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直径脱硫塔,包括:吸收塔,其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吸收塔入口的上方设有五个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均设有多个喷嘴;除雾器,其位于吸收塔上部,并设于第五喷淋层和吸收塔出口之间,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吸收塔本体的直径,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100°~107°;浆液池,其设于吸收塔的下部,浆液池下部的直径大于吸收塔本体的直径,浆液池下部的收缩角度为60°~6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有多个喷嘴的五层喷淋层的设置,提高了喷嘴浆液的覆盖率;喷淋层以上部分的变径和浆液池下部的变径,使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的停留时间变长,保证浆液的循环量及石灰石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直径脱硫塔。
技术介绍
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文,燃煤火电机组要进行环保升级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NOx分别不高于10mg/Nm3、35mg/Nm3、50mg/Nm3的排放限值。故对现有环保设施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湿法钙基烟气脱硫(FGD)技术由于其运行安全可靠、脱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适用性强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喷淋塔因其塔内构件少、脱硫设备不易结垢和堵塞,压力损失也较小、运行维护较为简便,在国内外的脱硫装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现有的喷淋塔的喷淋层以上直径与塔本体直径上下一致,浆液池段直径与塔本体直径上下一致,不能满足超低排放环保要求。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已建脱硫系统外排SO2、烟尘不达标,因此需要增容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浆液的循环量及石灰石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的变直径脱硫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直径脱硫塔,包括:吸收塔,其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所述吸收塔入口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第四喷淋层、第五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所述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三喷淋层、所述第四喷淋层和所述第五喷淋层均设有多个喷嘴;除雾器,其位于所述吸收塔上部,并设于所述第五喷淋层和所述吸收塔出口之间,所述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A ;浆液池,其设于所述吸收塔的下部,所述浆液池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直径,所述浆液池下部的收缩角度为B ;其中,所述角度A为100°?107°,所述角度B为60°?6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层、所述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三喷淋层、所述第四喷淋层和所述第五喷淋层上的喷嘴均为双向喷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层、所述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三喷淋层、所述第四喷淋层和所述第五喷淋层上的喷嘴均为单向喷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除雾器的叶片间烟气流速应为3.2m/s?3.1mfs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角度A为10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角度B为6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具有多个喷嘴的五层喷淋层的设置,提高了喷嘴浆液的覆盖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脱硫效率;2、通过喷淋层以上部分的变径和浆液池下部的变径,使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的停留时间变长,保证浆液的循环量及石灰石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直径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收塔;11、吸收塔入口 ;12、吸收塔出口 ;21、第一喷淋层;22、第二喷淋层;23、第三喷淋层;24、第四喷淋层;25、第五喷淋层;3、除雾器;4、浆液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包括吸收塔1、五个喷淋层、除雾器3和浆液池4。吸收塔I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 11、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 12,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第五喷淋层25,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和第五喷淋层25均设有多个喷嘴。除雾器3位于吸收塔I上部,并设于第五喷淋层25和吸收塔出口 12之间,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吸收塔I本体的直径,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100°?107°。浆液池4设于吸收塔I的下部,浆液池4下部的直径大于吸收塔I本体的直径,浆液池4下部的收缩角度为60°?67°。其中,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和第五喷淋层25上的喷嘴均为双向喷嘴或单向喷嘴。除雾器3的叶片间烟气流速应为3.2m/s?3.7m/s。本实施例优选的,角度A为105°。本实施例优选的,角度B为64 °。具体使用时,烟气从下方的吸收塔入口 11进入后,与吸收塔I内的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第五喷淋层25喷出的浆液相接触,喷淋层上多个喷嘴的设置,提高了喷嘴浆液的覆盖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脱硫效率,脱硫后的烟气从吸收塔I上方的吸收塔出口 12流出。通过喷淋层以上部分的变径和浆液池下部的变径,使浆液在吸收塔I的停留时间变长,保证浆液的循环量及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和二氧化硫的脱除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塔(I),其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11)、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12),所述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第五喷淋层(25),所述第一喷淋层(21)、所述第二喷淋层(22)、所述第三喷淋层(23)、所述第四喷淋层(24)和所述第五喷淋层(25)均设有多个喷嘴; 除雾器(3),其位于所述吸收塔(I)上部,并设于所述第五喷淋层(25)和所述吸收塔出口(12)之间,所述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I)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A ; 浆液池(4),其设于所述吸收塔(I)的下部,所述浆液池(4)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I)本体的直径,所述浆液池(4)下部的收缩角度为B ; 其中,所述角度A为100°?107°,所述角度B为60°?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层(21)、所述第二喷淋层(22)、所述第三喷淋层(23)、所述第四喷淋层(24)和所述第五喷淋层(25)上的喷嘴均为双向喷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层(21)、所述第二喷淋层(22)、所述第三喷淋层(23)、所述第四喷淋层(24)和所述第五喷淋层(25)上的喷嘴均为单向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3)的叶片间烟气流速应为 3.2m/s ?3.7m/So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A为1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B为64°。【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直径脱硫塔,包括:吸收塔,其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吸收塔入口的上方设有五个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均设有多个喷嘴;除雾器,其位于吸收塔上部,并设于第五喷淋层和吸收塔出口之间,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吸收塔本体的直径,第五喷淋层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100°~107°;浆液池,其设于吸收塔的下部,浆液池下部的直径大于吸收塔本体的直径,浆液池下部的收缩角度为60°~6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有多个喷嘴的五层喷淋层的设置,提高了喷嘴浆液的覆盖率;喷淋层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直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1),其中部设有吸收塔入口(11)、顶部设有吸收塔出口(12),所述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第四喷淋层(24)、第五喷淋层(25),所述第一喷淋层(21)、所述第二喷淋层(22)、所述第三喷淋层(23)、所述第四喷淋层(24)和所述第五喷淋层(25)均设有多个喷嘴;除雾器(3),其位于所述吸收塔(1)上部,并设于所述第五喷淋层(25)和所述吸收塔出口(12)之间,所述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1)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五喷淋层(25)以上部分的扩散角度为A;浆液池(4),其设于所述吸收塔(1)的下部,所述浆液池(4)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收塔(1)本体的直径,所述浆液池(4)下部的收缩角度为B;其中,所述角度A为100°~107°,所述角度B为60°~6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新,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