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除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486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除污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池底的行进系统,所述行进系统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过滤系统;所述密封壳体外设有抽吸系统,该抽吸系统上端穿过密封壳体与过滤系统上端设置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排空系统,该排空系统进液端与过滤系统下端设置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端穿出密封壳体与乏燃料水池相连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污装置,能够避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能动部件少,使其仅由单一动力源驱动便可实现在池底边行走边抽吸、过滤的功能;实现在水下快速更换滤芯、安全检修及离水排空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除污装置,主要用于清除乏燃料贮存水池中沉积在池底的固体污物。
技术介绍
在核领域中,经燃烧后不能继续使用的燃料棒被称为“乏燃料”。乏燃料在被处理或处置之前需暂时贮存在十几米深的乏燃料贮存水池中,以屏蔽乏燃料的强放射性,避免其对环境或人体造成伤害。经过一段贮存时间后,乏燃料会向池水中释放带有放射性污物,如离子、微粒或细小的碎肩。其中较轻的悬浮在池水中,并被池水循环过滤系统去除,从而降低池水的放射性水平,将池水的放射性水平始终维持在允许的标准以下;而较重的会沉积在池底,不会被循环的水流带走,若大量累积同样会增加池水的放射性水平。因此,需要定期对水池底部的污物进行清除。传统的除泥装置或除泥方法无法满足清除乏燃料贮存水池底部的污物。如:I)用栗和管子直接从池底抽吸的方法,是将栗放在岸上或船上,将池底(或河底)的污物连同池水一起抽吸至岸上或船上的过滤槽中,把过滤出来的水再放回池中(或河中),最后将污物运走处置。这样的方式会将带有放射性的污物和池水一起带到环境中来,在没有屏蔽措施保护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危害,因此是不允许的。如果沿程采取屏蔽措施,不仅笨重,现场情况多种多样且往往不具备安装条件,也不经济。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乏燃料贮存水池。2)先将池水(或河道水)抽干,再将设备或人员下到池底(或河底)进行清污,最后将清除的污物运走处置。这样的方法更不适用于乏燃料贮存水池,因为抽干池水将使乏燃料失去屏蔽,人员根本无法接近水池将设备放入池底,更无法下到池底进行清污工作,并面临临界的危险。因此,清除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的污物,既不可抽干水池,也不宜将污物抽出水池进行过滤等处理。另外,乏燃料贮存水池还有以下几个特点:I)通常水深十几米,虽然水体清澈见底,但伸入池底的连接或操控装置在水中移动时的水阻及弯曲挠度均很大,且其折射效应明显,不利于操控和观察。2)大部分池底空间被乏燃料组件及其格架所占,只露出四周一圈池底(见附图6、7),因此完成工作的活动空间狭小。3)乏燃料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一般的电子电力元件接近将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针对乏燃料贮存水池这一特定的应用环境提出一种用于清除池底污物的除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除污装置,该装置将多个系统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能动部件少,使其仅由单一动力源驱动便可实现在池底边行走边抽吸、过滤的功能;实现水下快速更换滤芯、安全检修及离水排空的功能;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池底除污装置,包括设置在池底的行进系统,所述行进系统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过滤系统;所述密封壳体外设有抽吸系统,该抽吸系统上端穿过密封壳体与过滤系统上端设置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排空系统,该排空系统进液端与过滤系统下端设置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端穿出密封壳体与乏燃料水池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抽吸系统包括吸液管及设置在吸液管下端的吸头。进一步,所述吸头为扁平吸嘴吸头。进一步,所述吸头为双螺杆吸头,所述双螺杆吸头包括吸头壳体以及可转动的设置在吸头壳体内的双螺杆,该双螺杆上设有叶轮;所述吸液管对准叶轮的切线方向布置。进一步,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滤芯、设置在滤芯顶端的滤芯顶板以及设置在滤芯底端的滤芯底板,所述滤芯顶板上设置进液口。进一步,所述滤芯外的滤芯顶板和滤芯底板之间设有双层屏蔽筒体,每层屏蔽筒体上设有竖直方向的连通缝,每层屏蔽筒体上的连通缝错开布置;所述滤芯顶板的进液口上设有屏蔽小帽。进一步,所述排空系统包括栗以及与栗相连接的驱动电机,该栗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线与过滤系统的出液口相连通,该栗的出液端通过穿设在密封壳体上的排液管线与乏燃料水池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栗和驱动电机均设置在过滤系统下游的密封壳体内,栗和驱动电机对应的密封壳体上设有密封检修门。进一步,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用于放置过滤腔体,所述过滤器设置在过滤腔体内;所述过滤腔体的顶部设有密封上盖,密封上盖与过滤器上的滤芯顶板之间形成进液腔室;所述过滤腔体的底部设有地漏。进一步,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滤芯更换屏蔽容器及设置在滤芯更换屏蔽容器上的卷扬机;该滤芯更换屏蔽容器包括下部敞口的屏蔽体以及设置在该屏蔽体下部用于封闭屏蔽体的下屏蔽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I)本专利技术将众多系统巧妙的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将该装置放置在乏燃料水池内,在排污时,能够避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2)能动部件少,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仅有一个动力源,行进系统巧妙借助排液推力工作,从而精简了易损部件,提高了可靠性;3)将栗和驱动电机布置在滤芯的下游,可有效避免放射性物质直接与栗体接触或残留,从而提高了栗的寿命、可靠性及检修时辐射安全性;4)采用水下更换滤芯,利用水体屏蔽辐射,可避放射性物质被带出至环境当中,辐射安全性好;5)可在池底自行行走,避免因使用长杆类或钢丝绳等推拉工具而带来的弊端;长杆类工具在水中移动时因水阻的存在会产生挠曲变形甚至破坏,而利用钢丝绳拉动行进会因钢丝绳的倾斜而产生清扫盲区。【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排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a、2b为带屏蔽层的滤芯结构不意图;附图3a、3b为本专利技术扁嘴吸头结构不意图;附图4a、4b为双螺杆吸头结构示意图;附图5a、5b、5c为滤芯更换原理示意图;附图6为乏燃料格架放置在乏燃料贮存水池中的主视图;附图7为乏燃料格架放置在乏燃料贮存水池中的俯视图。图中一吊耳;2—滤芯顶板;3—导向板;4一密封壳体;5—过滤腔体;6—滤芯;7—吸液管;8—吸头;9—配重;10—车架;11—地漏;12—滤芯底板;13—母液出口 ;14—车轮;15—栗入口 ;16—栗;17—栗出口 ; 18—驱动电机;19一驱动电机屏蔽层;20—排液口 ;21—密封检修门;22—耐辐照电缆;23—密封圈;24—抓头;25—密封上盖;26—滤液入口 ;27—扁平吸嘴;28—吸头壳体;29—叶轮;30—双螺杆;31—屏蔽小帽;32—屏蔽筒体;33—卷扬机;34—更换屏蔽容器;35—下屏蔽门;36 —自动吊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除污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动力系统、抽吸系统、过滤系统、行进系统、密封系统、屏蔽系统及排空系统。动力系统主要由栗16及其驱动电机18组成;抽吸系统主要由吸头8及吸液管7组成;过滤系统主要由过滤器及过滤腔体5组成;行进系统主要由车轮14及车架10及排水口组成;密封系统主要由密封壳体4、密封检修门21、密封上盖25及各个密封圈23组成;屏蔽系统主要由滤芯更换屏蔽容器34、驱动电机屏蔽层19及耐辐照电缆22组成;排空系统主要由排空地漏11及排液口 20组成;其他部分主要由配重9及吊耳I组成。下面对整个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行进系统包括车轮14、设置在车轮14上的车架10以及设置在车架10上的密封壳体4。该密封壳体4内设有过滤腔体5,该过滤腔体5的上端设有上下两个台阶面的开口,该开口通过密封上盖25密封,该密封上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乏燃料贮存水池池底除污装置,包括设置在池底的行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行进系统包括密封壳体(4),所述密封壳体(4)内设有过滤系统;所述密封壳体(4)外设有抽吸系统,该抽吸系统上端穿过密封壳体(4)与过滤系统上端设置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壳体(4)内设有排空系统,该排空系统进液端与过滤系统下端设置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端穿出密封壳体(4)与乏燃料水池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博郭晓方陈丽惠降宇波沈琛林马敬刘继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