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抽水装置及利用这种装置的抽水方法,包括输水装置、水源仓、水泵;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道和密封水箱;本装置运行时,可同时对多处进行灌溉或可同时通过多条管道进行排水,节约时间,提高了灌溉和排水效率,进而减少了由于灌溉或排水不及时造成的损失;可达到能源消耗趋于零,抽水无人值守,运行安全,大幅降低了泵站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泵站的无人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排灌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农田用水大多采用自流灌溉与栗站提水灌溉,抽水机提水灌溉运行时,需要耗电、耗油、耗能源。而每逢汛期,大片农田被水淹没,快速排涝是农民的头等大事,但因电力设施毁坏、道路坍塌,致使排灌站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农业遭受巨大损失。如何提高抽水效率与降低排灌的能耗,一直困扰着广大科研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能耗的抽水装置及利用这种装置的抽水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输水装置、水源仓(8 )、水栗(5 );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道(I)和密封水箱(10 );所述输水管道(I)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控制阀门(2),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17);所述进水控制阀门(2 )至出水控制阀门(17 )之间的输水管道(I)上依次设置有水源仓(8 )、密封水箱(10);所述水源仓(8)通过管道A (6)和输水管道(I)连通,管道A (6)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A(7),水源仓(8)顶端设置有出气管(9);所述密封水箱(10)通过管道B (11)和输水管道(I)连通,管道B (11)上设置有气体控制开关B (12),密封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16),密封水箱(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阀(15),密封水箱(10)上设置有管道C(13),管道C (13)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C(14);所述水源仓(8)和水栗(5)连接。所述输水装置数量为I组及以上。所述输水管道(I)为η形。所述输水管道(I)进水控制阀门(2) —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拦污罩(3)。所述管道C (13)由多根细管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使用上述抽水装置的抽水方法,步骤如下: (1)放置输水管道,使其进水控制阀门的一端位于上游,且其端口位于水面下,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的另一端位于下游,且其端口低于上游水面,高于下游水面; (2)关闭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出水控制阀门,启动位于上游水面下方的水栗抽水至水源仓,打开管道A的水流控制开关Α,使水通过管道A流入输水管道,待输水管道充满水后,关闭水流控制开关Α,同时开启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出水控制阀门,此时水流连续流向下游; (3)关闭密封水箱的出气阀与出水阀,以及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打开管道B的气体控制开关B,密封水箱中的气体逐渐被输水管道上的管道B抽出气体形成负压状态,开启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此时管道C的抽水口接近输水管道的出水口,且位于水面下方,待密封水箱充满水后,关闭管道B的气体控制开关B与抽水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打开密封水箱的出气阀与出水阀,使密封水箱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出水阀流到高地需水处。所述输水装置为2组以上时,在步骤3后还包括步骤4:在密封水箱放水过程开始时,另一组输水装置开始工作,重复步骤①-③为其余输水管道注水,将河床下游低水位的水源抽到另一密封水箱内,抽满后通过另一出水阀流到高地需水处。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装置运行时,可同时对多处进行灌溉或可同时通过多条管道进行排水,节约时间,提高了灌溉和排水效率,进而减少了由于灌溉或排水不及时造成的损失,达到能源消耗趋于零,抽水无人值守,运行安全,大幅降低了栗站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栗站的无人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一输水管道;2—一进水控制阀门;3—一拦污罩;5—一水栗;6—一管道A;7—一水流控制开关A ;8—一水源仓;9一一出气管;10—一密封水箱;11一一管道B ;12——气体控制开关B ; 13——管道C ; 14——水流控制开关C ; 15——出气阀;16——出水阀;17——出水控制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I)放置η形输水管道,使其进水控制阀门的一端位于上游,且其端口位于水面下,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的另一端位于下游,且其端口低于上游水面,高于下游水面;所述输水管道(I)进水控制阀门(2 ) —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拦污罩(3 ); (2)关闭η形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出水控制阀门,启动位于上游水面下方的水栗抽水至水源仓,打开管道A的水流控制开关Α,此时水源仓的其他阀门关闭,使水通过管道A流入η形输水管道,为至少一组η形管道注水,待η形输水管道充满水后,关闭水流控制开关Α,同时开启η形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出水控制阀门,此时水流连续流向下游; (3)关闭密封水箱的出气阀与出水阀,以及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打开管道B气体控制开关B,密封水箱中的气体逐渐被η形输水管道上的管道B抽出气体形成负压状态,可通过负压表的数据反应确定开启水流控制开关C开始抽水,也可没有负压表,负压形成有一时间段,提前打开水流控制开关C也能够过一段时间抽上水。开启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此时管道c的抽水口接近η形输水管道的出水口,且位于水面下方,将河床下游低水位的水源抽到密封水箱内,待密封水箱充满水后,关闭管道B的气体控制开关B与抽水管道C的水流控制开关C,打开密封水箱的出气阀与出水阀,使密封水箱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出水阀流到高地需水处,所述管道C (13)由多根细管组成。(4)在密封水箱放水过程开始时,另一组输水装置开始工作,重复步骤①-③为其余输水管道注水,将河床下游低水位的水源抽到另一密封水箱内,抽满后通过另一出水阀流到高地需水处。【主权项】1.一种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装置、水源仓(8)、水栗(5);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道(I)和密封水箱(10);所述输水管道(I)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控制阀门(2),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17 );所述进水控制阀门(2 )至出水控制阀门(17 )之间的输水管道(I)上依次设置有水源仓(8)、密封水箱(10);所述水源仓(8)通过管道A (6)和输水管道(I)连通,管道A (6)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A(7),水源仓(8)顶端设置有出气管(9);所述密封水箱(10)通过管道B (11)和输水管道(I)连通,管道B (11)上设置有气体控制开关B (12),密封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16),密封水箱(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阀(15),密封水箱(10)上设置有管道C (13),管道C (13)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C(14);所述水源仓(8)和水栗(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数量为I组及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I)为η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I)进水控制阀门(2)—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拦污罩(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C(13)由多根细管组成。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装置的抽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放置输水管道,使其进水控制阀门的一端位于上游,且其端口位于水面下,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的另一端位于下游,且其端口低于上游水面,高于下游水面; (2)关闭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出水控制阀门,启动位于上游水面下方的水栗抽水至水源仓,打开管道A的水流控制开关Α,使水通过管道A流入输水管道,待输水管道充满水后,关闭水流控制开关Α,同时开启输水管道的进水控制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装置、水源仓(8)、水泵(5);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道(1)和密封水箱(10);所述输水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控制阀门(2),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控制阀门(17);所述进水控制阀门(2)至出水控制阀门(17)之间的输水管道(1)上依次设置有水源仓(8)、密封水箱(10);所述水源仓(8)通过管道A(6)和输水管道(1)连通,管道A(6)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A(7),水源仓(8)顶端设置有出气管(9);所述密封水箱(10)通过管道B(11)和输水管道(1)连通,管道B(11)上设置有气体控制开关B(12),密封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16),密封水箱(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阀(15),密封水箱(10)上设置有管道C(13), 管道C(13)上设置有水流控制开关C(14);所述水源仓(8)和水泵(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力平,李进平,刘洋,杨通,蒋盛华,陶袁钦,廖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