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松花型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365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加松花型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方法,主要通过栽培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来促进花球蕾枝梗绿色度,包括改变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束叶护花措施;所述的栽培密度通过加大植株的株行距来实现,其株距为50cm-60cm,行距为60cm-70cm,采取穴位“V”型模式,每株交错定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大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束叶护花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增加松花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目的,生产的花椰菜各种品质高,商品价值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栽培

技术介绍
松花菜又称散花菜,是十字花科甘蓝属花椰菜中的一个类型,因其蕾枝较长,花层较薄,花球充分膨大时形态不紧实,相对于普通花菜呈松散状,故此得名。松花型花椰菜食用的部分大部分为蕾枝,与一般紧实型花菜品种相比,松花菜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耐煮性好,蕾枝清脆、食味鲜美,松花型花椰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比紧花球花椰菜高,很受消费者欢迎。二是早中熟品种耐热性强,适应性更广,城市近郊可“春延后”和“秋提前”栽培,高山栽培可在夏秋投产入市,拓宽了花椰菜生产上市时间。松花型花椰菜叶丛生长与抽薹开花,要求温暖,适宜20_25°C ο温度过高,花球易松散且发生苞片,形成“毛花”,品质下降。气温低至8°C以下,花球发育缓慢,至0°C花球有冻害危险。植株从茎叶生长到花球发育,需要经过低温春化阶段。不同品种对花球发育的温度要求差异很大,早熟种要求不严格,22-23°C的温暖条件下即可发育花球;中熟种要求较低,约13-14°C ;晚熟种要求更低,约10°C以下。消费市场上以花球松散程度,蕾枝梗绿色度作为松花型花椰菜的商品性的判断标准。花球越松散,蕾枝梗越绿,市场就越受欢迎。而这两项均与蕾枝梗相关,蕾枝梗的长短决定了花球的松散程度,同时蕾枝梗的长短也决定了其绿色度,因此通过控制管理方式来控制蕾枝梗的长短,从而来提高其绿色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松花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方法,从而提升其商品性和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种增加松花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方法,具体如下:1、栽培密度:加大栽培密度,通过加大植株的株行距来实现,根据本地花椰菜栽培种植习惯,改变植株的株行距,其株距为50cm-60cm,行距为60cm-70cm,采取穴位“V”型模式,每株交错定植。所述的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改变,具体为:早熟品种的栽培密度为2000-2100株/亩,中熟品种的栽培密度为1900-2000株/亩,中晚熟品种的栽培密度为1800-1900株/亩。所述的早熟品种为长江流域秋季栽培定植后45-55天采收的品种;所述的中熟品种为长江流域秋季栽培定植后65-75天采收的品种;所述的中晚熟品种为长江流域秋季栽培定植后大于90天采收的品种。2、水分管理:松花花椰菜叶片多而薄,生长中后期可达16?22张,比普通花菜品种多4?6张,蒸腾量加大,在田间易产生失水萎蔫现象,在连续阴雨后放晴或在高温干旱强光条件下,萎蔫现象尤其明显。因此,松花菜种植的菜地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幼苗期3-5天清理行间沟一次;莲座期4-6天清理一次;花球生长期7-10天清理一次,清理行间沟时结合培土雍根、除草覆盖、适时浇水的措施,及时调整土壤水分状况,力求供水均衡,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干旱高温时,需及时灌跑马水,禁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禁止田间积水以免浸泡时间过长引起怄根现象;夏季定植活棵前,遇旱每24小时浇I次透水,在傍晚进行。3、施肥管理:松花花椰菜在整个生育期里提倡重视前期基肥,轻氮肥过量。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基肥在定植前随翻地整畦过程翻入土壤中,早熟品种生长期短每亩用农家肥1200-1500公斤,草木灰50公斤;中熟品种每亩用农家肥1300-1800公斤,草木灰80公斤;中晚熟品种每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现蕾前后以磷、钾肥为主,重施蕾肥,一般用肥料兑水浇施,可延长膨蕾期,促进花球发育膨大;在高温干旱情况下,施肥与供水相结合,采取兑水浇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速效性;在花球膨大期喷施2?4次叶面硼肥(以10.9% (150g/L)含量的液体硼肥,10ml硼肥兑水60— 80公斤水混匀后对作物均匀喷施,最好是傍晚时分喷施),在花球生长期禁止使用碳铵或含碳铵的肥料,以免花球产生毛花现象;同时,配合施用镁、钾、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产品收获前20天内,不施用任何肥料。4、束叶护花:在花球生长期,裸露的花球在阳光照射下会发黄,这种变化影响商品外观,也影响花球的鲜嫩品质,故花球护理是增加松花菜花椰菜品质的重要的一环。与一般花椰菜的花球护理不同,松花菜多采用束叶护花而不采用折叶盖花方法,在以稀植培育大球为主的生产过程中尤其如此,因其花球蓬松硕大,内叶叠抱性差,并具花球发育和叶片抽生同时进行的特性,折叶盖花常被花球膨大和内叶生长挪移,遮阳效果不好。而遮阳太密又会大大减轻花枝梗的绿色度。而花蕾枝梗的绿色度又是品定松花花椰菜品质商品性重要指标。束叶护花的具体做法是:在花球球面长至5_8cm2时,将靠近花球的5_7张互生大叶顺势拉拢互叠而不折断,先摘除近花球的第一轮叶片组的第2张内叶和第二轮叶片组的第4张内叶,然后选用I根长8-12cm,I?2mm粗的软铁丝,在距叶稍10-15cm处穿刺,沿互叠叶主脉处串编固定,被串编固定的叶片呈灯笼状束起,以罩住整个花球为佳,最后将被束起的最外层大叶,去除从叶柄处到铁丝固定处二分之一的叶片及翼叶。从而使花球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免遭阳光直射至花球球面,同时叶柄处的些许漏光,又增加不断伸长的花球枝梗的光合作用。促进了花枝梗的绿色度。同时灯笼状的隆起给花球的发育膨大留有足够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大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束叶护花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增加松花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目的,生产的花椰菜各种品质高,商品价值好。(I)当加大栽培密度后,植株之间的透光率就会增加,而花球的花梗处皮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就会随着光照时间和强度增加而加大,叶绿素的分解会随着光照温度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得花球的花梗在不断神长过程中,表皮的绿色度不断增加。(2)传统紧花花椰菜一般需水量较松花花椰菜少,其花球生长期属于秋冬交际时节,期间的长江中下游气候多为干燥,阴冷温度低,植株生长缓慢蒸腾量少,而松花花椰菜花球生长期在夏秋时期,期间气候为秋高气爽时节,温度高,植株生长快蒸腾量大。所以本专利技术对其水分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缩短清理行间沟时间,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增加了培土雍根、除草、浇水次数,最大程度上保持花椰菜共同要求的土壤供水均衡,田间保持见干见湿。(3)现有技术束花大部分是折断外叶覆盖花球,少部分用竹签,或者塑料绳捆扎。前者在生产上会出现不利后果:1、随着时间推移,覆盖在花球表面的叶片会萎蔫,最终干瘪,被风或外力带离花球表面;2、覆盖花球表面的叶片与花球表面空间间隙小,当雨水天,球面水分挥发受阻,球面花蕾会出现“绿头”,甚至促进球面病菌生长,后期出现病斑、烂球;3、当宽大叶片覆盖球面的同时也会覆盖正在生长的花梗,这就阻碍花梗接受光照和温度,花梗颜色就会变淡、变白;后者竹签易脱落,抗外力力弱,循环利用率低,塑料绳捆扎,扎松了在植株不断生长过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加松花型花椰菜的花球蕾枝梗绿色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栽培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来促进花球蕾枝梗绿色度,包括改变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束叶护花措施;所述的栽培密度通过加大植株的株行距来实现,其株距为50cm‑60cm,行距为60cm‑70cm,采取穴位“V”型模式,每株交错定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毛忠良潘跃平戴忠良张振超姚悦梅秦文斌潘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