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污染区域内固定布置若干测线,且若干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边的未污染区域;采集所述测线的电阻率数据,对所述测线所测得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相对应的电阻率剖面;比较所述测线所测得的所述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和所述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同时结合所述电阻率剖面,判断所述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对场地无破坏侵入、大幅降低了采集劳动强度,而且采集结果以面状形式呈现,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若同时多个剖面交叉存在,就能判断出污染物在地下的三维分布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现今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科技水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活活动,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各大污染问题中,土地污染也成为较为严峻的问题,其中出现最多的、危害最大的种类有重金属、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他工业化学品、富营养的废弃物、放射性元素和致病生物等。对于被污染的土壤和场地,要即时做出分析与评价,应用检测技术对污染区进行探测,做好评估、治理和重新开发利用的工作。现阶段国内关于污染土的检测技术手段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钻孔取芯进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污染土的污染程度及大致范围,然而,钻孔取芯分析的方法仅能体现单点位置的污染土信息,采集分析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数量有限不具有代表性,有以点概面之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通过采集、对比污染区域及其周围的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实现污染区域内污染物的分布判断。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其特征在于:在被污染区域内固定布置若干测线,且若干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边的未污染区域;采集所述测线的电阻率数据,对所述测线所测得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相对应的电阻率剖面;比较所述测线所测得的所述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和所述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同时结合所述电阻率剖面,判断所述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所述测线包括若干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插入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未污染区的土壤中的角度及深度均保持一致,所述检测电极呈垂直插入,其插入深度不小于不少电极长的1/2。所述检测电极在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非污染区域的无土壤区域内通过设置孔位的方式插入,或采用土壤放置于所述测线沿线以形成所述检测电极的固定位。在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非污染区域内的土体结合部浇灌电解液。对所述电阻率剖面进行多剖面交叉组合分析,并根据组合分析的结果判断污染物在所述污染区域三维空间上的分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对场地无破坏侵入、大幅降低了采集劳动强度,而且采集结果以面状形式呈现,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若同时多个剖面交叉存在,就能判断出污染物在地下的三维分布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5分别为:污染区域1、未污染区域2、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检测电极4、电缆线5。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待测的污染区域内I (圈内)以纵横交错的栅格状布设若干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且若干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两端位于非污染区域2内。在未污染区2 (圈外)布置四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以便将电阻率测试结果中污染区域I的电阻率异常值能与未污染区域2的正常电阻率背景值作对比,从而判断出污染区域I的实际精确范围。若干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布置完毕后,按照电阻率采集仪器的操作要求采集测线上各检测电极4间的电阻率数据。当一组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数据采集完后,以相同的方式采集剩下所有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数据。采集结果以面状形式呈现,即表达了分别与每根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所构成对应的污染区域I的剖面的电阻率,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若同时多个剖面交叉存在,如本实施例一样的纵横交错的栅格状,便能将若干交叉剖面进行组合分析,从而判断出污染物在地下的三维分布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所采集得到的电阻率数据经过相关软件反演处理后,得到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布置位置所对应的污染区域I内的电阻率剖面,在此剖面上进行解释分析,一般情况下,和非污染区的电阻率正常背景值比较,重金属污染将呈现相对低阻反映,化肥、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及石油烃污染将呈现相对高阻反映,判定时,还需根据电阻率剖面中污染物的电阻率异常值大小及分布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污染区域I内污染物类型及分布情况。以前述方式对剩余的每个污染区域I的电阻率剖面进行处理解释,获取污染物在各自剖面上的分布情况,最后还可以将所有检测剖面组合起来进行插值并三维显示,即多剖面交叉组合分析,从而可获得污染物在地下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每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长度及检测电极4的个数需根据污染区域I内的污染物分布的预估深度及探测的精度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检测电极4之间的间距越小、探测精度越高,在检测电极4个数一定的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的长度越长、探测深度越大,但精度也越低。一般情况下,测线长度应为污染物深度的6倍左右,比如预估污染物分布于5米深度处,可布置测线长度为30米,若选用60个电极,则电极距为0.5m,通常情况下,检测电极距为0.2m-2.0m左右,满足探测精度的要求。采用卷尺标定距离,将检测电极4按等间距插入污染区域I和非污染区域2的土壤中;若需要在污染区域I或非污染区域2的无土壤区域内布置检测电极4,则可以通过在无土壤区域内开出相应孔位以供插入检测电极4,或者将附近土壤放置在测线布置方向的沿线以供放置检测电极4的插入。若干检测电极4插入土壤中的角度以及深度均保持一致,检测电极4垂直插入,其插入深度为三分之二的电极身长。相邻的检测电极4之间通过电缆线相连接,同一纵向和同一横向的若干检测电极4通过电缆线5连接形成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3。采集工作开展前,可在检测电极4与土壤结合的地方浇入电解液,以增加土壤的导电性能,改善接地条件。【主权项】1.一种,其特征在于:在被污染区域内固定布置若干测线,且若干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边的未污染区域;采集所述测线的电阻率数据,对所述测线所测得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相对应的电阻率剖面;比较所述测线所测得的所述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和所述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同时结合所述电阻率剖面,判断所述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线包括若干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插入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未污染区的土壤中的角度及深度均保持一致,所述检测电极呈垂直插入,其插入深度不小于不少电极长的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在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非污染区域的无土壤区域内通过设置孔位的方式插入,或采用土壤放置于所述测线沿线以形成所述检测电极的固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非污染区域内的土体结合部浇灌电解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电阻率剖面进行多剖面交叉组合分析,并根据组合分析的结果判断污染物在所述污染区域三维空间上的分布。【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其特征在于:在被污染区域内固定布置若干测线,且若干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边的未污染区域;采集所述测线的电阻率数据,对所述测线所测得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相对应的电阻率剖面;比较所述测线所测得的所述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和所述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污染区域内固定布置若干测线,且若干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边的未污染区域;采集所述测线的电阻率数据,对所述测线所测得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相对应的电阻率剖面;比较所述测线所测得的所述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和所述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数据,同时结合所述电阻率剖面,判断所述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绕,朱黎明,王水强,陆礼训,吴锋,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