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特点是包括滑轨、底座、助滑结构、下轧辊结构、上轧辊结构、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电机、第一动力传输结构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助滑结构设在底座的底面,底座通过助滑结构滑动的设在滑轨上;下轧辊结构与上轧辊结构配合形成咬口缝隙,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两侧,升降结构输出端支撑下轧辊结构,下轧辊结构及上轧辊结构随升降结构上下移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上,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双向齿轮,第一动力传输结构设在双向齿轮及下轧辊结构的输入齿轮上使下轧辊结构随电机工作,第二动力传输结构设在双向齿轮及助滑结构上使动助滑结构随电机工作。其优点为:全机械化生产,咬口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好,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咬口辘骨机,需用人手将板材推入咬口辘骨机中。工作时,由于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咬口偏差,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全机械化生产,无需人手,咬口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可升降咬口辘骨机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底座及助滑结构;所述助滑结构设在底座的底面,所述底座通过助滑结构滑动的设在滑轨上;下乳辊结构、上乳辊结构及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所述下乳辊结构与上乳辊结构配合形成咬口缝隙,所述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输出端支撑下乳辊结构,所述下乳辊结构及上乳辊结构随升降结构上下移动;以及电机、第一动力传输结构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所述电机设在底座上,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双向齿轮,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设在双向齿轮及下乳辊结构的输入齿轮上使下乳辊结构随电机工作,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设在双向齿轮及助滑结构上使动助滑结构随电机工作。所述下乳辊结构包括一根以上的下乳辊及下乳辊箱,所述下乳辊转动的设在下乳辊箱上,所述下乳辊结构的输入齿轮带动始端的两下乳辊转动,待加工板材被转动的下乳辊吸入咬口缝隙中;所述上乳辊结构包括一根以上的上乳辊及上乳辊箱;所述上乳辊转动的设在上乳辊箱上,所述上乳辊与下乳辊配合,使板材咬口。所述助滑结构包括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设在双向齿轮及第一从动轮上从而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是传输链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全机械化生产,咬口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好,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2所示,其是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包括:滑轨1、底座2及助滑结构;所述助滑结构设在底座2的底面,所述底座2通过助滑结构滑动的设在滑轨I上,这样底座可以在滑轨I上滑动;下乳辊结构3、上乳辊结构4及两对升降结构8 ;所述下乳辊结构3与上乳辊结构4配合形成咬口缝隙34,所述两对升降结构8分别安装在底座2的两侧,升降结构8的输出端81支撑下乳辊结构3的下端,下乳辊结构3及上乳辊结构4随升降结构8上下移动;升降结构8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三对等;以及电机5、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 ;所述电机5安装在底座2上,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设有双向齿轮7,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设在双向齿轮7及下乳棍结构3的输入齿轮31上,使下乳辊结构3随电机5工作,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设在双向齿轮7及助滑结构上,使助滑结构随电机5工作。工作时,待加工板料10到达指定位置时,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助滑结构工作,使底座2在滑轨I上行驶,同时升降结构8动作,升降结构8的输出端81将咬口缝隙34顶至合适的位置,助滑结构继续带动底座2向前行使,待加工板材进入咬口缝隙34后,在上组乳辊结构4与下组乳辊结构3的作用下,板料切断,形成咬口 ;咬口完成后,升降结构8带动输出轴81下降,使上乳辊结构4顶面低于代加工板材,助滑结构反转后退,使底座2回到初始位置,并准备进行下一次咬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乳辊结构3包括十根下乳辊32及下乳辊箱33,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乳辊32的数量;所述下乳辊32转动的设在下乳辊箱33上,所述下乳辊结构3的输入齿轮31带动始端的两下乳辊32转动,待加工板材被下乳辊32转动的吸入咬口缝隙34中,为了增加咬口缝隙34吸入的动力,始端第二下乳辊32与其下方的下乳辊32啮合,该下乳辊32又与其上方的另一下乳辊32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乳辊结构4包括十五根上乳辊41及上乳辊箱4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上乳辊41的数量;所述上乳辊41转动的设在上乳辊箱42上,十五根上乳辊41分上下两排设置,上排有七根上乳辊41,下排有八根上乳辊41,每根上排的上乳辊41分别与下排的两根相邻的上乳辊41啮合,下排的八根上乳辊41与下乳辊32配合,使板材咬□ O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助滑结构包括第一从动轮9及第二从动轮12,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设在双向齿轮7及第一主动轮9上,从而带动第一从动轮9转动,以便推动底座2在滑轨I上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是传输链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轨(I )、底座(2)及助滑结构;所述助滑结构设在底座(2)的底面,所述底座(2)通过助滑结构滑动的设在滑轨(I)上; 下乳辊结构(3)、上乳辊结构(4)及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8);所述下乳辊结构(3)与上乳辊结构(4)配合形成咬口缝隙(34),所述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8)分别安装在底座(2)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8)输出端(81)支撑下乳辊结构(3),所述下乳辊结构(3)及上乳辊结构(4)随升降结构(8)上下移动;以及 电机(5)、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所述电机(5)安装在底座(2)上,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双向齿轮(7),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设在双向齿轮(7 )及下乳辊结构(3 )的输入齿轮(31)上使下乳辊结构(3 )随电机(5 )工作,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设在双向齿轮(7)及助滑结构上使动助滑结构随电机(5)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乳辊结构(3)包括一根以上的下乳辊(32 )及下乳辊箱(33 ),所述下乳辊(32 )转动的设在下乳辊箱(33 )上,所述下乳辊结构(3)的输入齿轮(31)带动始端的两下乳辊(32)转动,待加工板材被下乳辊(32)转动的吸入咬口缝隙(34)中;所述上乳辊结构(4)包括一根以上的上乳辊(41)及上乳辊箱(42 );所述上乳辊(41)转动的设在上乳辊箱(42 )上,所述上乳辊(41)与下乳辊(32 )配合,使板材咬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结构包括第一从动轮(9 )及第二从动轮(12 ),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设在双向齿轮(7)及第一从动轮(9 )上从而带动第一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升降咬口辘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底座(2)及助滑结构;所述助滑结构设在底座(2)的底面,所述底座(2)通过助滑结构滑动的设在滑轨(1)上;下轧辊结构(3)、上轧辊结构(4)及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8);所述下轧辊结构(3)与上轧辊结构(4)配合形成咬口缝隙(34),所述一对以上的升降结构(8)分别安装在底座(2)的两侧,所述升降结构(8)输出端(81)支撑下轧辊结构(3),所述下轧辊结构(3)及上轧辊结构(4)随升降结构(8)上下移动;以及电机(5)、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及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所述电机(5)安装在底座(2)上,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双向齿轮(7),所述第一动力传输结构(6)设在双向齿轮(7)及下轧辊结构(3)的输入齿轮(31)上使下轧辊结构(3)随电机(5)工作,所述第二动力传输结构(11)设在双向齿轮(7)及助滑结构上使动助滑结构随电机(5)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芬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美风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