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引物组,该引物组是由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的引物对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的引物组与待测蚜虫样品的总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反应结束后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电泳分析,以确定蚜虫样品中是否含有蚜虫共生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够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鉴定蚜虫样品中三种蚜虫共生菌的感染情况,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一定程度的检测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引物组和 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姐虫,属于半翅目,胸卩彖亚目(Sternorrhyncha),是一类重要的经济害虫。姐虫和 细菌的关系密切,共生菌在蚜虫中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如补充营养、增强蚜虫对高温的忍 耐,增强蚜虫对寄生蜂寄生和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扩大蚜虫的寄主范围等。但是蚜虫共生 菌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基本上都不能在蚜虫体外进行纯培养,因此蚜虫共生菌的感染检 测都是通过分子手段进行鉴定的。蚜虫共生菌作为除了蚜虫核糖体和线粒体DNA外第三种 可遗传的物质,以其为对象开展的蚜虫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真核和原核生物互作,以及利用 共生菌作为介体开展对蚜虫的生物防治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何对蚜虫中共生菌 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准确的分析,是开展上述研究工作的前体前提,但是目前对蚜虫共生菌 的检测工作基本上都是单个物种进行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多重PCR是在环境微 生物物种多样性检测中一种高效的分子检测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病 原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和!lj牙虫 U 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姐虫中常见的三种共生菌,本专利技术中成功建立了 一套快速、准确、直观并兼有高灵敏度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力图一次性阐明待测蚜虫 总DNA中三种共生菌的感染情况。本专利技术中以三种蚜虫共生菌相关的蛋白质基因作为 靶标基因,相较于目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16S rRNA基因具有更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wsp基因编码的是细菌外膜蛋白,是国际上对沃尔巴克氏菌进行检测和分型的通用基因 (Zhou ff, Rousset F, O'Neill S. 1998. Phylogeny and PCR-based classification of Wolbachia strains using wsp gene sequ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65:509-515) ;yaeT 基因编码的是外膜 蛋白组装因子,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虫牙虫杀雄菌属的多基因分型中(Jousselin E,Coeur d'Acier A,Vanlerberghe-Masutti F,Duron 0.2012.Evolution and diversity of Arsenophonus endosymbionts in aphids. Molecular Ecology, 22:260-270) ;gltA 基因 编码细菌中的柠檬酸合成酶,已经成功的用于蚜虫U型共生菌的检测(Li T,Xiao JH,Wu YQ, Huang Dff. 2014.Diversity of bacterial symbionts in populations of Sitobion miscanthi (Hemiptera:Aphididae)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43:605-611) 〇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wsp基因435bp片段、yaeT基因294bp片段、gltA基因 174bp片段,扩增片段间长度差异都超过100bp,普通的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就可以完全 清楚分辨不同的扩增产物,从而直观的反应出待测的蚜虫样品中共生菌的感染情况。本发 明所使用的引物序列均为独立设计出来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体提供一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引物 组和检测方法,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快速、准确鉴定蚜虫样品是否感染三种常见共 生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蚜虫共生菌检测耗时耗力的缺点,为下游的相关研究节省一定 的人力物力。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是由检测尔巴克氏菌 (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和!lj牙虫 U 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的引物对组成; 所述检测沃尔巴克氏菌引物对(Wol-F/R)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 Wol-F :5' -ATAGCTGGTGGTGGTGCATT-3'(SEQ ID NO. 1),下游引物 Wol-R :5'-TGCACCAACAGTGCTGTAAAC-3'(SEQ ID NO. 2); 所述检测杀雄菌的引物对(Ars-F/R)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 Ars-F :5' -AGCGCTATTTTCAACGGGTA-3'(SEQ ID N0. 3), 下游引物 Ars-R :5'-CGATTACTCGGTAGCGGTGT-3'(SEQ ID NO. 4); 所述检测蚜虫U型共生菌的引物对(Reg-F/R)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 Reg-F :5' -ACTGCTCCATCGTGGITITC-3'(SEQ ID N0. 5), 下游引物 Reg-R :5' -CCACGAAAAAGATGCCAAAT-3'(SEQ ID NO. 6)。 -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的引物组与待测蚜虫样品 的总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反应结束后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电泳分析,以确定蚜虫样品中 是否含有蚜虫共生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引物合成:合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中的三种引物对; (2)DNA |旲板提取:提取!lj牙虫样品的总DNA ; (3)多重PCR扩增反应:以步骤⑵提取得到的总DNA为模板,以步骤⑴中合成 的引物组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 (4)多重PCR产物分析:将步骤(3)中得到的多重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 根据上述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方法,其中,PCR扩增反应的反应体系为 50yl :10XPCRBufTer(100mM/LTris-HCl,500mM/LKCl)5yl,2.5mM/I^9dNTPs4yl,5U/ y 1 的 Taq DNA 聚合酶 0? 5 y 1,10 y m/L 的 wsp-F 2. 0 y 1,10 y m/L 的 wsp-R 2. 0 y 1,10 y m/ L 的 Ars_F 2. 0 y 1,10 y m/L 的 Ars-R 2. 0 y 1,10 y m/L 的 Reg_F2. 0 y 1,10 y m/L 的 Reg-R 2. 0 y 1,DNA 模板 1 y 1,25mM/L 的 MgCl23 y 1,去离子水补至 50 y 1。 根据上述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方法,PCR扩增反应的反应条件为: a :94°C 预变性 4min; b:94°C 变性 30s, c:55°C退火 30s, d :72°C延伸 30s,b-d 循环 35 个反应; e :72°C 延伸 10min。 上述引物组(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 1-6)在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蚜虫共生菌多重PCR检测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是由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的引物对组成;所述检测沃尔巴克氏菌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Wol‑F:5'‑ATAGCTGGTGGTGGTGCATT‑3'(SEQ ID NO.1),下游引物Wol‑R:5'‑TGCACCAACAGTGCTGTAAAC‑3'(SEQ ID NO.2);所述检测杀雄菌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Ars‑F:5'‑AGCGCTATTTTCAACGGGTA‑3'(SEQ ID NO.3),下游引物Ars‑R:5'‑CGATTACTCGGTAGCGGTGT‑3'(SEQ ID NO.4);所述检测蚜虫U型共生菌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Reg‑F:5'‑ACTGCTCCATCGTGGTTTTC‑3'(SEQ ID NO.5),下游引物Reg‑R:5'‑CCACGAAAAAGATGCCAAAT‑3'(SEQ ID NO.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蒋月丽,段云,苗进,巩中军,赵明茜,武予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