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566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弹簧、活塞、轴承、蓄压海绵、油封和活塞杆,外压缸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还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外压缸螺纹连接的油箱后盖;当油箱后盖与外压缸旋接时,油箱后盖与外压缸配合使得该容置腔形成密闭的储油腔,油箱后盖还设有将该储油腔与外压缸内部连通的输油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旋进油箱后盖为内压缸补给液压油,以保证油压缓冲器能在最佳的稳速或缓冲状态下长期工作,在更长的使用时间内免返修免维护,大幅延长油压缓冲器的使用年限,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压缓冲器
,特别涉及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油压缓冲器(稳速器、阻尼器)是一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热能,实现物体线性减速,最终平稳停止的液压装置。参见专利公告号CN204140749U公开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内压缸、蓄压海绵、后盖、弹簧、活塞、活塞杆、轴承、油封和卡圈,内压缸的底部设有锥形台,后盖设有与锥形台对应的锥形凸块,锥形凸块与锥形台之间构成有通油管路,内压缸内的液压油经过该通油管路进入到内压缸与外压缸之间的蓄压腔,由此当旋进后盖时,可调节通油管路的宽窄,从而达到调节油压缓冲器缓冲力度的效果,解决了油压缓冲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缓冲力度减弱的技术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上述油压缓冲器因活塞杆频繁往返动作,长时间使用后活塞杆会将内压缸内的液压油从油封端带出,显然只依靠锥形凸块与锥形台之间构成的通油管路内的油量来对内压缸进行补给只是杯水车薪,其仅适用于调节缓冲力度。然而现有的油压缓冲器更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使用一年左右都会因内压缸油量减少出现不稳速、缓冲力度减弱等问题,需返修并重新注油,这对油压缓冲器的生产和使用者都带来不便,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其可以在最佳的稳速或缓冲状态下长期工作,在更长的使用时间内免返修免维护,大幅延长油压缓冲器的使用年限,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弹簧、活塞、轴承、蓄压海绵、油封和活塞杆,弹簧、活塞、轴承、油封依序装设于外压缸内,蓄压海绵设置于轴承上,活塞杆里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外端穿过轴承和油封后伸出于外压缸外,外压缸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还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外压缸螺纹连接的油箱后盖;当油箱后盖与外压缸旋接时,油箱后盖与外压缸配合使得该容置腔形成密闭的储油腔,油箱后盖还设有将该储油腔与外压缸内部连通的输油通道。容置腔外端开口,容置腔里端通过螺纹通孔与外压缸内部连通,油箱后盖包括基部和从该基部向旁侧延伸的螺纹连接部;当油箱后盖从容置腔的开口端插入并与外压缸旋接时,油箱后盖的基部外周与容置腔的腔壁密闭配合,油箱后盖的螺纹连接部与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油箱后盖的基部的外周上设有与容置腔的腔壁相适应的密封圈。油箱后盖的基部外侧还设有一字槽、十字槽或内六角槽。轴承与外压缸的缸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轴承的外端设有与油封相适应的凹槽,油封装设于该凹槽内并与穿过轴承的活塞杆密封配合。外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还设有卡圈,活塞杆的端部还设有防撞消音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主要改进了外压缸与油箱后盖的连接结构,使得油箱后盖与外压缸旋接后形成储油箱,当油压缓冲器缸体内部的液压油消耗减少时,可通过旋进油箱后盖将储油腔内储备的液压油直接补给到油压缓冲器缸体内,具体地当旋进油箱后盖时,油箱后盖迫使储油腔内的液压油从输油通道直接注入到外压缸内,从而补充因活塞杆频繁往返动作带出的液压油,以保证油压缓冲器一直处于最佳的稳速或缓冲状态。因而可以在更长的使用时间内免返修免维护,大幅延长油压缓冲器的使用年限,使用者也不必频繁拆卸油压缓冲器进行返修维护,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另外本技术的油箱后盖注油方便,只需将油箱后盖旋出即可注油,使用者可购买专用液压油自行注油,储油箱容纳4g液压油至少可供油压缓冲器正常使用三年以上,往复注油,永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压缸,2.弹簧,3.活塞,4.轴承,5.蓄压海绵,6.油封,7.活塞杆,8.防撞消音垫,9.油箱后盖,10.基部,11.螺纹连接部,12.储油腔,13.输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1、弹簧2、活塞3、轴承4、蓄压海绵5、油封6和活塞杆7,弹簧2、活塞3、轴承4、油封6依序装设于外压缸I内,蓄压海绵5套设于轴承4上,轴承4与外压缸I的缸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轴承4的外端设有与油封6相适应的凹槽,油封6装设于该凹槽内并与穿过轴承4的活塞杆7密封配合。活塞杆7里端与活塞3连接,活塞杆7外端穿过轴承4和油封6后伸出于外压缸I外,外压缸I的活塞杆7伸出端还设有卡圈,活塞杆7的端部还设有防撞消音垫8,外压缸I远离活塞杆7的一端还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外压缸I螺纹连接的油箱后盖9 ;当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I旋接时,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I配合使得该容置腔形成密闭的储油腔12,该储油腔12与外油缸连体设置,即连体外管副油箱,油箱后盖9还设有将该储油腔12与外压缸I内部连通的输油通道13。容置腔外端开口,容置腔里端通过螺纹通孔与外压缸I内部连通,油箱后盖9包括基部10和从该基部10向旁侧延伸的螺纹连接部11 ;当油箱后盖9从容置腔的开口端插入并与外压缸I旋接时,油箱后盖9的基部10外周与容置腔的腔壁密闭配合,油箱后盖9的螺纹连接部11与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油箱后盖9的基部10的外周上设有与容置腔的腔壁相适应的密封圈。油箱后盖9的基部10外侧还设有一字槽、十字槽或内六角槽,以便于通过专用工具对油箱后盖9旋拧操作。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I旋接后形成储油箱,当油压缓冲器缸体内部的液压油消耗减少时,可通过旋进油箱后盖9将储油腔12内储备的液压油直接补给到油压缓冲器缸体内,具体地当旋进油箱后盖9时,油箱后盖9迫使储油腔12内的液压油从输油通道13直接注入到外压缸I内,从而补充因活塞杆7频繁往返动作带出的液压油,以保证油压缓冲器一直处于最佳的稳速或缓冲状态。因而可以在更长的使用时间内免返修免维护,大幅延长油压缓冲器的使用年限,使用者也不必频繁拆卸油压缓冲器进行返修维护,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另外本技术的油箱后盖9注油方便,只需将油箱后盖9旋出即可注油,使用者可购买专用液压油自行注油,储油箱容纳4g液压油即可供油压缓冲器正常使用三年以上,往复注油,永久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1)、弹簧(2)、活塞(3)、轴承(4)、蓄压海绵(5)、油封(6)和活塞杆(7),弹簧(2)、活塞(3)、轴承⑷、油封(6)依序装设于外压缸⑴内,蓄压海绵(5)设置于轴承⑷上,活塞杆(7)里端与活塞(3)连接,活塞杆(7)外端穿过轴承(4)和油封(6)后伸出于外压缸(I)外,其特征在于:外压缸(I)远离活塞杆(7)的一端还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外压缸(I)螺纹连接的油箱后盖(9);当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⑴旋接时,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⑴配合使得该容置腔形成密闭的储油腔(12),油箱后盖(9)还设有将该储油腔(12)与外压缸⑴内部连通的输油通道(13)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连体外管副油箱的油压缓冲器,包括外压缸(1)、弹簧(2)、活塞(3)、轴承(4)、蓄压海绵(5)、油封(6)和活塞杆(7),弹簧(2)、活塞(3)、轴承(4)、油封(6)依序装设于外压缸(1)内,蓄压海绵(5)设置于轴承(4)上,活塞杆(7)里端与活塞(3)连接,活塞杆(7)外端穿过轴承(4)和油封(6)后伸出于外压缸(1)外,其特征在于:外压缸(1)远离活塞杆(7)的一端还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外压缸(1)螺纹连接的油箱后盖(9);当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1)旋接时,油箱后盖(9)与外压缸(1)配合使得该容置腔形成密闭的储油腔(12),油箱后盖(9)还设有将该储油腔(12)与外压缸(1)内部连通的输油通道(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奉化市瞬力液压缓冲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