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于壳体,所述插针分别对称设置于壳体的两边,且所述插针的输出端呈弯折结构设置,插针的输出端借由这一结构均呈同一直线分布,于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所述插针的输出端呈弯折结构设置,插针的输出端借由这一结构均呈同一直线分布,由于所述的插针的输出端借由插针的弯折结构成统一直线分布,所以与所述插针输出端相连的连接线也可以保证处于同一水平直线状设置,借此结构就能很好的保证所述与插针相连接的连接线的整齐,且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其他的零器件,在能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方便实际的加工使用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一般是指电器接线端子。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端子由壳体和插针组成,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其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插针接收入一定的电流或信号,通过插针从输出端输出相应的电流或信号。插针相对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焊脚,焊脚处都会焊接有用于传接电流或信号的连接线,一般一个连接端子的壳体都会连接有一定数量的插针,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过多与插针焊脚连接的连接线使得壳体的输出端显得过于杂乱。而为保证其输出端的整齐,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连接端子,插针分别相对设置于壳体两边,使得插针的焊脚在壳体的输出端形成一个卡槽,随后再在卡槽内插接入线路板,利用线路板与插针焊脚的连接,接出相对应的电流信号,借以保证端子输出端的整洁。但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加工制造该端子时,由于增加了线路板这一零部件,且该零部件还需要手动安装,在使得连接端子的加工制造过程更为复杂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加工制造的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接线端子端面整齐,且方便后续焊接连接线的一种连接端子。本技术设置为: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壳体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插针相对输出端的的一端设置有焊脚,插针分别设置于壳体两边;插针的焊脚皆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的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针焊脚是借由弯折的结构形成同一直线状分布于连接端子的壳体上的,所以和焊脚相连的连接线也会呈直线状分布,借此保证了连接端子端面的整洁,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在能实现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的同时,其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其他的零器件,在能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方便实际的加工使用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同时因为焊脚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所以在实际进行接线操作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焊脚排列依次进行连接,操作过程显然更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针呈相互交错排列设置于壳体两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方案中,焊脚是设置于插针上的,所以两边插针的交错排列,焊脚也自然会形成交错排列,由于焊脚是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分布的,所以采用上述的排列方式,两边的焊脚相互弯折后,借由这一错位方便形成直线状的分布状,上述的技术方案只是对插针的排列方式做了细微的调整就收获了相应的技术效果,优化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焊脚包括连接段和接线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插针和接线段,连接段平行于壳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构成焊脚包括连接段和接线段,且连接插针和接线端的连接段是平行于壳体的,借此结构大大降低了焊脚的高度,借以保证焊脚的高度处于要求的规格之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插入端开设于壳体的输出端,插针通过插入通孔内置于壳体;插针相对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设置于插针两侧且架于壳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插针通过插入通孔内置于壳体,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不仅能满足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将插针内置于壳体,且实现了插针可拆卸连接与壳体,一旦插针发生损坏,只要将其拆下进行更换即可,而插针相对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设置于插针两侧且架于壳体上,所以在实际的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将插针插入通孔的插入端时,就可以借由设置于插针两侧的平衡块与壳体的接触状况判断插针是否偏摆,借以保证插针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本技术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远离焊脚的一端为卡接端;卡接端包括两夹杆,夹杆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有卡接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针的卡接端是由两夹杆组成的,借助这一结构可以更好的方便连接线的插入和拔出,而夹杆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的卡接块,则可以对连接线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防止其由于振动等状况发生松动掉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块呈弧形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的卡接块是呈弧状设置的,所以在插入和拔出连接线的时候,可以借助弧形的结构对所施的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较为轻松的实现相应操作,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孔处于壳体输入端的开口呈矩形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相对壳体输入端的开口为矩形开口,方便了施加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矩形开口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翼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借此结构可以满足多种规格的连接线插入连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开口处皆设置有倒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插针的插入,而与此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连接线的插入,由此进一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插针;3、输出端;4、输入端;5、焊脚;6、翼孔;7、连接段;8、接线段;9、卡接端;10、夹杆;11、卡接块;12、通孔;13、平衡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I和若干插针2,插针2内置壳体1,且连通壳体I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壳体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插针相对输出端的的一端设置有焊脚,其特征是:插针分别设置于壳体两边;插针的焊脚皆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的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