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0395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7:47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雨水一部分沿路面汇流至市政道路雨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另一部分通过机动车道两侧马路牙上开设的开孔流入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内;进入绿化隔离带内的雨水经绿化带过滤、净化及下渗后多余的雨水流入渗排管道系统的渗透管进行下渗以补充地下水,当降雨强度大而来不及快速下渗的雨水则经渗排管道系统的溢流管排至铺设与机动车道下的市政雨水管道;直接通过市政道路雨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以及通过渗排管道系统溢流进入市政管道的雨水,共同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绿化隔离带及渗排管道系统的排水性能,可起到净化初期污染雨水、延缓洪峰流量、消减城市内涝及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防涝工程
,尤其是LID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 GSI(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市政排水系统相结合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致使相 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防涝和河道行洪构成巨大 的压力,也威胁着城市的安全。 针对城市的快速开发建设,传统的道路排水工艺单单通过雨水口进行雨水排放, 其管道排水能力日趋不足而引发一系列城市内涝现象,进而市政管理部门通过采用加大排 水管道的尺寸标准、新增排水管道数量及排水通道、以及新建排涝栗站等应对措施去解决, 在花费较大经济成本的同时,其应对效果确不甚明显。 针对现代城市的排水内涝问题,市政管理部门通过采用加大排水管道的尺寸标 准、新增排水管道数量及排水通道、以及新建排涝栗站等应对措施已不能有效解决,同时这 些措施与我国当前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需求是相违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可起到净化初期 污染雨水、延缓洪峰流量、消减城市内涝及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市 政雨水管道收集系统,其包括机动车道两侧下敷设的市政雨水管道;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还包括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和渗排管道系统, 所述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包括设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设于 机动车道与绿化隔离带之间的马路牙和设于马路牙上的开孔,所述绿化隔离带高程上低于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雨水能通过马路牙上的开孔流入绿化隔离带; 所述渗排管道系统包括集水渗透井、渗透管、渗透溢流井和溢流管,渗透管和溢流 管的敷设高程位于绿化隔离带地面以下,渗透管内雨水通过滤水净化层下渗补充地下水, 绿化隔离带中的雨水能下渗至集水渗透井,集水渗透井与渗透管连通,渗透管与渗透溢流 井连通,渗透溢流井内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汇入市政雨水管道。 本技术基于"LID(低影响开发)+GSI(绿色基础设施)+传统技术"组合模式 的道路排水设计; 引入LID技术,充分发挥绿化隔离带的过滤、净化功能,以市政路面雨水中C0D、SS 两个指标为例,经过绿化隔离带过滤、净化后的雨水水质污染指标大大降低,以COD、SS两 个指标为例,广州路面初雨径流COD为373mg/L、SS为439mg/L,初期路面径流雨水经绿化 隔离带过滤净化后流入渗排管道系统的雨水中COD为80~100mg/L、SS为30~50mg/ L,COD指标值为初期径流的1/4左右,SS指标值为初期径流的1/10左右,其对环境产生的 生态效益非常有利; 引入GSI技术,在绿化隔离带内设置平箅式雨水口及渗排管道系统,高程上平箅 式雨水口高于绿化隔离带路面50_,高差设计目的是使初期雨水经绿地系统过滤、净化及 下渗,不至快速通过平鼻式雨水口而流入绿化带内的渗透雨水管进行下渗。 排水系统大大延长路面雨水径流时间,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强雨水入渗和地下水 补给,同时延缓洪峰径流形成的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减小雨水管道系统的防洪压力,提高 设计区域的防洪标准,减少洪涝灾害。管道应对降雨强度的标准可从传统工艺设计基础上 (3-5年一遇降雨强度)提高至7-8年一遇降雨重新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作为改进,绿化隔离带高程上低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0. 15-0. 25m。 作为改进,马路牙每隔8-12米设置开孔。 作为改进,所述市政雨水管的埋深在2. 5m以下,整体要低于渗排管道系统的敷设 高程。 作为改进,渗透管及溢流管的敷设高程位于绿化隔离带地面以下1. 5-2. 0m。 作为改进,所述滤水净化层为设于渗水管周边的滤水土工布,滤水土工布包裹 伞15-巾25石乐石级配层。 作为改进,烁石级配层厚度为150-200mm。 作为改进,所述集水渗透井的箅子下设有截污框。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充分发挥绿化隔离带的过滤、净化功能和分流功能,排水系统大大延长路面雨水 径流时间,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强雨水入渗和地下水补给,同时延缓洪峰径流形成的时间, 削减洪峰流量,减小雨水管道系统的防洪压力,提高设计区域的防洪标准,减少洪涝灾害。【附图说明】 图1为排水方法流程图。 图2为排水系统立面图。 图3为排水系统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市政雨水管道收集系统、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和渗排 管道系统。总体为基于"LID(低影响开发)+GSI(绿色基础设施)+传统技术"组合模式的 道路排水设计。 如图2、3所示,市政雨水管道收集系统为传统排水设施,其包括机动车道两侧下 敷设传统市政雨水管道3、雨水检查井及传统平箅式雨水口 4,传统市政雨水管道3的埋深 控制在2. 5m以下,整体要低于渗排管道系统的敷设高程,目的是在接收从传统市政道路雨 水口汇入雨水的同时,也接收从渗排管道系统排出的雨水。 如图2、3所示,所述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包括设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 化隔离带2、设于机动车道与绿化隔离带2之间的马路牙和设于马路牙上的开孔1。绿化隔 离带2高程上低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0. 15-0. 25m,马路牙每隔8-12米设置开孔1,雨 水能通过马路牙上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市政雨水管道收集系统,其包括机动车道两侧下敷设的市政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还包括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和渗排管道系统,所述绿地净化入渗系统包括设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设于机动车道与绿化隔离带之间的马路牙和设于马路牙上的开孔,所述绿化隔离带高程上低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雨水能通过马路牙上的开孔流入绿化隔离带;所述渗排管道系统包括集水渗透井、渗透管、渗透溢流井和溢流管,渗透管和溢流管的敷设高程位于绿化隔离带地面以下,渗透管内雨水通过滤水净化层下渗补充地下水,绿化隔离带中的雨水能下渗至集水渗透井,集水渗透井与渗透管连通,渗透管与渗透溢流井连通,渗透溢流井内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汇入市政雨水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杰宋娟郭常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