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表面依次外延第一材料层、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S3:重复步骤S2至少一次;S4:进行离子注入,使离子注入到最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中;S5:提供一表面形成有绝缘层的基板,将所述绝缘层与位于顶层的第二材料层键合,形成键合片;S6:对键合片进行退火处理,使位于离子注入层上的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吸附离子形成微裂纹而剥离,得到绝缘体上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述衬底可以重复利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并简化了工艺流程;且离子注入剂量更低,有利于提高晶体质量,减少注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绝缘体上材料表面非常光滑,无需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蓝图的预测,2015年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将减小到到15纳米,2019年达到11纳米。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到22纳米及以下节点时,传统器件所采用的材料和器件结构将会接近或达到它们的极限。近年来,绝缘体上材料以其独特的绝缘埋层结构,能降低衬底的寄生电容和漏电电流,在低压、低功耗、高温、抗辐射器件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OI (绝缘体上娃,Silicon on Insulator)结构被认为是延续摩尔定律发展的关键衬底材料之一。通常绝缘体上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技术:1.通过外延、键合、智能剥离或背部研磨等工艺流程;2.注氧隔离技术。传统的绝缘体上材料剥离方法有离子注入剥离法、等离子体吸入剥离法、机械剥离法、绝缘体上材料减薄技术等。其中离子注入剥离得到的绝缘体上材料表面很粗糙,并且在超低能量注入情况下会引起同位素效应或表面损伤,同时很难控制;等离子体吸附剥离耗时长,材料消耗大,不适宜大规模生产;机械剥离法需要引入机械,产品成品率及产量不可控;而绝缘体上材料减薄技术步骤繁琐,例如制备超薄S0I,需要不断氧化,时间较长且能耗大,并且随着顶层硅厚度的减小,氧化条件会越来越苛刻,增加了困难;注氧隔离技术虽然方法较为简单,但目前仍然难以制备高质量的超薄绝缘体上材料。目前智能剥离(Smartcut)工艺已经成为制备SOI材料的主流方法,其中离子注入和键合是至关重要的两步。传统的Smart cut工艺需要6X 1016cm_3的注入剂量,既占用了大量的离子注入成本,又导致了较高密度的注入缺陷。同时,传统的智能剥离仍然存在生产材料成本较高、工艺流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材料成本、提高绝缘体上材料的质量并简化工艺流程,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生产材料成本较高、工艺流程较为繁琐且绝缘体上材料具有较高密度的注入缺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表面依次外延第一材料层、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S3:重复所述步骤S2至少一次;S4:进行离子注入,使离子注入到最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中;S5:提供一表面形成有绝缘层的基板,将所述绝缘层与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材料层键合,形成键合片;S6:对所述键合片进行退火处理,使位于离子注入层上的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吸附离子形成微裂纹,使所述键合片从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处剥离,得到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板、绝缘层及第二材料层的绝缘体上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层选自SiGe、SiGeSn、GaAs、AlAs、AlGaAs及InGaAs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小于其生长临界厚度。可选地,所述第二材料层选自S1、Ge、SiGe、SiGeSn、GaAs、AlAs、AlGaAs 及 InGaAs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中,硼掺杂浓度范围是1E18?lE20cm 3。可选地,所述离子注入的剂量范围是2E16?5E16cm3。可选地,所述离子注入采用H离子注入或H/He离子共注。可选地,于所述步骤S5中,首先对所述绝缘层表面及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材料层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将所述绝缘层与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材料层键合。可选地,所述键合采用真空键合。可选地,于所述步骤S6中,对所述键合片进行退火处理的方法为:采用热退火方法,首先将所述键合片在第一温度下退火第一时间以加固键合,然后将所述键合片在第二温度下退火第二时间以实现剥离;所述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200?400°C,所述第二温度为400?800°C。可选地,还包括步骤S7:选择性腐蚀掉位于所述衬底顶层因剥离残留的第一材料层,然后重复所述步骤S4?S6,再次得到绝缘体上材料。可选地,于所述步骤S3中,重复所述步骤S2的次数为2?500次。可选地,于所述步骤S6之后,重复所述步骤S7若干次,得到多个绝缘体上材料,直至暴露出所述衬底。可选地,所述衬底的材料选自S1、Ge及SiGe中的至少一种。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衬底上外延有多层的掺杂超薄层结构作为施主层,只需要选择性腐蚀即可达到较低的表面粗糙度,腐蚀速度快且无需抛光即可以重复利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并简化了工艺流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2)相对于传统的智能剥离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离子注入剂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小,极大的提高了晶体质量,并减少了注入成本;(3)由于硼掺杂吸附层的厚度很薄,剥离之后得到的绝缘体上材料表面非常光滑,无需抛光。【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提供一衬底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在所述衬底表面依次外延第一材料层、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在图3所示结构上重复所述步骤S2两次得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进行离子注入,使离子注入到最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提供一表面形成有绝缘层的基板,将所述绝缘层与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材料层键合,形成键合片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对所述键合片进行退火处理,使位于离子注入层上的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吸附离子形成微裂纹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在退火吸附剥离后将所述基板掀开的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得到的绝缘体上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选择性腐蚀掉剥离后残留的硼掺杂第一材料层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SI ?S6步骤100衬底211, 212, 213 第一材料层221,222,223 硼掺杂第一材料层231, 232, 233 第二材料层300绝缘层400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至图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请参阅图1,显示为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表面依次外延第一材料层、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S3:重复所述步骤S2至少一次;S4:进行离子注入,使离子注入到最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绝缘体上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表面依次外延第一材料层、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S3:重复所述步骤S2至少一次;S4:进行离子注入,使离子注入到最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中;S5:提供一表面形成有绝缘层的基板,将所述绝缘层与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材料层键合,形成键合片;S6:对所述键合片进行退火处理,使位于离子注入层上的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吸附离子形成微裂纹,使所述键合片从所述硼掺杂第一材料层处剥离,得到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板、绝缘层及第二材料层的绝缘体上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增峰,贾鹏飞,薛忠营,陈达,马骏,张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