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包括molding主体和可插入molding主体的金属卡托盘,所述molding主体包括信号端子、旋转臂、推杆和壳体;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Micro SD卡信号端子和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一侧设有推杆,旋转臂与推杆配合工作;所述壳体与信号端子相连,壳体上方有侦测端子,壳体两侧设有弹簧锁。该装置的厚度为1.2-1.3mm,更适合超薄手机的运用;信号端子采用防溃PIN结构,保证信号端子在极端破坏的情况下正常工作;通过只用一个卡座连接器可同时满足单Nano SIM卡、双Nano SIM卡、Nano SIM卡+Micro SD卡、Micro SD卡+Micro 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单Micro SIM卡和单Micro SD卡七种使用人群,适用人群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_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座连接器,具体是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Micro SD卡与双SIM卡三选二卡座,双SIM卡以Micro SIM卡为主,无法适应整个手机市场主流,现在手机趋向轻薄小方向发展,当有消费者使用Nano SIM的时候,这种卡座就不适合。需要一款适用于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在不需要补卡或者加卡套的时候,可以满足消费者不用打开手机后壳及电池置来换手机卡,也可以随时切换消费者不同卡号,以及消费者扩大内存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包括molding主体和可插入molding主体的金属卡托盘,所述molding主体包括信号端子、旋转臂、推杆和壳体;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Micro SD卡信号端子和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一侧设有沿着滑动轨道运动的推杆,旋转臂与推杆配合工作;所述壳体与信号端子相连,壳体上方有侦测端子,壳体两侧设有弹簧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轨道由绝缘橡胶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卡座连接器的厚度为1.2-1.3_。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旋转臂采用防噪音结构,信号端子采用防溃PIN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壳体与信号端子的间隙固定,该间隙高度与金属托盘厚度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厚度为1.2-1.3_,更适合超薄手机的运用,减少空间布局;信号端子采用防溃PIN结构,可以保证信号端子在极端破坏的情况下正常工作;通过只采用一个卡座连接器可同时满足单Nano SIM卡、双Nano SIM卡、Nano SIM 卡+Micro SD 卡、Micro SD 卡+Micro SIM 卡、Micro SIM 卡+Nano SIM 卡、单Micro S頂卡和单Micro SD卡七种使用人群,适用人群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双Nano SIM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Nano SIM卡+Micro SD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不意图。图9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单Micro SD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頂卡与Nano S頂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Nano SIM卡+Micro SIM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不意图。图11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頂卡与Nano S頂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单Micro SIM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頂卡与Nano S頂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单Nano SIM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一种Micro SD卡、Micro S頂卡与Nano S頂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中装有Micro SD卡+Micro SIM卡的金属卡托盘的结构不意图。其中:l_molding主体,2-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3-Micro SD卡信号端子,4-Micro或Nano SIM卡第二信号端子,5-旋转臂,6-推杆,7-壳体,8-金属卡托盘,9-侦测端子,10-弹簧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13,一种Micro SD卡、Micro S頂卡与Nano S頂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包括molding主体I和可插入molding主体I的金属卡托盘8,所述molding主体I包括信号端子、旋转臂5、推杆6和壳体7 ;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2、Micro SD卡信号端子3和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第二信号端子4,所述信号端子的一侧设有沿着滑动轨道运动的推杆6,旋转臂5与推杆6配合工作。所述壳体7与信号端子相连,壳体7上方有侦测端子9,壳体7两侧设有弹簧锁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拉出金属卡托盘8,在金属卡托盘8中放入手机卡,转动旋转臂5,金属卡托盘8进入molding主体1,壳体7上的侦测端子9检测到金属卡托盘8插入,扣上弹簧锁10 ;与插入卡的型号相对应的信号端子检测到卡的信号,开始传输数据。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olding主体和可插入molding主体的金属卡托盘,所述molding主体包括信号端子、旋转臂、推杆和壳体;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Micro SD卡信号端子和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一侧设有沿着滑动轨道运动的推杆,旋转臂与推杆配合工作;所述壳体与信号端子相连,壳体上方有侦测端子,壳体两侧设有弹簧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由绝缘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Micro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座连接器的厚度为1.2-1.3_。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icro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旋转臂采用防噪音结构,信号端子采用防溃PIN结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icro SD卡、Micro SIM卡与Nano SIM卡的三选二卡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olding主体和可插入molding主体的金属卡托盘,所述molding主体包括信号端子、旋转臂、推杆和壳体;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Nano SIM卡第一信号端子、Micro SD卡信号端子和Micro SIM卡或Nano SIM 卡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一侧设有沿着滑动轨道运动的推杆,旋转臂与推杆配合工作;所述壳体与信号端子相连,壳体上方有侦测端子,壳体两侧设有弹簧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杨亮,冯英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晴格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