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和设置在胶框上的遮光胶带,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及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粘着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第二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断口;所述第一粘着层黏附在所述胶框上,所述第二粘着层黏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遮光胶带粘着层上设置断口,改善液晶显示模组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时,光学膜片产生褶皱,从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Module,LCM)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中。但是,由于LCM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及套设在所述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外周缘的胶框。为防止背光源漏光,在所述胶框上设置有遮光胶带。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时,主要依靠所述遮光胶带将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粘合在一起。然而,现业界使用的遮光胶带多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状胶带,其下表面与背光模组的胶框相粘合,其上表面与液晶显示模组的下偏光片相粘合。因此,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当液晶显示模组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时,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会产生膨胀及收缩,引起气压变化,如此将造成光学膜片产生褶皱,从而产生发光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时光学膜片产生褶皱,从而使背光模组发光不均,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及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粘着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第二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断口 ;所述遮光胶带通过其所述第二粘着层粘覆在胶框上。进一步地,所述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地,所述断口的形状为“L”状、“Z”状或矩形。进一步地,所述断口在所述基材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范围为:大于等于I平方毫米且小于等于10平方毫米。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带为矩形框状,包括相互连接的四条侧边。进一步地,位于一条侧边上的断口分别与位于相对的另一条侧边上的断口一一对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边上的多个断口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所述胶框套设在所述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外周缘。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粘着层与所述光学膜片黏贴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遮光胶带黏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和设置在胶框上的遮光胶带。其中,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及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粘着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第二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断口 ;所述第一粘着层黏附在所述胶框上,所述第二粘着层黏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所述胶框套设在所述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外周缘。当所述断口设置于第一粘着层上时,所述遮光胶带粘的断口处将不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黏附在一起,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外界保持相通。当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产生膨胀与收缩,由于此时该空间与外界相通,使得该空间的气压与外界相等,从而减少光学膜片产生褶皱的问题,消除背光发光不均的现象,提高显示品质。同理,当所述断口设置于第二粘着层上时,所述遮光胶带粘的断口处将不与所述胶框黏附在一起,同样可使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外界保持相通,解决液晶显示模组信赖性实验时光学膜片产生褶皱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背光模组100沿C-C'线的截面图。图3所示为图1中遮光胶带15沿B-B'线的截面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遮光胶带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遮光胶带俯视图。图6所不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液晶显不t旲组200的俯视图。图7所示为图6中液晶显示模组200沿D-D'线的截面图。图8所示为图6中液晶显示模组200沿E-E'线的截面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遮光胶带俯视图。图10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遮光胶带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且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及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 “右” “上” “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背光模组100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背光模组100沿C-C'线的截面图。所述背光模组100可应用于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终端产品或部件中,本技术不作限制。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反射片13、胶框14以及遮光胶带15。所述胶框14套设在所述导光板12与光学膜片11的外周缘。所述光学膜片11包括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图中未示出)。所述遮光胶带15包括基材152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材152上表面的第一粘着层151和所述基材152下表面的第二粘着层153。所述遮光胶带15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层153黏附在所述胶框14上,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粘着层153同时与所述光学膜片11黏贴连接。所述基材152采用聚对苯未加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制作而成,该基材较为柔软,不容易断裂。所述基材152还可以为其他材料,如聚丙烯膜(BOPP),所述基材152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请参照图1和图3,图3为图1中遮光胶带15沿B-B'线的截面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基材及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粘着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第二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断口;所述遮光胶带通过其所述第二粘着层粘覆在胶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荣,刘广平,马雄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