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063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6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轮罩加强梁(1)的加强梁主体(11)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加强梁主体(11)前段弯曲部分和后段平直部分的截面形状、尺寸均保持一致。加强梁主体(11)的上部设有凹槽(12),凹槽(12)位于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前部且与前段弯曲部分距离100mm。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侧面还设置有纵向的导向筋(13)。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以起到焊接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前轮罩加强梁能量吸收率以及提升前轮罩加强梁截面承受力,大大提高了乘员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设计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法规、新车评价标准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碰撞性能是汽车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与碰撞相关的结构也成为车身结构设计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碰撞结构,在设计中我们的重点有刚柔两部分,刚的部分是在结构设计中,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乘员舱变形最小;柔的部分是在结构设计中,有一定的变形吸能空间,减少直接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前轮罩加强梁(SHOTGUN)作为连接纵梁和乘员舱的部件,是碰撞(尤其是正碰和偏置碰)中重要的传力和承力部件之一,前轮罩加强梁的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碰撞中的A柱变形情况,与成员舱变形有直接关系。目前常见的前轮罩加强梁设计,主要形式为截面前小后大的喇叭形,其吸能比例大约在2~2.5%,截面力在30KN左右,而A柱截面力偏大,容易出现较大变形,对乘员舱碰撞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轮罩加强梁(I)的加强梁主体(11)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加强梁主体(11)前段弯曲部分和后段平直部分的截面形状、尺寸均保持一致。进一步,加强梁主体(11)的上部设有凹槽(12),凹槽(12)位于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前部且与前段弯曲部分距离100mm。进一步,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侧面还设置有纵向的导向筋(13)。进一步,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以起到焊接定位作用。进一步,还包括前轮罩(3)和前风挡下横梁(4),前轮罩(3)与前纵梁总成(2)焊接为前纵梁轮罩总成,再与前风挡下横梁(4)焊接成为前舱总成,再与侧围外板(5)焊接为车身骨架总成;前轮罩加强梁(I)与车身骨架总成连接,前轮罩加强梁(I)加强梁主体(11)的前段弯曲部分与前纵梁总成(2)、前轮罩(3)焊接连接,加强梁主体(11)的后段平直部分与前风挡下横梁(4)、侧围外板(5)焊接连接。该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中,汽车前轮罩加强梁的加强梁主体前后截面基本保持一致,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弯曲的前段有助于碰撞力的顺利传递,并可起到变形吸能的作用,后段平直,平直且截面一致的后段则可以承受更大的截面力。(2)本技术中,前轮罩加强梁的上部设有凹槽,凹槽在平直段前部与弯曲段距离100_,在碰撞中起到二次变形吸能效果。加强梁的后部设有导向筋,提升可承受截面力,并诱导力的传递。(3)本技术将常见的前轮罩加强梁喇叭形结构改进为象鼻形结构,增加了截面承受力,将常见的单段变形模式优化为二段变形模式,增加了前轮罩加强梁可吸收的碰撞能量,即:提升了前轮罩加强梁能量吸收率以及提升前轮罩加强梁截面承受力,大大提高了乘员舱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汽车前轮罩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汽车前轮罩加强梁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I—前轮罩加强梁;11 一加强梁主体;12—凹槽;13—导向筋;14一定位孔;2—前纵梁总成;3—前轮罩;4一前风挡下横梁;5—侧围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2示出了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汽车前轮罩加强梁I的加强梁主体11前后截面基本保持一致,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弯曲的前段,有助于碰撞力的顺利传递,并可起到变形吸能的作用,平直且截面一致的后段则可以承受更大的截面力。汽车加强梁主体11在后段平直部分的前部,距前段弯曲部分约10mm处设计有凹槽12,该凹槽12在加强梁主体11弯曲的前段变形后可以产生二次变形,达到吸收更多能量的目的。加强梁主体11的后段平直部分侧面还设置有纵向的导向筋13,以提升可承受截面力,并诱导力的传递。前轮罩加强梁I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起到焊接定位作用。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实际使用中包括前轮罩加强梁1、前纵梁总成2、前轮罩3、前风挡下横梁4和侧围外板5。前轮罩3与前纵梁总成2焊接为前纵梁轮罩总成,再与前风挡下横梁4焊接成为前舱总成,再与侧围外板5焊接为车身骨架总成,前轮罩加强梁I与车身骨架总成连接,前轮罩加强梁I加强梁主体11的前段弯曲部分与前纵梁总成2、前轮罩3通过焊接连接,后段平直部分与前风挡下横梁4、侧围外板5通过焊接连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轮罩加强梁(I)的加强梁主体(11)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加强梁主体(11)前段弯曲部分和后段平直部分的截面形状、尺寸均保持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加强梁主体(11)的上部设有凹槽(12),凹槽(12)位于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前部且与前段弯曲部分距离10mm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侧面还设置有纵向的导向筋(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以起到焊接定位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以起到焊接定位作用。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罩(3)和前风挡下横梁(4),前轮罩(3)与前纵梁总成(2)焊接为前纵梁轮罩总成,再与前风挡下横梁(4)焊接成为前舱总成,再与侧围外板(5)焊接为车身骨架总成;前轮罩加强梁(I)与车身骨架总成连接,前轮罩加强梁(I)加强梁主体(11)的前段弯曲部分与前纵梁总成(2 )、前轮罩(3)焊接连接,加强梁主体(11)的后段平直部分与前风挡下横梁(4)、侧围外板(5)焊接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轮罩加强梁(1)的加强梁主体(11)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加强梁主体(11)前段弯曲部分和后段平直部分的截面形状、尺寸均保持一致。加强梁主体(11)的上部设有凹槽(12),凹槽(12)位于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前部且与前段弯曲部分距离100mm。加强梁主体(11)后段平直部分的侧面还设置有纵向的导向筋(13)。加强梁主体(11)上还设有定位孔(14)以起到焊接定位作用。本技术提升了前轮罩加强梁能量吸收率以及提升前轮罩加强梁截面承受力,大大提高了乘员舱的安全性。【IPC分类】B62D25/18【公开号】CN204821731【申请号】CN20152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轮罩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轮罩加强梁(1)的加强梁主体(11)呈象鼻形,前段弯曲向下并与前纵梁总成(2)连接,后段平直并与侧围外板(5)连接;加强梁主体(11)前段弯曲部分和后段平直部分的截面形状、尺寸均保持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量康家瑶李建华周世一郭冬魏庆华骆建丽杨先童芮琴孙丹丹温喆高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