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8806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混凝土墙板的安装装置及其方法,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其特征是该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还包括圆锥口、引导定位钢销和平面镜,在上、下墙板上的各钢筋套筒的下端段均设置圆锥口,在上、下墙板上的左右两排竖向钢筋的前端、后端均呈对角线地设置两根引导定位钢销,在后浇混凝土层上对应位于上墙板的左、右侧放置平面镜,一种混凝土预制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方法,是利用下墙板顶部外伸的引导定位钢销引导上墙板上的钢筋套筒与下墙板上的竖向钢筋快速对中,利用平面镜观察上墙板上的钢筋套筒与下墙板上的竖向钢筋的对中情况,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墙板的安装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安装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上、下层预制剪力墙板(简称墙板)的竖向钢筋的连接,按照规范规定,通常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者约束浆锚连接(详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42页),钢筋套筒或约束浆锚预留孔(简称预留孔)的内径比剪力墙板中预埋的的竖向钢筋的直径大,墙板吊装时,下层墙板顶部外伸的竖向钢筋要插入到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或预留孔中,之后再进行上层预制墙板的水平调平和竖向找正,并用专用的斜撑固定,验收合格之后,再进行钢筋套筒或预留孔的注浆。此墙板两侧(沿长度方向)的竖向钢筋一般都是双排布置,每侧的竖向钢筋的数量多为6~12根,各竖向钢筋伸出墙板顶面的长度相同,(详见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产业化技术参考手册》,2013年2月出版,第24页);但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安装装置及其方法存在下列缺陷: 第一、竖向钢筋插入钢筋套筒或预留孔中的难度大: 预制剪力墙板的吊装是先吊起上层墙板,将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或预留孔的中心准确对准下层墙板顶部外伸的竖向钢筋,再下落上层墙板至下层墙板的顶面,完成墙板就位。下层墙板竖向钢筋的伸出长度相同,都处于同一高度,下层墙板两侧的12~24根处于同一高度的钢筋要同时插入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或预留孔中,难度很大。第二、耗时长,劳动强度较大:上层墙板通常要反复吊起、下落多次才能完成吊装就位,有时候一片墙板吊装会耗时1.5小时,耗时长,严重影响了装配施工的进度。同时,由于下层墙板顶部伸出的钢筋处于同一标高,且伸出的高度有限,上层墙板起吊中会有摆动,需要多名工人配合扶稳墙板,操作工人对准时,还需要身体趴在楼板上仰视操作、观察,作业劳动强度大。第三,容易窝工,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 由于墙板吊装时各竖向钢筋的对中难度大、耗时长、劳动强度大,往往出现机械等人工或者人工等机械的现象,容易窝工,塔吊的有效工作时间则相对缩短,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 及其方法,不仅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而且能缩短工期,提高墙板安装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简称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包括上墙板1-1 (即上层墙板)、下墙板1-2 (即下层墙板)、叠合楼板2、后浇混凝土层3、竖向钢筋4、钢筋套筒5或约束浆锚预留孔(简称预留孔)和注浆缝6、所述的上墙板1-1和下墙板1-2的结构相同,所述的上墙板1-1和下墙板1-2均为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剪力墙板,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沿长度方向的)前侧部、后侧部均布对称地分别预埋左右两排竖向钢筋4,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底部对应位于各竖向钢筋4的部位设置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所述的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的内径比竖向钢筋4的直径大,各竖向钢筋4的上端段(S卩外伸段)均外伸出下墙板1-2的顶部且伸出量相同,各竖向钢筋4的下端段均位于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的上段中,所述的叠合楼板2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即预制楼板),将所述的下墙板1-2竖向设置,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顶部水平放置叠合楼板2,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顶部和叠合楼板2的上表面上浇筑后浇混凝土层3,当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上对应安装上墙板1-1,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与上墙板1-1之间是注浆缝6,其特征是:该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还包括了圆锥口、引导定位钢销7和平面镜8,在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的各钢筋套筒5的下部均设置同轴向中心线的圆锥口,所述的圆锥口呈圆锥台形,所述的圆锥口的上端的内直径小而下端的内直径大,所述的圆锥口的上端的内直径与钢筋套筒5的内直径相同,所述的圆锥口的下端内直径比竖向钢筋4的直径大2.5 cm?5cm,所述的圆锥口的高度为5 cm?8cm,同时,在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上的左右两排竖向钢筋的前端的竖向钢筋和后端的竖向钢筋的部位上均呈对角线地设置两根引导定位钢销7,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同时作为竖向受力钢筋,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的长度与竖向钢筋4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的上端段(即外伸段)对应外伸出上墙板1-1、下墙板1-2的顶部且伸出量比竖向钢筋4的伸出量高出6 cm?9cm,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的底部的对应于引导定位钢销7部位的钢筋套筒的长度也比其他钢筋套筒5的长度长6 cm?9cm,此外,在所述的后饶混凝土层3上对应位于上墙板1_1的左侧或右侧部位放置平面镜8,此平面镜8可为普通平面反光镜,移动平面镜8的位置,通过站立姿态俯视观察,可以观察下墙板1-2上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与上墙板1-1底部的带圆锥口的钢筋套筒5的对中情况。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不仅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而且能缩短工期,提高了墙板安装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和施工成本。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的主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的左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1、图2、图3中:1_1、上墙板 1-2、下墙板 2、叠合楼板 3、后浇混凝土层4、竖向钢筋5、钢筋套筒6、注浆缝7、引导定位钢销8、平面镜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方法,是利用下墙板1-2上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上端段外伸的引导定位钢销7 (即利用两个引导定位钢销7的外伸段)引导上墙板1-1上的钢筋套筒5与下墙板1-2上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快速对中,只要下墙板1-2顶部外伸的两个引导定位销7对准在上墙板1-1上的钢筋套筒5的圆锥口范围内,即能保证所有下墙板1-2上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都对准在上墙板1-1上的钢筋套筒5的圆锥口范围内,实现墙板安装的快速对中;同时利用上墙板1-1底部预埋的带圆锥口的钢筋套筒5,扩大了钢筋套筒5的端口面积,不管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和钢筋套筒5有没有同心对中,只要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都在对应的圆锥口的范围内,在上墙板1-1下落过程中,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都能沿圆锥口的内壁轻松滑入钢筋套筒5中,降低了竖向钢筋4与钢筋套筒5的对中难度,实现墙板的快速安装;另外,利用平面镜8照视、观察上墙板1-1上的钢筋套筒5与下墙板1-2上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的对中情况,不需要伏地仰视观察、作业,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所述的上墙板1-1吊起至下墙板1-2的上方,在上墙板1-1的底面高出下墙板1-2上设置的两个引导定位钢销7的上端部lOcm-15 cm处停止吊动,作业人员扶稳上墙板 1_1 ; 第二步:在后浇混凝土层3上对应位于上墙板1-1的左侧或右侧部位放置平面镜8,移动平面镜8,通过平面镜8观察下墙板1-2上的竖向钢筋4的外伸段与上墙板1-1底部的带圆锥口的钢筋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包括上墙板(1‑1)、下墙板(1‑2)、叠合楼板(2)、后浇混凝土层(3)、竖向钢筋(4)、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和注浆缝(6)、所述的上墙板(1‑1)和下墙板(1‑2)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沿长度方向的的前侧部、后侧部均布对称地分别预埋左右两排竖向钢筋(4),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底部对应位于各竖向钢筋(4)的部位设置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所述的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的内径比竖向钢筋(4)的直径大,各竖向钢筋(4)的上端段即外伸段均外伸出下墙板(1‑2)的顶部且伸出量相同,各竖向钢筋(4)的下端段均位于钢筋套筒(5)或预留孔的上段中,所述的叠合楼板(2)为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叠合楼板,将所述的下墙板(1‑2)竖向设置,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顶部水平放置叠合楼板(2),在所述的下墙板(1‑2)的顶部和楼板(2)的上表面上浇筑后浇混凝土层(3),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上对应安装上墙板(1‑1),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与上墙板(1‑1)之间是注浆缝(6),其特征是:该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的锥口引导式安装装置还包括圆锥口、引导定位钢销(7)和平面镜(8),在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上的各钢筋套筒(5)的下部均设置同轴向中心线的圆锥口,所述的圆锥口呈圆锥台形,所述的圆锥口的上端的内直径小而下端的内直径大,所述的圆锥口的上端的内直径与钢筋套筒(5)的内直径相同,所述的圆锥口的下端的内直径比竖向钢筋(4)的直径大2.5 cm ~5cm,所述的圆锥口的高度为5 cm ~8cm,同时,在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上的左右两排竖向钢筋的前端的竖向钢筋和后端的竖向钢筋的部位上均呈对角线地设置两根引导定位钢销(7),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同时作为竖向受力钢筋,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的长度与竖向钢筋(4)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引导定位钢销(7)的上端段对应外伸出上墙板(1‑1)、下墙板(1‑2)的顶部且伸出量比竖向钢筋(4)的伸出量高出6 cm ~9cm,所述的上墙板(1‑1)、下墙板(1‑2)的底部的对应于引导定位钢销(7)部位的钢筋套筒的长度也比其他钢筋套筒的长度长6 cm ~9cm,此外,在所述的后浇混凝土层(3)上对应位于上墙板(1‑1)的左侧或右侧部位放置平面镜(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