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的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6924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8:11
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的操作方法,调节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并在一起,浇注管通过定位环与前模板固定,浇注管内的胶液由浇注口进入浇注系统,再进入十字浇注通道,从出胶口进入模具与推杆的下端之间的型腔,胶液由浇注口进入型腔,压紧套为成品后,调节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的压出间隙为设定间距,后模板携带模具与产品脱离,型芯内的推杆向前移动,推杆前端对产品顶出,使产品落入压出间隙内;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有效的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是。
技术介绍
公知的,目前在复杂断面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的领域里,塑料型材断面的开发对使用结构性能、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提高,断面的开发除要满足结构性外,还要有合适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保证能够满足模具的设计、生产、使用方便要求,对于不断出现的超常规的模具断面,则要开发新型模具来满足客户要求,特别是近期以来,铝合金型材断面用PVC原料代替的型材,通过使用这种复杂断面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可以实现这种复杂断面的PVC挤出模具生产,从而满足型材组装的多样化要求,但是现有模具结构所制做出的塑料制品精度难以保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的结构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有效的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是由前模板、后模板、压出间隙、限位螺丝一、限位螺丝二、定位环、浇注系统、浇注口、型芯、推杆、十字浇注通道、模具、模具支杆构成;前模板和后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并为一体,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构成压出间隙,前模板上方中部设置定位环,定位环下方中部设置浇注系统,浇注系统上方的浇注口与定位环下方对应设置,浇注系统两侧设置型芯,型芯内设置推杆,后模板上方边缘中部对应浇注系统设置十字浇注通道,所述十字浇注通道两侧的出胶口对称设置一对模具,所述模具后方设置模具支杆,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模具内壁构成型腔。工作原理:调节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和后模板合并在一起,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的压出间隙为0.05-0.1_,饶注管通过定位环与前模板固定,饶注管内的胶液由浇注口进入浇注系统,再进入十字浇注通道,从出胶口进入模具与推杆的下端之间的型腔,胶液由浇注口进入时的温度为120-130°C,射胶压力为70帕,时间为4秒,进入型腔后一段温度为265°C,保压的压力为60帕,时间为3秒,二段温度为250°C,三段温度为230°C,四段温度为220°C,二、三、四段的保压参数与一段相同,冷却时间6秒,全程时间30秒,型腔内的胶固化为成品压紧套,所生产压紧套的重量为4.4g;压紧套为成品后,调节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的压出间隙为设定间距,后模板携带模具与产品脱离,型芯内的推杆向前移动,推杆前端对产品顶出,使产品落入压出间隙内;按以上步骤循环操作,对下一个产品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原来齿底跑毛刺,模具结构采取镶拼式结构,造成去毛刺困难,胶圈被毛刺划伤。现模具采取整体结构,通过放电留取,避免了底部毛刺的产生,提高了合格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有效的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普遍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前模板1、后模板2、压出间隙3、限位螺丝一 4、限位螺丝二 5、定位环6、浇注系统7、浇注口 8、型芯9、推杆10、十字浇注通道11、模具12、模具支杆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前模板I和后模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螺丝一 4和限位螺丝二 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合并为一体,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构成压出间隙3,前模板I上方中部设置定位环6,定位环6下方中部设置浇注系统7,浇注系统7上方的浇注口 8与定位环6下方对应设置,浇注系统7两侧设置型芯9,型芯9内设置推杆10,后模板2上方边缘中部对应浇注系统7设置十字浇注通道11,所述十字浇注通道11两侧的出胶口对称设置一对模具12,所述模具12后方设置模具支杆13,所述推杆10的下端与模具12内壁构成型腔。实施例2调节限位螺丝一 4和限位螺丝二 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合并在一起,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的压出间隙3为0.05-0.1_,饶注管通过定位环6与前模板I固定,饶注管内的胶液由浇注口 8进入浇注系统7,再进入十字浇注通道11,从出胶口进入模具12与推杆10的下端之间的型腔,胶液由浇注口 8进入时的温度为120-130°c,射胶压力为70帕,时间为4秒,进入型腔后一段温度为265°C,保压的压力为60帕,时间为3秒,二段温度为250°C,三段温度为230°C,四段温度为220°C,二、三、四段的保压参数与一段相同,冷却时间6秒,全程时间30秒,型腔内的胶固化为成品压紧套,所生产压紧套的重量为4.4g ;压紧套为成品后,调节限位螺丝一 4和限位螺丝二 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的压出间隙3为设定间距,后模板2携带模具12与产品脱离,型芯9内的推杆10向前移动,推杆10前端对产品顶出,使产品落入压出间隙3内;按以上步骤循环操作,对下一个产品进行加工。【主权项】1.,所述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是由前模板(1)、后模板(2)、压出间隙(3)、限位螺丝一(4)、限位螺丝二(5)、定位环(6)、浇注系统(7)、饶注口(8)、型芯(9)、推杆(10)、十字浇注通道(11)、模具(12)、模具支杆(13)构成;其特征在于:前模板(I)和后模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螺丝一(4)和限位螺丝二(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合并为一体,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构成压出间隙(3),前模板(I)上方中部设置定位环出),定位环(6)下方中部设置浇注系统(7),浇注系统(7)上方的浇注口(8)与定位环(6)下方对应设置,浇注系统(7)两侧设置型芯(9),型芯(9)内设置推杆(10),后模板(2)上方边缘中部对应浇注系统(7)设置十字浇注通道(11),所述十字浇注通道(11)两侧的出胶口对称设置一对模具(12),所述模具(12)后方设置模具支杆(13),所述推杆(10)的下端与模具(12)内壁构成型腔。2.—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限位螺丝一(4)和限位螺丝二(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合并在一起,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的压出间隙(3)为0.05-0.1mm,饶注管通过定位环(6)与前模板(I)固定,饶注管内的胶液由饶注口(8)进入浇注系统(7),再进入十字浇注通道(11),从出胶口进入模具(12)与推杆(10)的下端之间的型腔,胶液由浇注口⑶进入时的温度为120-130°C,射胶压力为70帕,时间为4秒,进入型腔后一段温度为265°C,保压的压力为60帕,时间为3秒,二段温度为250°C,三段温度为230°C,四段温度为220°C,二、三、四段的保压参数与一段相同,冷却时间6秒,全程时间30秒,型腔内的胶固化为成品压紧套,所生产压紧套的重量为4.4g ;压紧套为成品后,调节限位螺丝一(4)和限位螺丝二(5)使前模板(I)和后模板(2)之间的压出间隙(3)为设定间距,后模板(2)携带模具(12)与产品脱离,型芯(9)内的推杆(10)向前移动,推杆(10)前端对产品顶出,使产品落入压出间隙(3)内;按以上步骤循环操作,对下一个产品进行加工。【专利摘要】,调节限位螺丝一和限位螺丝二使前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的操作方法,所述一种生产压紧套的模具是由前模板(1)、后模板(2)、压出间隙(3)、限位螺丝一(4)、限位螺丝二(5)、定位环(6)、浇注系统(7)、浇注口(8)、型芯(9)、推杆(10)、十字浇注通道(11)、模具(12)、模具支杆(13)构成;其特征在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螺丝一(4)和限位螺丝二(5),使前模板(1)和后模板(2)合并为一体,前模板(1)和后模板(2)之间构成压出间隙(3),前模板(1)上方中部设置定位环(6),定位环(6)下方中部设置浇注系统(7),浇注系统(7)上方的浇注口(8)与定位环(6)下方对应设置,浇注系统(7)两侧设置型芯(9),型芯(9)内设置推杆(10),后模板(2)上方边缘中部对应浇注系统(7)设置十字浇注通道(11),所述十字浇注通道(11)两侧的出胶口对称设置一对模具(12),所述模具(12)后方设置模具支杆(13),所述推杆(10)的下端与模具(12)内壁构成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腾袁祖辉张登峰左高峰侯湘江马龙臻李世胜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建园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