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它涉及轮式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技术领域。充液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三回油口、蓄能器连接口、行车制动阀接口和驻车制动阀接口,充液阀体上部连接有电磁阀和溢流阀,充液阀体内部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和油路换向阀,充液阀体的后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钢球被弹簧座和复位弹簧紧压在压力控制阀的右端,压力控制阀上设置有压力油腔,压力油腔与压力油道及行车制动阀接口接通,压力油道与第一弹簧腔接通,大弹簧座通过调压弹簧紧压着第二钢球,且第二弹簧腔与第一回油口接通。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集成了溢流阀及电磁阀,使工作状态更稳定可靠,安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属于轮式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
技术介绍
:目前轮式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系统中由液压栗,蓄能器,充液阀,制动阀等几部份组成,其中充液阀为制动系统中关键液压元件,要求充液阀对压力变化的响应速度要快,充液过程中抖动冲击小,能在制动阀不使用时蓄能器长时间进行保压。但是目前现有的充液阀还远远达不到此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本技术的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它包含电磁阀、充液阀体、第一回复弹簧、第一弹簧座、第一钢球、阀座、压力控制阀、第二回复弹簧、油路换向阀、端盖、锁紧螺母、保护帽盖、调压螺杆、第二弹簧座、调压弹簧、大弹簧座、第二钢球、溢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压力油道、压力油腔、第一弹簧腔、通油孔、油腔、第二弹簧腔、第一出油道、进油道和第二出油道,所述的充液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三回油口、蓄能器连接口、行车制动阀接口和驻车制动阀接口,充液阀体的上部连接有电磁阀和溢流阀,充液阀体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和油路换向阀,充液阀体的后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的第一钢球被弹簧座和复位弹簧紧压在压力控制阀的右端,压力控制阀上设置有压力油腔,压力油腔与压力油道及行车制动阀接口接通,压力油道与第一弹簧腔接通,大弹簧座通过调压弹簧紧压着第二钢球,且第二弹簧腔与第一回油口接通。作为优选,所述的油路换向阀内部的通油孔与油腔接通,油腔与进油口接通,油路换向阀右端与第二回复弹簧紧靠。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处有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前端设置有保护帽,且保护帽与端盖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单向阀的进油道与油道接通,第一出油道与压力油腔和第二单向阀接通,第二单向阀内的第二出油道与电磁阀的进油口接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集成了溢流阀及电磁阀,系统压力出现异常时,溢流阀能及时卸荷,保护本系统压力安全。电磁阀换向后会取一压力信号给驻车制动阀,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安全性能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1-电磁阀;2_充液阀体;3_第一回复弹簧;4_第一弹簧座;5_第一钢球;6_阀座;7-压力控制阀;8_第二回复弹簧;9_油路换向阀;10_端盖;11_锁紧螺母;12_保护帽盖;13-调压螺杆;14-第二弹簧座;15-调压弹簧;16-大弹簧座;17-第二钢球;18-溢流阀;19-第一单向阀;20_第二单向阀;3a_压力油道;4a_压力油腔;5a_第一弹簧腔;6a_通油孔;7a_油腔;8a_第二弹簧腔;9a_第一出油道;10a_进油道;lla_第二出油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磁阀1、充液阀体2、第一回复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一钢球5、阀座6、压力控制阀7、第二回复弹簧8、油路换向阀9、端盖10、锁紧螺母11、保护帽盖12、调压螺杆13、第二弹簧座14、调压弹簧15、大弹簧座16、第二钢球17、溢流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0、压力油道3a、压力油腔4a、第一弹簧腔5a、通油孔6a、油腔7a、第二弹簧腔8a、第一出油道9a、进油道1a和第二出油道11a,所述的充液阀体2上设置有进油口 P、第一回油口 T2、第二回油口 S、第三回油口 Tl、蓄能器连接口 AC、行车制动阀接口 A和驻车制动阀接口 BK,充液阀体2的上部连接有电磁阀I和溢流阀18,充液阀体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控制阀7和油路换向阀9,充液阀体2的后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阀20,其中所述的第一钢球5被弹簧座4和复位弹簧3紧压在压力控制阀7的右端,压力控制阀7上设置有压力油腔4a,压力油腔4a与压力油道3a及行车制动阀接口 A接通,压力油道3a与第一弹簧腔5a接通,大弹簧座16通过调压弹簧15紧压着第二钢球17,且第二弹簧腔8a与第一回油口 T2接通。作为优选,所述的油路换向阀9内部的通油孔6a与油腔7a接通,油腔7a与进油口 P接通,油路换向阀9右端与第二回复弹簧8紧靠。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10处有设置有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的前端设置有保护帽12,且保护帽12与端盖10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单向阀19的进油道1a与通油孔6a接通,第一出油道9a与压力油腔4a和第二单向阀20接通,第二单向阀20内的第二出油道Ila与电磁阀I的进油口接通。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当蓄能器内的压力低于本充液阀组设定压力时,进油口 P的压力油通过油路换向阀9中间的通油孔6a和充液阀压力控制阀7进入蓄能器及第一弹簧腔5a,第一弹簧腔5a内的压力作用在压力控制阀7上使之不能换向,当压力不足以克服调压弹簧15的弹簧力时,进油口 P会一直给蓄能器充液;当蓄能器内的压力达到本充液阀组设定压力时,进油压力克服调压弹簧15的弹簧力时,压力控制阀7往左移动,第一钢球5迅速往左并将压力油腔4a变成死腔,同时第一弹簧腔5a的压力油迅速从油道3a流向第二弹簧腔8a卸荷,这时压力控制阀7换向,压力油入另一油路或回油,切断进入蓄能器的进油,充液过程结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磁阀(I)、充液阀体(2)、第一回复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一钢球(5)、阀座(6)、压力控制阀(7)、第二回复弹簧(8)、油路换向阀(9)、端盖(10)、锁紧螺母(11)、保护帽盖(12)、调压螺杆(13)、第二弹簧座(14)、调压弹簧(15)、大弹簧座(16)、第二钢球(17)、溢流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0)、压力油道(3a)、压力油腔(4a)、第一弹簧腔(5a)、通油孔(6a)、油腔(7a)、第二弹簧腔(8a)、第一出油道(9a)、进油道(1a)和第二出油道(11a),所述的充液阀体(2)上设置有进油口(P)、第一回油口(T2)、第二回油口(S)、第三回油口(Tl)、蓄能器连接口(AC)、行车制动阀接口(A)和驻车制动阀接口(BK),充液阀体⑵的上部连接有电磁阀(I)和溢流阀(18),充液阀体(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控制阀(7)和油路换向阀(9),充液阀体(2)的后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阀(20),其中所述的第一钢球(5)被弹簧座⑷和复位弹簧⑶紧压在压力控制阀(7)的右端,压力控制阀(7)上设置有压力油腔(4a),压力油腔(4a)与压力油道(3a)及行车制动阀接口(A)接通,压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集成充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磁阀(1)、充液阀体(2)、第一回复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一钢球(5)、阀座(6)、压力控制阀(7)、第二回复弹簧(8)、油路换向阀(9)、端盖(10)、锁紧螺母(11)、保护帽盖(12)、调压螺杆(13)、第二弹簧座(14)、调压弹簧(15)、大弹簧座(16)、第二钢球(17)、溢流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0)、压力油道(3a)、压力油腔(4a)、第一弹簧腔(5a)、通油孔(6a)、油腔(7a)、第二弹簧腔(8a)、第一出油道(9a)、进油道(10a)和第二出油道(11a),所述的充液阀体(2)上设置有进油口(P)、第一回油口(T2)、第二回油口(S)、第三回油口(T1)、蓄能器连接口(AC)、行车制动阀接口(A)和驻车制动阀接口(BK),充液阀体(2)的上部连接有电磁阀(1)和溢流阀(18), 充液阀体(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控制阀(7)和油路换向阀(9),充液阀体(2)的后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阀(20),其中所述的第一钢球(5)被弹簧座(4)和复位弹簧(3)紧压在压力控制阀(7)的右端,压力控制阀(7)上设置有压力油腔(4a),压力油腔(4a)与压力油道(3a)及行车制动阀接口(A)接通,压力油道(3a)与第一弹簧腔(5a)接通,大弹簧座(16)通过调压弹簧(15)紧压着第二钢球(17),且第二弹簧腔(8a)与第一回油口(T2)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鸿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