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573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至少包括一仪器专用房,所述仪器专用房设置于一可漂浮于液体的浮箱上;还包括第一桩轴、第二桩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轴外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轴外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分别沿所述第一桩轴和所述第二桩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将仪器专用房设置于可漂浮于流体的浮箱上,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桩轴外侧的套筒上,根据浮箱高出水面的高度以及水位测距仪所测量的高度可以方便地针对不同的水位,在仪器专用房内完成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文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
技术介绍
水文测亭装置主要用于测量水域的水位、水质等,是江河、湖泊、海洋和水库等水域主要的水文设施,水文测亭所提供的基本信息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防洪科学调度、水环境治理保护及从事众多水事活动所需情况信息的核心内容,其技术支撑作用无可替代。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水文测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水文观测到环境监测、预报和灾害应急,在防灾减灾、水域管理、环境保护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水文测亭下部漏空,如同吊脚楼。在最低水位处设有一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平台。为了满足防汛安全,楼面一般都设置于最高水文以上0.5?1.0m,操作人员通过楼梯到达下部的最低水位平台上。由于楼梯及下部的最低水位平台长期浸泡在水中,经过长期的水垢侵蚀,有的平台上甚至会长满青苔,楼梯通道阴暗潮湿,工作人员上下极为不便,常常有小事故发生,给水文测量、水质监测工作和人员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连接于水文测亭与陆地之间的高架通道,悬空高度大,当遇有大风、大浪时,工作人员在其上行走也不安全。现有的水文测亭,设置于其上的水位测井的底部一般比实时水位低0.5m。为了满足最低水位的要求,通常只能按最低水位设置,因此,现有的水位测亭的设置,既影响水文观测精度,也影响了水质监测效果。现有的水文测亭的施工建设过程比较复杂,为了保证水文测亭下部框架的梁柱、楼梯和平台等结构的正常施工,一般在施工时需要设置临时施工围堰。施工围堰的设置,不仅占用了较大的地面面积,景观较差,而且搭建过程比较繁琐,消耗的材料较多,施工周期较长,费时费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测量精度较高、施工方便的水文测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测量精度较高、施工方便、可随水位自动升降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至少包括一仪器专用房,所述仪器专用房设置于一可漂浮于液体上的浮箱;还包括第一粧轴、第二粧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粧轴外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粧轴外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分别沿所述第一粧轴和所述第二粧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上;所述第二粧轴上设置有水位测距仪。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粧轴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与设置于所述粧轴内的主筋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粧轴的底部的所述主筋向外延伸。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为由第一内筒、第一外筒、第一筒顶以及第一筒底构成的中空体,所述第一内筒内设置有多层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可在所述第一 U型槽内滚动;所述第二套筒为由第二内筒、第二外筒、第二筒顶以及第二筒底构成的中空体,所述第二内筒内设置有多层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内嵌设有多个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可在所述第二 U型槽内滚动。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箱为一四周可防液体渗入的中空体;所述浮箱上表面设置有进人孔,所述浮箱内设置有爬梯。。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粧轴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水位标尺。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浮式交通桥,所述浮式交通桥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所述浮式交通桥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护岸。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式交通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卡设于设置于护岸的轨道上,且可沿所述轨道移动。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粧轴,所述第一粧轴、所述第二粧轴和所述第三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浮箱的不同侧面上。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仪器专用房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测井管。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仪器专用房选用轻质材料制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将仪器专用房设置于可漂浮于流体的浮箱上,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粧轴外侧的套筒上,由于套筒可随粧轴上下移动,当水位上涨时,浮箱上浮,根据浮箱高出水面的高度以及水位测距仪所测量的高度测量实时水位高程。因此,可以方便地针对不同的水位,在仪器专用房内完成测量。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由于浮箱为一四周可防液体渗入的中空体,并设置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爬梯,在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在设置于内筒的U型槽内设置有多个滚珠,从而将粧轴与内筒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粧轴与内筒相对运动时的阻力,降低了浮箱上下运动时的阻力。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在浮箱与护岸之间设置一浮式交通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浮式交通桥方便地进入仪器专用房内,完成水位检测。另外,由于在护岸设置有轨道,浮式交通桥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卡槽卡设于轨道后可沿轨道移动,因此,水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护岸与仪器专用房之间的正常连接,为工作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检测提供了便利。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浮式水文测亭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仪器专用房与浮箱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粧轴与浮箱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护岸与浮式交通桥的立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粧轴与浮箱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仪器专用房1,测井管11,墙板12,露台13,浮箱2,进人口 21,加筋板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门洞25,第一粧轴31,第一套筒32,第一内筒321,第一外筒322,第一滚珠323,加强筋板324,主筋33,第二粧轴41,水位测距仪411,水位标尺412,第二套筒42,避雷针5,浮式交通桥6,护岸7,轨道71,防撞橡胶垫块72,钢制爬梯73,扶手74,卡接处75,第三粧轴8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仪器专用房1,仪器专用房I设置于一可漂浮于用作流体的水上的浮箱2上。上述的水文测亭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第一粧轴31、第二粧轴41,以及设置于第一粧轴31外的第一套筒32,设置于第二粧轴41外的第二套筒42。其中,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41可分别沿第一粧轴31和第二粧轴32上下移动。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42分别固定连接于浮箱2上。由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设置于浮箱上,因此,当浮箱随着第一粧轴和第二粧轴移动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也随之上下移动。因此,当水位上涨时,浮箱上浮,根据浮箱高出水面的高度以及水位测距仪所测量的高度之差,可以坚持实时水位高程,并可以方便地在仪器专用房内完成各项测量。如图1所示,第一粧轴31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5,第一粧轴31的上端部的主筋伸出约0.lm,伸出筋与避雷针5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位于第一粧轴31的底部的主筋33向外延伸。主筋33向外延伸出约0.Sm,并随沉粧埋入地下,作为接地主筋网。本文所提及的主筋,为钢筋或者其他的导电体。上述的避雷针优选采用针式避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至少包括一仪器专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专用房设置于一可漂浮于液体上的浮箱;还包括第一桩轴、第二桩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轴外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轴外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分别沿所述第一桩轴和所述第二桩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上;所述第二桩轴上设置有水位测距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娟唐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