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8323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毛刺装置,包括滑动板、固定板、螺栓、弹力线、耐磨杆及磨砂片,固定板的左端两侧均外延形成定位台阶,定位台阶设置定位孔,螺栓穿过定位孔与滑动板螺纹连接,滑动板设置滑动燕尾槽,固定板上表面设置固定柱和转动轮,固定柱和转动轮均分别横向设置两个,且两个转动轮的间距小于两个固定柱的间距,弹力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固定柱,且弹力线的中部绕过转动轮后连接包片,固定板纵向设置导向套,耐磨杆贯穿导向套,且耐磨杆位于导向套左端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包片接触并可压缩弹力线,耐磨杆位于导向套右端的端部与磨砂片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该装置安装在车床床身上的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方便的进行毛刺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装置,属智能设备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备由于其需要较高的装配度,因此对于智能交通设备的加工要求较高,在机械加工中,零件表面需要达到一定的表面粗糙度,以满足使用需求,在粗加工后的零部件一般都需要进行打磨、去毛刺、抛光等工序进行精加工,以往在对轴类零件进行去毛刺时,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去毛刺,这样去毛刺时毛刺去除不均匀,较为耗时耗力,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轴类零件去毛刺时较为麻烦,还需要多人协作,同时,去毛刺作为一个工序进行,极为占用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效率。现今出现的表面除毛刺装置直接安装在车床上,通过轴类件圆周转动可实现自动对毛刺进行去除,较为方便,省时省力,且毛刺去除均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除毛刺时装置固定较为麻烦,需要辅助件进行辅助夹紧;2、只能对磨砂片所接触区域的轴类件表面除毛刺,需要对其它部分使用时还需要将装置重新定位夹紧,使用较为不便;3、耐磨片磨损后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解决了以往的装置安装和使用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该装置包括滑动板、固定板、螺栓、弹力线、耐磨杆及磨砂片,在所述固定板的左端两侧均外延形成定位台阶,定位台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螺栓穿过定位孔后与滑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板左侧端面设置有滑动燕尾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柱和转动轮,固定柱和转动轮均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轮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固定柱的间距,所述弹力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所述固定柱上,且弹力线的中部绕过两个所述转动轮后连接有包片,所述固定板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轮之间纵向设置有导向套,所述耐磨杆贯穿导向套,且耐磨杆位于导向套左端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包片接触并可压缩弹力线,所述耐磨杆位于导向套右端的端部与磨砂片活动连接。更优的,所述耐磨杆位于导向套右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磨砂片设有与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柱,所述耐磨杆和磨砂片通过外螺纹柱与内螺纹孔配合连接。更优的,所述固定板右端端面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更优的,所述磨砂片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这种便于使用的轴类零件表面除毛刺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均十分方便,且可将该装置安装在车床床身上的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方便的进行轴类件表面毛刺去除,且可方便的更换磨砂片,可长久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滑动燕尾槽;2、滑动板;3、螺纹安装孔;4、包片;5、固定板;6、固定柱;7、定位台阶;8、定位孔;9、螺栓;10、弹力线;11、支撑板;12、转动轮;13、导向套;14、耐磨杆;15、内螺纹孔;16、弧形缺口 ;17、外螺纹柱;18、磨砂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该装置包括滑动板2、固定板5、螺栓9、弹力线10、耐磨杆14及磨砂片18,在所述固定板5的左端两侧均外延形成定位台阶7,定位台阶7上设置有定位孔8,所述螺栓9穿过定位孔8后与滑动板2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板2左侧端面设置有滑动燕尾槽1,所述固定板5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柱6和转动轮12,固定柱6和转动轮12均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轮12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固定柱6的间距,所述弹力线10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所述固定柱6上,且弹力线10的中部绕过两个所述转动轮12后连接有包片4,所述固定板5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轮12之间纵向设置有导向套13,所述耐磨杆14贯穿导向套13,且耐磨杆8位于导向套6左端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与包片3接触并可压缩弹力线10,所述耐磨杆8位于导向套6右端的端部与磨砂片18活动连接。本实施例滑动板2上设有与螺栓9相配合的螺纹安装孔3,滑动板2与固定板5通过螺栓9连接后,将滑动板2的滑动燕尾槽I与车床的床身的滑槽相配合,使滑动板2不仅可卡紧在车床上且可沿车床导轨滑动,安装好后装置整体竖直放置,磨砂片18刚好对应轴类件的圆周表面,根据轴类件的大小和表面毛刺情况可以调整弹力线的弹力大小,可通过调整弹力线10缠绕的匝数来调整弹力线10对耐磨杆14的弹力大小,从而可以调整磨砂片18对轴类件的摩擦情况;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无需人工去毛刺,磨砂片9在弹力线10弹力作用下能够始终贴紧轴类件表面,轴类件在车床变数箱作用下转动即可去毛刺,并且弹力适中,可自行根据轴类件表面进行轻微波动,不会压迫轴类件,去毛刺均匀,保护性高,且去毛刺与车加工相结合,能减少单独去毛刺的工序耗时,提高了加工效率。本实施例的滑动板2可沿车床尾座所在的导轨滑动,可将轴类件表面沿轴向去除毛刺,极为省力,同时固定和安装均极为方便,并且当磨砂片18在使用磨损后,可拆下更换,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成本,提高了去毛刺效率。本实施例中的弹力线10可以是橡皮筋、弹力胶圈等具有弹力的软质线。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为:所述耐磨杆14位于导向套6右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15,所述磨砂片18设有与内螺纹孔15配合的外螺纹柱17,所述耐磨杆14和磨砂片18通过外螺纹柱17与内螺纹孔15配合连接。本实施例中,耐磨杆14通过内螺纹孔15与外螺纹柱17配合将磨砂片18活动连接,当磨砂片18使用磨损后,可取下磨砂片18更换即可,装置其他部分仍可继续使用,降低了装置更换的麻烦和时间,更换方便,同时减少了成本。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固定板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为:所述固定板5右端端面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 16。本实施例用于一些大型轴类件或者表面较为粗糙的轴类件去毛刺时,由于需要较大的弹力,弹力线10可能需要压缩较大的程度,因此,本实施例在固定板5右端端面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 16,当用于一些大型轴类件或者表面较为粗糙的轴类件时,磨砂片18可位于弧形缺口 16内,从而减少耐磨杆14的伸缩行程,提高弹力,当磨砂片18位于弧形缺口 16内后轴类件的表面与缺口边缘接触时弹力还不够时,则说明该装置无法适用于该轴类件工作,需要根据更大尺寸和弹力的去毛刺装置。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为:所述磨砂片18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去毛刺的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的磨砂片18采用弧形结构,弧形结构能与轴类件表面完全贴合,从而提尚去毛刺面积和均勾度,进一步提尚去毛刺的效果和效率。如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设备的轴类件除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滑动板(2)、固定板(5)、螺栓(9)、弹力线(10)、耐磨杆(14)及磨砂片(18),在所述固定板(5)的左端两侧均外延形成定位台阶(7),定位台阶(7)上设置有定位孔(8),所述螺栓(9)穿过定位孔(8)后与滑动板(2)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板(2)左侧端面设置有滑动燕尾槽(1),所述固定板(5)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柱(6)和转动轮(12),固定柱(6)和转动轮(12)均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轮(12)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固定柱(6)的间距,所述弹力线(10)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所述固定柱(6)上,且弹力线(10)的中部绕过两个所述转动轮(12)后连接有包片(4),所述固定板(5)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轮(12)之间纵向设置有导向套(13),所述耐磨杆(14)贯穿导向套(13),且耐磨杆(8)位于导向套(6)左端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与包片(3)接触并可压缩弹力线(10),所述耐磨杆(8)位于导向套(6)右端的端部与磨砂片(18)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川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