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8216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9:11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上形成有至少两对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通过设计至少两个刺破部,从而有效减少刺破部只刺破了线缆的绝缘隔离层但没有电性接触到芯线的情况发生,同时保证了导电端子与线缆电性接触及固持稳定,并且组装制程简单易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同轴连接器通常与一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对接。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以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当前连接器日渐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固定方式单一,时常会出现固持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线缆的芯线与导电端子接触的部分。具体如日本特许公开JP2013-93212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折弯形成一个刺破部,刺破部对应与线缆通过刺破实现固定及电性接触。此类导电端子仅设计一个刺破部,在实际组装线缆时,时常会出现刺破部刺破了线缆的绝缘层但是没有接触到芯线,及刺破部与线缆之间固持不够牢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产品不良,因此使得此类导电端子对刺破部结构的公差要求变的极其严格。又如中国技术公告专利CN204289783U揭示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同时设置了一个刺破部及一个压接部,导电端子通过刺破部及压接部实现与线缆电性接触及固定。虽然该设计解决了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固持不够牢固的问题,但是该导电端子与线缆组装繁琐,至少多了一步弯折压接部与线缆压接固定的制程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制作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与线缆固持稳定,制程简单,信号传输稳定且满足小型化设计理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上形成有至少两对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对刺破部包括有沿接线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刺破部及由所述接线部中部位置形成的第二刺破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头部、接线部及用于连接接线部与头部的颈部,所述头部中间上下贯穿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或扇形的柱状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环形,所述接触部部分凸伸至通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断开形成有开口,使得所述接触部部分呈悬臂状凸伸至通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一对刺破部中间形成有用于卡接线缆的切口,所述至少两对刺破部的切口及开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在开口两侧的区域变窄,进而形成一让位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有连接接线部与接触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有自接触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弯折延伸的水平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对刺破部及接触部均位于接线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周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过设计有至少两个刺破部,从而有效减少刺破部只刺破了线缆的绝缘隔离层但没有电性接触到芯线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导电端子与线缆电性接触及固持稳定,并且组装制程简单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与线缆组装后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壳体与线缆从绝缘本体分离开的立体图。图3为图2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组合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100包括有金属壳体10、收容在金属壳体10内的绝缘本体20和导电端子30,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揭示有与同轴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线缆400。其中,所述线缆400由外向内分别由绝缘外壳401、屏蔽层402、绝缘隔离层403和芯线(未标示)组成。所述线缆400中的屏蔽层402用于与金属壳体10接触,芯线与导电端子30相接。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30周围。其中,绝缘本体20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头部21、用于承载线缆400的接线部22及用于连接接线部22与头部21的颈部23。所述头部21中间上下贯穿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或扇形的柱状通孔210,所述导电端子30延伸至通孔210并露出于绝缘本体20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弹性接触。所述头部21外周分别向外凸伸有若干用于与金属壳体10相配合扣持的耳部211,俯看所述耳部214大致呈燕尾状。所述接合部22包括有矩形状承载部221、由承载部221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部222及由限位部222相向延伸形成的用于压线的压线部22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导电端子30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并设在绝缘本体20的头部21上的环形接触部31、固定于绝缘本体20内的固定部32及与线缆400电性连接并位于接合部22内的接线部3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接触部31呈环形结构,如此注塑成型绝缘本体20时易于对导电端子30的定位及封胶。所述固定部32 —端与接触部31连接,另一端与接线部33连接。所述接触部31远离固定部32 —端的中部断开并形成一开口311 (参图4),接触部31在开口 311两侧的区域变窄,进而形成一让位空间312 (参图4)。当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若发生倾斜插拔导电端子30的情形时,让位空间312可以防止导电端子30与对接连接器过度干涉并产生变形。特别是当使用者通过抓取线缆400向上拖拽使得所述同轴连接器100脱离对接连接器时,所述让位空间312的设置可防止导电端子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同轴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上形成有至少两对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大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