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通过在底板左、右及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第二边板和封边板,以及特殊设计的连接板、补强板等相应构造,经翻折粘合后,可折叠收容而缩小立体高度空间,形成可供堆叠并利于运输的最小空间状态;使用时,只需完成两个动作,即将第一边板垂上翻折,再将第二封边板向内翻折使其扣片插入切口,即可折组形成包装盒使用状态,达到快速折组成型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制品,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传统包装盒基本可分为固定粘结式和组合式二类,固定粘结式包装盒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一上盖11及一盒座14,其中该上盖11是在盖板12是四周边设有周围板13,而该盒座14则在底板15四周设有周围板16。该上盖11稍大于盒座14,以利上盖11罩组于盒座14上。该固定粘结的包装盒基本上已成型具有一定的体积,其体积完全决定于周围板13、16的高度,使用时直接取用相当便利,只是当二者组合且数量多时,将堆叠占用较多的设置空间,且在叠组上因重量的关系将使下方的盒体变形。因此,固定粘结式的包装盒在成型后有占用空间、叠置变形的缺点。组合式包装盒,一般是在使用前再行折组,虽其有不占设置空间的优点,但须经一段时间的叠组而无法即时使用,对于一些欲即时使用包装盒体的场合而言相当不便。有鉴于上述各种缺憾,本专利技术人悉心研究,提出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组合式包装盒构造。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达到可折叠收容以利于堆叠运送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边板,而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边板,该第一边板朝外设有第一封边板,第二边板朝外设有第二封边板,且其相互间皆设有折线;其中,该第一边板与第二边板的转角处以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对角线位置设有折线;该第一封边板两侧对称伸设补强板,且第一封边板外缘与两侧补强板间设有切口,该补强板与前述连接板不相连接;该第二封边板外缘边朝两侧对称伸设有扣片,且第二封边板朝外连设有折边。藉由上述构造,首先将第一封边板向内翻折,并与第一边板相粘合,再将第一边板连同连接板向内翻折,并将第二边板与连接板自其对角线的折线相对该半边相粘合,此时可将第二封边板向内翻折,形成可供堆叠的最小空间状态;使用时,只需将第一边板垂上翻折,因第二边板与连接板自对折线半边相粘合,所以第二边板将随之垂上翻动,再将第二封边板向内翻折,使其两侧的扣片插入两侧第一封边板的切口,即形成包装盒的使用状态。其中,该第一封边板两侧所对称伸设的补强板的长度较连接板短。其中,该扣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同于第一封边板外缘与两侧补强板间的切口。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与一构造相同而较小的盒体相盖合而组成包装盒整体。为增加盒体强度,本技术可在此基础上将盒体周围的边板加厚,即,于第一封边板与第一边板间隔设一厚度板,且该第一封边板的长度略短于第一边板,而第一封边板朝外另缩设有折边。同时于第二封边板与第二边板间隔设一厚度板,且该第二封边板的长度略短于第二边板,而扣片设于其折边的两侧。其中,第二封边板向内翻折后,其折边对应粘合于底板上。其中,第一、第二边板分别朝外所设的厚度板高度相同。本技术的特点经粘合后可折叠收容而缩小立体高度空间,利于堆叠及运输;使用时,只需完成两个动作,即将第一边板垂上翻折,再将第二封边板向内翻折使其扣片插入切口,即可折组形成包装盒使用状态,达到快速折组成型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图面说明图1是传统固定粘结式包装盒的构造示意图。图2式本技术构造的平面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经粘合后供堆叠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组成型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构造的平面展开图。图7是图6实施例经粘合后供堆叠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的折组动作及折组成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在底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边板3,而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边板4,该第一边板3朝外设有第一封边板31,第二边板4朝外设有第二封边板41,且其相互间皆设有折线L;其中,该第一边板3与第二边板4的转角处以连接板5相连接,且连接板5的对角线位置设有折线L,使连接板5可折成两相对的三角形状;该第一封边板31两侧对称伸设补强板33,该补强板33的长度较连接板5短,且第一封边板31外缘与两侧补强板33间设有切口32,该补强板33与前述连接板5不相连接;该第二封边板41外缘边朝两侧对称伸设有扣片42,该扣片42的形状及大小相同于前述的切口32,且第二封边板41朝外连设有折边43。请参阅图3,藉由上述构造,首先将底板2两侧的第一封边板31向内翻折,并与第一边板3相粘合,再将第一边板3连同连接板5向内翻折,并将第二边板4与连接板5自其对角线的折线L相对该半边51相粘合,此时可将第二封边板41向内翻折,形成可供堆叠的最小空间状态,利于大量堆叠及运送。如图4所示,使用时,只需将第一边板3垂上翻折,此时因第二边板4与连接板5自对折线半边51相粘合,所以第二边板4将随之垂上翻动,再将第二封边板41向内翻折,使其两侧的扣片42插入两侧第一封边板31的切口32,即形成包装盒的使用状态。图5为本技术折组成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将第二封边板41向内翻折的同时,其两侧的扣片42受侧向扳动而向内翻折,相对可插入两侧第一封边板31的切口32,即形成扣合状态。上述折组成型的包装盒盒体可与一构造相同而较小的盒体相盖合,组成一包装盒整体。在此基础上,为要求盒体的强度较强,可将盒体周围的边板加厚,构成另一厚度加大的构造如图6所示,在一底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边板3,而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边板4,该第一边板3朝外设有厚度板34,厚度板34朝外缩设有第一封边板31,第二边板4朝外设有厚度板44,厚度板44朝外缩设有第二封边板41,且其相互间皆设有折线L;该第一边板3与第二边板4的转角处以连接板5相连接,且连接板5的对角线位置设有折线L,使连接板5可折成两相对的三角形状;该第一封边板31两侧对称伸设补强板33,该补强板33的长度较连接板5短,且第一封边板31朝外缩设有折边35,折边35两侧设有切口32且相对位于补强板33朝内;该第二封边板41朝外连设有折边43,折边43两侧对称伸设有扣片42。其中,上述厚度板34、44的高度相同。如图7所示,该包装盒的粘合过程是,先将底板2两侧的第一封边板31向内翻折,将其折边对应粘合于底板2上,再将第一边板3连同连接板5向内翻折,并将第二边板4与连接板5自其对角线的折线L相对该半边51相粘合,此时可将第二封边板41连同厚度板44一起向内翻折,形成可供堆叠的最小空间状态。如图8所示,使用时,同样只需将第一边板3垂上翻折,此时因第二边板4与连接板5自对折线半边51相粘合,所以第二边板4将随之垂上翻动,再将第二封边板41向内翻折,使其折边两侧的扣片42插抵于两侧第一封边板31的切口32端,即形成包装盒的使用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为本申请范围所涵盖,其界定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在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边板,而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边板,该第一边板朝外设有第一封边板,第二边板朝外设有第二封边板,且其相互间皆设有折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边板与第二边板的转角处以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对角线位置设有折线;该第一封边板两侧对称伸设补强板,且第一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折组成型的包装盒,在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边板,而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边板,该第一边板朝外设有第一封边板,第二边板朝外设有第二封边板,且其相互间皆设有折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边板与第二边板的转角处以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对角线位置设有折线;该第一封边板两侧对称伸设补强板,且第一封边板外缘与两侧补强板间设有切口,该补强板与前述连接板不相连接;该第二封边板外缘边朝两侧对称伸设有扣片,且第二封边板朝外连设有折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宏伦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