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热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316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8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换热装置以及具有它的热泵系统,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连通管、第一分配管、第二分配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两个集流管,每个集流管均设有制冷剂口,连通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上的制冷剂口相连且连通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三集流管的制冷剂口相连;第一分配管插入第一集流管内,第一分配管具有第一分配孔和与第一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一开口;第二分配管插入第三集流管内,第二分配管具有第二分配孔和与第三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二开口。第三集流管邻近第三制冷剂口的一端与距离该端最近的第二分配孔之间的距离为L2,第二分配管的内径为d2,L2/d2≤90。该换热装置结霜路径较长,换热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广泛使用的空冷商用空调机组通常采用多个单元组合而成,每个单元 至少包含两片并联的换热器。空调机组在冬季低温高湿的室外条件下运行时,室外机换热 器会结霜。随着霜层的逐渐增厚,翅片之间可供空气通过的间隙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堵塞。 随着结霜时间的增加,结霜面积增长,即翅片被霜层堵塞的比例变大,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衰 减变严重。尤其是,对于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特点,结霜由下而上,霜层向上爬升,底 层霜层最厚。并联的换热器的结霜面积同步增长,总的最长结霜路径即与单片换热器的高 度一致。当霜层堵塞的面积过大,会导致换热器不能达到设计能力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 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的结霜路径较长,结霜面积小,换热性能提高。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热泵系统。 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 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第一扁管和设 在相邻第一扁管之间的第一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制冷剂口,所述第二集流管 设有第二制冷剂口;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连接在所 述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第二扁管和设在相邻第二扁管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 三集流管设有第三制冷剂口,所述第四集流管上设有第四制冷剂口;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相连且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口相连;第一分 配装置,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插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分配装置具有第一分配孔 和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一开口;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插入到所述第 三集流管内,所述第二分配装置具有第二分配孔和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分配装置为第一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装置为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 第三制冷剂口的一端与距离该端最近的第二分配孔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 径为d2,其中:L2/d2彡90。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结霜路径较长,结霜面积小,换热性能提高。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具有第一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切换 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 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口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具有第一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二切换 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相连,所述第二切换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 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第 二制冷剂口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切换阀的第三阀口与一 个第一制冷剂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阀的第二阀口与另一个第一制冷剂口相连,所述第二 切换阀的第一阀口与一个第二制冷剂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阀的第一阀口与另一个第二制 冷剂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为同一开口,所述第三制冷剂口与所 述第二开口为同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配装置为第一分配管,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内腔构成第一分配 腔,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二分配腔,所述第二分配 装置为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腔构成第三分配腔,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外壁与所 述第三集流管的内壁之间构成第四分配腔,所述第一制冷剂口由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开口端 形成,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由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开口端形成,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径为D1,所 述第三集流管的内径为D2,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内径为dl,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径为d2,其 中,0? 2 彡(D2XdlV(DlXd2)彡 2. 3。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内径为dl,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径为d2,其中:l<d2/ dl< 4. 5。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配孔的总开口面积为A1,所述第二分配孔的总开口面积为 A2,其中,1〈A2/A1 彡 3. 5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冷剂口连接有第一接口管,所述第二制冷剂口连接有第二接 口管,所述第三制冷剂口连接有第三接口管,所述第四制冷剂口连接有第四接口管,所述连 通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管与所述第三接口管之间,所述第一分配装置为第一分配管,所 述第一分配管的内腔构成第一分配腔,所述第一分配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壁之 间构成第二分配腔,所述第二分配装置为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腔构成第三分 配腔,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三集流管的内壁之间构成第四分配腔,所述第一换 热器包括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 第二分配腔连通,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 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分配 腔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管连通。 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 装置、膨胀机构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为 所述的换热装置。【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冷凝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串联压降与并联压降的比值随D2/D1 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时第二换热器内的局部示 意图。 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换热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装置100, 第一换热器10,第一集流管11,第一制冷剂口 111,第一接口管112,第二集流管 12,第二制冷剂口 121,第二接口管122,第一扁管13,第一翅片14,第一旁通管15,第一单向 阀 151, 第二换热器20,第三集流管21,第三制冷剂口 211,第三接口管212,第四集流管 22,第四制冷剂口 221,第四接口管222,第二扁管23,第二翅片24,第二旁通管25,第二单向 阀 251, 连通管30, 第一分配装置40,第一分配孔41,第一开口 42,第一分配腔43,第二分配腔44, 第二分配装置50,第二分配孔51,第二开口 52,第三分配腔53,第四分配腔54, 第一切换阀60,第一切换阀的第一阀口 61,第一切换阀的第二阀口 62,第一切换 阀的第三阀口 63, 第二切换阀70,第二切换阀的第一阀口 71,第二切换阀的第二阀口 72,第二切换 阀的第二阀口 73。【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第一扁管和设在相邻第一扁管之间的第一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制冷剂口,所述第二集流管设有第二制冷剂口;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第二扁管和设在相邻第二扁管之间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三集流管设有第三制冷剂口,所述第四集流管上设有第四制冷剂口;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相连且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口相连;第一分配装置,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插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分配装置具有第一分配孔和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一开口;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插入到所述第三集流管内,所述第二分配装置具有第二分配孔和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口相连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分配装置为第一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装置为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第三制冷剂口的一端与距离该端最近的第二分配孔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分配管的内径为d2,其中:L2/d2≤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晶高强钟笑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