至少两水平设置的支架,上述联动轴通过轴承穿设于支架,将轴承设置于第二下拉杆内部,避免轴承直接暴露在外部,具有遮阳、避雨的作用,保证轴承正常运作;支架的设置也有加固联动轴的作用。其三、第二下拉杆外侧壁设有用于装配第二推送机构的封装壳,避免齿轮和齿条直接暴露在外部,具有遮阳、避雨的作用;安装腔设有用于装配齿条且开口向上的滑轨,让齿条更为精确地在滑轨中上下活动,避免齿条上端与第二套件的下端相互错位,提高其机械性能。其四、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的操作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齿轮,作业人员维修完路灯后,可将操作部件收藏起来,以防止他人私自折叠灯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拆掉外壳后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HH’视线的剖视示意图(未画出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其中M为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局部结构剖视的路灯结构示意图(未画出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图6为图2中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往上推动后的路灯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左支杆和右支杆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路灯的电线缠绕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第二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现有折置型路灯的结构不意图。图11为现有折置型路灯折置后的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如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包括灯杆、照明灯I和底座106,灯杆包括上节杆11和下节杆12,照明灯I装设于上节杆11上。下节杆12包括左支杆13和右支杆14,左支杆13的一端和右支杆14的一端分别与上节杆11活动连接,左支杆13的另一端和右支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底座106活动连接。该左支杆13和右支杆14靠在一起时,左支杆13和右支杆14之间的中部留有一定的间隙。左支杆13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右支杆1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左支杆13的横截面和右支杆14的横截面拼合形成个一圆形(如图4所示)。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后,左支杆13平面的一侧和右支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折叠路灯,包括灯杆和底座,所述灯杆包括上节杆和下节杆,所述下节杆包括左支杆和右支杆,该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均与上节杆活动连接,下端均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左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拉杆、第一弹簧和第一下拉杆,并在第一上拉杆和第一下拉杆之间套设有第一套件,所述右支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拉杆、第二弹簧和第二下拉杆,并第二上拉杆和第二下拉杆之间套设有第二套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下拉杆装设有用于向上推动第一套件的第一推送机构,所述第二下拉杆装设有用于向上推动第二套件且与第一推送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推送机构,该第二推送机构包括联动轴,该联动轴可转动的横向穿设于第二下拉杆,联动轴的两端延伸至第二下拉杆外部并分别设有一齿轮,每个齿轮均配设有一竖直设置且上端与第二套件下端相抵触的齿条,并且至少一所述齿轮设有使其转动的操作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冰琳
申请(专利权)人:吕冰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