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250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包括有车门外板、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及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板加强板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所述车门防撞杆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还包括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本申请通过在车门锁装置的左下方设置防撞梁,能够保护车门外把手区域的车门外板在发生碰撞时的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车门外板变形导致车门外把手下移使得外开拉杆下压使车门锁打开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门
,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后车门防撞梁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内乘客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汽车侧面受到快速行驶的汽车撞击时,车门外板由于比较薄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向内向下的变形,安装在车门外板上的把手随之也有一个向内向下位移,导致外开拉杆向下运动,从而使车门解锁;在巨大的外力撞击下,乘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与撞击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容易从车内飞出去,非常危险。目前现有的车型,如图3所示,一般在设计时,在车门的下段设置有一根防撞杆12,中间部位有一根外板支撑板11,防撞杆12用来减少乘客受到侧面撞击时钣金的倾入量对乘客的伤害,外板支撑板11 一般是0.65mm左右的厚度,仅仅增加外板的屈曲抗凹性。车门外板的外把手区域在受到撞击时,由于比较薄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向内向下变形,安装在车门外板上的把手随之也有一个向内向下位移,导致外开拉杆向下运动,从而使车门打开,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汽车后车门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汽车后车门在发生侧碰撞时,把手区域的车门外板变形导致车门打开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包括有车门外板、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及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板加强板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所述车门防撞杆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还包括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所述车门锁装置包括有车门外把手、外开拉杆及车门锁;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开拉杆的一端同所述车门外把手活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车门锁活动连接。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左下方。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外板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膨胀胶层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内板及所述外板加强板之间为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车门锁装置的左下方设置防撞梁,能够保护车门外把手区域的车门外板在发生碰撞时的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车门外板变形导致车门外把手下移使得外开拉杆下压使车门锁打开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现技术车门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车门钣金结构示意图;图3为后车门外把手区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车门防撞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外把手区别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车门外板,2车门外把手,3外开拉杆,4车门锁,5外板加强板,6防撞梁,7车门内板,8车门防撞杆,11外板支撑板,12防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图2至图5所示,包括有车门外板1、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5、车门内板7及车门防撞杆8 ;在本申请的所有技术方案中,后车门的骨架结构为现有技术、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及外板加强板及车门锁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上述各部件的结构及位置或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并不对上述各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等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车门外板I与所述车门内板7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I上;所述外板加强板5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I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所述车门防撞杆8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还包括有防撞梁6 ;所述防撞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7与所述外板加强板5上。所述车门锁装置包括有车门外把手2、外开拉杆3及车门锁4 ;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开拉杆的一端同所述车门外把手活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车门锁活动连接。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左下方。这样结构,当汽车后车门发生碰撞时,车门外板受到冲压力的作用向车内变形,此时,倾斜设置的防撞梁起到对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该支撑作用同外板加强板的横向支撑实现类似三角平衡的作用,使得车门外板变形程度减小,因此车门外把手的向内向下位移量减小,因此对外开拉杆的力减小,使得车门锁受到开门的力不足以使车门打开。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包括有车门外板、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及车门防撞杆;在本申请的所有技术方案中,后车门的骨架结构为现有技术、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及外板加强板及车门锁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上述各部件的结构及位置或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因此,本申请并不对上述各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等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板加强板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所述车门防撞杆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还包括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外板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膨胀胶层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车门锁装置包括有车门外把手、外开拉杆及车门锁;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开拉杆的一端同所述车门外把手活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车门锁活动连接。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左下方。这样结构,当汽车后车门发生碰撞时,车门外板受到冲压力的作用向车内变形,此时,倾斜设置的防撞梁起到对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该支撑作用同外板加强板的横向支撑实现类似三角平衡的作用,使得车门外板变形程度减小,因此车门外把手的向内向下位移量减小,因此对外开拉杆的力减小,使得车门锁受到开门的力不足以使车门打开。并且,通过在车门外板与防撞梁之间的膨胀胶层设置,增加了车门外板的强度,提高了车门外板的抗变形性能。本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因侧碰车门外板变形导致车门打开的问题,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门外板、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及车门防撞杆; 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上; 所述外板加强板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 所述车门防撞杆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 还包括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锁装置包括有车门外把手、外开拉杆及车门锁;所述车门外把手固定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开拉杆的一端同所述车门外把手活动连接,另一端同所述车门锁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把手的左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设置有膨胀胶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车门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门外板、车门锁装置、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及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设置于车门骨架上;所述车门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外板加强板横向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门锁装置的上方;所述车门防撞杆设置于所述车门骨架的下方;还包括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