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398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降水井的井口位置,井口位置设有井管,井管的下端导通连接有伸入降水井内的滤管,井管托换支架包括:固定垫脚,固定于施工地面;固定环,紧固环绕于井管底部的外壁;调节斜撑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垫脚与固定环,以支撑起井管,后续将滤管置换为新井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基坑开挖导致降水井的部分结构遭损坏或变形进而需要置换的问题,避免井管断裂事故以保证后续基坑施工的有序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托换降水井井管的专用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降水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受到挖土机械的不同程度的碰撞,进而导致井管变形和断裂。并且,由于降水井的井管自身细长,垂直固定较为困难,因而,一旦发生变形断裂事故,施工现场修复难度大。有鉴于此,具体地,对于埋深较浅的(微)承压含水层,其含水量一般,在基坑降水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成本以及方便基坑土方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会将开挖基坑底的(微)承压含水层和上部的潜水层一并考虑,采用疏干降水井的形式,并在此(微)承压含水层部位设置全断面过滤器进行降水处理。进而,在实际施工中,会在基坑大底板位置设置过滤管。然而,在后期大底板浇筑完成后,由于过滤管的存在而使得降水井的封井难度增大,其封井效果不能保证,给大底板防水留下隐患。因此,需在挖掘基坑前,将处于基坑底板范围内的过滤管置换为实体的新井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以解决由于基坑开挖导致降水井的部分结构遭损坏或变形进而需要置换的问题,避免井管断裂事故以保证后续挖掘基坑施工的有序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降水井的井口位置,井口位置设有井管,井管的下端导通连接有伸入降水井内的滤管,井管托换支架包括:固定垫脚,固定于井口位置;固定环,紧固环绕于井管底部的外壁;调节斜撑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垫脚与固定环,以支撑起井管,后续将滤管置换为新井管。本技术井管托换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环配合调节斜撑杆顶撑起井管,在不影响井管的前提下,于基坑挖掘前,高效地将滤管置换为新井管。优选地,调节斜撑杆包括连接于固定垫脚的螺杆以及螺合于螺杆外的支撑套杆,支撑套杆连接于固定环。优选地,螺杆上螺合有限位件,限位件顶设于支撑套杆的底端,限位件包括具有内螺纹的中心环以及分别固接于中心环两侧的限位把手,中心环螺合于螺杆上。优选地,固定垫脚包括贴合于地面的底板以及固接于底板上的两块夹板,两块夹板之间形成夹板槽,螺杆的底端设于所述夹板槽内并通过固定销与夹板穿设连接。优选地,固定环的外壁固设有连接耳板,支撑套杆的顶部向内凹陷以形成套杆槽,套杆槽卡设于所述连接耳板外并通过固定销与连接耳板穿设连接。优选地,固定环包括两片半圆抱箍且紧密环绕于井管的外壁,贴合的两片抱箍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垫脚与调节斜撑杆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应于图1置换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井管托换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为对应于图1置换后的状态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施工地面4上,该施工地面4待后续挖掘形成基坑,该施工地面4向下开设有一个降水井9,降水井9的井口位置设有井管1,井管I的下端导通连接有伸入降水井9内的滤管2,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井口位置,井管托换支架包括:固定垫脚3,固定于施工地面4井口位置的周围;固定环5,紧固环绕于井管I底部的外壁;调节斜撑杆6,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垫脚3与固定环5,以支撑起井管1,以便后续将滤管2置换为新井管1’,置换后的新井管I’与原先的井管I相互导通。参照图2,为图1中固定垫脚3与调节斜撑杆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地,调节斜撑杆6包括连接于固定垫脚3的螺杆60以及螺合于螺杆60外的支撑套杆62,支撑套杆62连接于固定环5。螺杆60上螺合有限位件64,限位件64用于顶住支撑套杆62的底端,该限位件64包括具有内螺纹的中心环以及分别固接于中心环两侧的限位把手,此中心环螺合于螺杆60上。固定垫脚3包括贴合于地面的底板30以及固接于底板30上的两块夹板32,两块夹板32之间形成夹板槽,螺杆60的底端设于该夹板槽内并通过固定销7与夹板32穿设连接。参照图3,为图1中固定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固定环5包括两片半圆抱箍且紧密环绕于井管I的外壁,贴合的两片抱箍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固定环5的外壁固设有连接耳板8,支撑套杆62的顶部向内凹陷以形成套杆槽66,套杆槽66卡设于连接耳板8外并通过固定销V与连接耳板8穿设连接。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技术井管托换支架可按以下步骤使用:a.将固定垫脚3固定于施工地面4的降水井9井口位置,通过固定销7将螺杆60的底端与固定垫脚3连接,再将支撑套杆62螺合于螺杆60外进而形成支撑体。以相同方式,在井管I的周围安装三个支撑体;b.根据井管I的直径大小尺寸并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选用抱箍作为固定环5,并将固定环5紧密环绕于井管I的外壁,环绕后的固定环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连接;c.先调整调节斜撑杆6的长度,以致每个支撑套杆62能连接于固定环5。通过固定销7’,将支撑套杆62的顶端连接于固定环5的连接耳板8外,再将限位件64旋紧于支撑套杆62的底端,以顶住支撑套杆62,起到限位的作用,以此方式,支持起井管I,使得井管I悬空于施工地面4上;d.结合图1和图4所示,进行滤管2的置换:将固定环5以下直至伸入施工地面4下待挖掘的基坑底的滤管2割除,置换上与已割除滤管2尺寸相同的新井管I’,所置换的新井管I’与原先悬空于施工地面4上的井管I底端用宽约50mm的抱箍固定焊接,以保证导通对接后井管I的垂直度及焊接质量。完成滤管2的置换工作后,再后续进行基坑的挖掘工作。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技术的以下特点:I)井管I的支撑,可通过调节斜撑杆6进行支撑位置以及角度的微调,方便支设紧固,以适应不同的基坑施工环境;2)各个构件可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安全可靠。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所述降水井的井口位置,所述井口位置设有井管,所述井管的下端导通连接有伸入所述降水井内的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托换支架包括: 固定垫脚,固定于所述井口位置; 固定环,紧固环绕于所述井管底部的外壁; 调节斜撑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垫脚与所述固定环,以支撑起所述井管,后续将所述滤管置换为新井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管托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斜撑杆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垫脚的螺杆以及螺合于所述螺杆外的支撑套杆,所述支撑套杆连接于固定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管托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上螺合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顶设于所述支撑套杆的底端,所述限位件包括具有内螺纹的中心环以及分别固接于所述中心环两侧的限位把手,所述中心环螺合于所述螺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管托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垫脚包括贴合于地面的底板以及固接于所述底板上的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之间形成夹板槽,所述螺杆的底端设于所述夹板槽内并通过固定销与所述夹板穿设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管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水井井管托换支架,支设于所述降水井的井口位置,所述井口位置设有井管,所述井管的下端导通连接有伸入所述降水井内的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托换支架包括:固定垫脚,固定于所述井口位置;固定环,紧固环绕于所述井管底部的外壁;调节斜撑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垫脚与所述固定环,以支撑起所述井管,后续将所述滤管置换为新井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龙颜峻生赵辉孔明殷利峰张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