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属茶叶加工方法领域。本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晒青:将一芽二三叶的茶叶鲜叶采摘下来晒青,待鲜叶减重10%左右,叶片稍微萎软,失去光泽时收回室内进行晾青;B、晾青:晾至叶温回到常温;C、摇青:静止待鲜叶冷却进行摇青,分三次进行,每次摇青后要摊凉一段时间;D、堆青:经摇青结束的做青叶堆积于篓、篮中一段时间,稍加压紧,使其适度提高叶温,发展香气;E、萎凋;F、揉捻;G、常温发酵,发酵至茶条80-90%红变;H、干燥:用炒干机高温炒干至8成干,再用烘干机烘至足干。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生产出质量稳定、具有花果浓香、滋味醇和的花香红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香气是红茶品质核心要素之一,具有花香型的红茶是红茶中的珍品。而传统红茶加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由于其非针对性,难以获得稳定的花香产品;现有的红茶,味道比较单一,茶香不够浓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专利号为“20151012946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等现有技术在摇青之后缺乏堆青工艺,摇青能促使部分叶缘细胞组织摩擦、破损和青叶内外气体交流,从而促使多酚类、色素类等内含物质发生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与水解作用,但往往经摇青和凉青后,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与水解作用还未进行完全,且凉青的时间过长,第三次摇青后凉青的时间达10-12小时,影响生产效率;且在干燥工序中,多采取烘培等普通工艺,不能使茶叶香气高扬显露且持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得到质量稳定、具有花果浓香、滋味醇和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晒青:将一芽二三叶的茶叶鲜叶采摘下来晒青,待鲜叶减重9% — 11%,叶片稍微萎软,失去光泽时收回室内进行晾青;B、晾青:晾至叶温回到常温;C、摇青:静止待鲜叶冷却进行摇青,分三次进行,每次摇青后要摊凉一段时间;D、堆青:经摇青结束的做青叶堆积于篓、篮中一段时间,稍加压紧,使其适度提高叶温,发展香气;E、萎凋:将堆青后的茶叶摊放至折梗不断或手握茶叶成团不散,达到萎凋适度;F、揉捻:采取空压、轻压交替的方式对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揉捻后茶叶稍微成条;G、常温发酵:将茶叶放在发酵槽中发酵,槽上盖布以保湿,发酵至茶条80 - 90%红变,草青气消失,花香显露;H、干燥:进行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是用炒干机高温炒干至8成干,出锅摊凉静止一段时间,第二次用烘干机烘至足干。优选地,所述“A、晒青”步骤中,在每年4月底至5月底,选用湖南蓝山特有品种大叶苦茶一芽二三叶采摘下来晒半个小时,晒青时间的要求是或上午10点之前的阳光,或下午4点之后的阳光,待鲜叶减重10%左右,叶片稍微萎软,失去光泽时收回室内进行晾青;所述“B、晾青”步骤中,在室温保持在25°C — 26°C,湿度70% ±5%的室内环境晾至叶温回到常温,所述“C、摇青”步骤中,静止待鲜叶冷却进行摇青,分三次进行,每次6分钟,每次摇青之后放入摊青盘中进行摊凉,三次摇青后的凉青时间分别为I个小时,2个小时,3个小时,经三次摇青和三次凉青结束时,叶缘垂卷,叶片背翻成“汤匙状”,青叶含水率降至70%±2%的适宜程度;所述“D、堆青”步骤中,摇青与凉青结束时,将做青叶堆积于篓、篮中,稍加压紧,以适度提高叶温,发展香气,堆青时间为1.5 — 2小时。所述“E、萎凋”步骤中,将堆青后的茶叶摊开,静置3-4小时,达到萎凋适度,即折梗不断或手握茶叶成团不散;所述”F、揉捻”步骤中,采用顺次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空压5分钟、轻压5分钟、空压5分钟的揉捻方式进行揉捻,揉捻后茶叶稍微成条;所述“G、常温发酵”步骤中,将茶叶放在发酵槽中发酵,槽上盖布以保湿,发酵时间为3-3.5小时,发酵至茶条80 - 90%红变,草青气消失,花香显露,发酵时地面洒水保湿;所述“H、干燥”步骤中,进行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用炒干机在200°C高温滚炒至8成干,出锅摊凉静止I小时,第二次干燥用烘干机烘至足干,烘干温度100°C。所述干燥步骤中炒干机炒干时间为8 - 10分钟,烘干机烘干时间为18 - 22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蓝山县等湘南地区的大叶苦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叶大,茶多酚含量比一般品种高,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丰富,适合制作红茶;晾青使叶片冷却到室温,叶内水分均衡分布;摇青促使部分叶缘细胞组织摩擦、破损和青叶内外气体交流,从而促使多酚类、色素类等内含物质发生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与水解作用,促使叶表水分蒸发和叶内水分均衡分布,增强细胞膜的透性,促使青臭气挥发,香气组分转化形成。每次摇青完毕拿出摊开于摊青盘子里进行凉青,凉青能使青叶中部叶肉细胞和叶脉、嫩茎的水分,向叶表皮组织移动,致使叶内水分较均衡分布,嫩茎中的内含物质也随着水分的移动而输往叶肉细胞,这过程俗称“走水”,渐使叶表水分蒸发和叶内水分均衡分布,增强细胞膜透性,促使多酚类、色素类等内含物质发生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与酶促水解作用;使香气组分转化形成;每次摇青后,因叶片受碰撞、摩擦、破损等刺激后呈现紧张、伸展、挺拔状态,俗称“还阳”或“回阳”,而经每次凉青后则因移动到叶表的水分蒸发、静止回缩等,青叶恢复萎蔫状态,设定1、2、3小时的凉青时间,是因为恢复萎蔫状态的所需时间根据摇青的次数递增;由于长时间的凉青,因呼吸作用叶温比室温有所提高,部分水分蒸发、叶绿素降解,叶肉与叶脉、嫩茎从失水不均衡状态转变为水分相对均衡分布状态,这就发生了“失水退青”和“走水还阳”现象。“失水退青”和“走水还阳”的正常进行,也促使各种酶促水解、氧化降解与转化作用正常进行,这有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堆青能适度提高叶温,发展香气,借以弥补摇青、凉青程度的不足,经过不长时间的堆青,能使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亦有所增加,各种香气组分的浓度明显提高;揉捻是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叶片卷曲成条,并破损叶细胞组织的作业,它是塑造优美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花香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内质滋味浓厚,这些与揉捻时叶片卷紧程度和细胞组织破坏程度直接相关;采用空压、轻压交替的揉捻方式,一是能促进发酵,使叶细胞组织通过揉捻被适度地破损,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卷成条,使叶片揉成紧直条索,缩小体形,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增浓茶汤,茶汁溢出于叶条表面,干燥后外形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常温保湿发酵,能使发酵后的茶条红变,即叶片中的叶绿素转成叶黄素、叶红素,叶片外观也呈现出黄褐色、红褐色,青气消失,花香显露,待80% — 90%的茶条红变后就进行干燥,因为如90%以上发酵,则茶叶在后期干燥过程中会继续发酵,当加工过程结束,会发酵过度,易有酸味,汤色红黯,滋味淡薄;二次烘干,第一次用炒干机以200°C高温滚炒约10分种,炒干至8成干,能迅速杀死酶活性,终止发酵,并使叶片收缩,卷紧成条;出锅摊凉静止一个小时,再用烘干机10°c低温烘至足干约20分钟,能烘干茶叶,使其花香显露。本专利技术的花香形成过程中,借鉴了乌龙茶的晒青、摇青工艺,摇青与凉青工艺以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作用为主导,伴随着酶促水解作用。摇青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儿茶素适度氧化降解,从而降低茶叶的苦涩味,促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物质的氧化降解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转化形成。堆青工艺以酶促水解作用为主导,伴随着酶促氧化降解作用,这样摇青与堆青就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地促使了香气物质地形成;最后的干燥步骤中,高温滚炒有利于高沸点芳香物质的形成,低温烘干留住、固锁香气,高温滚炒与烘干相结合,红茶香气高扬持久。总之,本专利技术生产出质量稳定、具有花果浓香、滋味醇和的花香红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晒青:在每年4月底至5月底,选用湖南蓝山特有品种大叶苦茶一芽二三叶采摘下来晒半个小时,晒青时间的要求是或上午10点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晒青:将一芽二三叶的茶叶鲜叶采摘下来晒青,待鲜叶减重9%-11%,叶片稍微萎软,失去光泽时收回室内进行晾青;B、晾青:晾至叶温回到常温;C、摇青:静止待鲜叶冷却进行摇青,分三次进行,每次摇青后要摊凉一段时间;D、堆青:经摇青结束的做青叶堆积于篓、篮中一段时间,稍加压紧,使其适度提高叶温,发展香气;E、萎凋:将堆青后的茶叶摊放至折梗不断或手握茶叶成团不散,达到萎凋适度;F、揉捻:采取空压、轻压交替的方式对揉捻,对萎凋后的茶叶揉捻后茶叶稍微成条;G、常温发酵:将茶叶放在发酵槽中发酵,槽上盖布以保湿,发酵至茶条80-90%红变,草青气消失,花香显露;H、干燥:进行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是用炒干机高温炒干至8成干,出锅摊凉静止一段时间,第二次用烘干机烘至足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鹰,雷沅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