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956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混凝土水泥预制管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内部的腔道,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榫槽,所述的管体的管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腔道的管径截面为圆形,所述的管体内设有钢筋管架,所述的钢筋管架呈立方体,所述的钢筋管架内灌注有用以制成管体的纤维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结构合理,采用圆形腔道,将预制管和圆型管相结合,不仅使得钢筋混凝土管安装方便、运输成本低,而且稳定性高、外压荷载能力提高,同时还采用方型的钢筋骨架和分布均匀的直钢筋作为管体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管的荷载能力,提高预制管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水泥预制管材,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预制水泥管材采用唯一的圆型管设计,因此从工艺到设备是根据圆型结构的特点设计设置,如工艺上采用离心法、悬辊法、立式振动挤压、芯模振动成型等等。但是圆型管还存在一些弊端:1、圆型管材在布放和安装时需要加固,因圆型特性发生并增加了延续成本;2、空间利用率较低,在相同的空间条件下,圆型管面积小,通过的截面流量相对小。在现有技术中,预制管普遍是由管体、锥形插头和锥形受口制成的混凝土预制方管,在管体中间设一段伸缩节,管体断面呈方形。尽管预制管有稳定性好和截面流量大的特性,但是预制管也同时存在着外压荷载能力弱,提高外压荷载力成本高的弊端;由于在管体中间设置伸缩节,同时又采用常规混凝土预制,这将使管体的外压荷载能力以及管体本身强度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管方型的外压荷载能力不高、而圆型的通过截面流量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内部的腔道,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榫槽,所述的管体的管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腔道的管径截面为圆形,所述的管体内设有钢筋管架,所述的钢筋管架呈立方体,所述的钢筋管架内灌注有用以制成管体的纤维混凝土,所述的钢筋管架包括竖直排列的7根直钢筋和缠绕在直钢筋上并螺旋向上的弯钢筋,所述的直钢筋分别设于管体的四个角和四条边的中心处。作为优选,所述的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选自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其纤维加入量为0.5?2kg/m3混合料,纤维长度为6?28mm,纤度1.5?1.9,直径10?15 μ m,延伸率14?20%,密度1.1?1.3g/cm3,强度> 910Mpa,弹性模量17?17.5Gpa。作为优选,所述的直钢筋和弯钢筋均采用螺纹钢筋,所述的直钢筋的直径为0.5?1mm,长度为10?20mm。作为优选,所述的管体通过管柱模具和离心浇注机制造,并采用蒸汽养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结构合理,采用圆形腔道,将预制管和圆型管相结合,不仅使得钢筋混凝土管安装方便、运输成本低,而且稳定性高、外压荷载能力提高,同时还采用方型的钢筋骨架和分布均匀的直钢筋作为管体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管的荷载能力,提高预制管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I和位于管体I内部的腔道2,在管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3和榫槽4,即采用企口结构,管体I的管径截面为方形,腔道2的管径截面为圆形,管体I内设有钢筋管架,钢筋管架呈立方体,钢筋管架内灌注有用以制成管体I的纤维混凝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对预制管外压荷载能力不高的技术问题,将内部腔道2设为圆形管道,使得管体I中容易受到冲击的转角边缘处的厚度大大增加,从而提高管体I的外压荷载能力。而且,还采用方形的钢筋骨架作为组成管体I的主体,既提高了管体I的稳定性,又使得浇注后的管体I形状更为方正,提高了预制管的质量。其中,钢筋管架包括竖直排列的7根直钢筋5和缠绕在直钢筋5上并螺旋向上的弯钢筋,直钢筋5分别设于管体I的四个角和四条边的中心处。此种结构中的直钢筋5均匀分布在钢筋管架上,与现有的圆形钢筋管架相比,方形的钢筋管架能够在直钢筋5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保证钢筋骨架的强度,从而降低了预制管的制作成本。为了增加预制管的强度,浇注的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选自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其纤维加入量为0.5?2kg/m3混合料,纤维长度为6?28mm,纤度1.5?1.9,直径10?15 μ m,延伸率14?20 %,密度1.1?1.3g/cm3,强度> 91OMpa,弹性模量17?17.5Gpa。从结构层面看,高强度纤维与硬性混凝土组合形成了纤维混凝土,既使在不加钢筋笼的条件下,加入纤维的混凝土,同样能提高混凝土的防塑性、防裂缝、防变形、抗拉力,又减轻了管件重量,节省钢材降低了制作成本,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制管尤其适用于大口径及超大型口径的预制管材。具体地,直钢筋5和弯钢筋均采用螺纹钢筋,直钢筋5的直径为0.5?1_,长度为10 ?20mmo进一步地,管体I通过管柱模具和离心浇注机制造,并采用蒸汽养生。本技术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如下:将钢筋骨架放置在管粧模具内,将水泥浆和混合骨料搅拌成为混凝土,将混凝土通过管粧模具的浇注口灌注到管粧模具腔内,然后,启动离心浇筑机,使之旋转,受离心浇筑机悬臂离心力的作用,管粧模具通过转向连接索使管粧模具由垂直状态逐步转变成为水平状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密实充填到模腔内,当达到设定时间后,取下管粧模具,装入到蒸养窑中进行蒸汽养生,在120°C温度和10kg/cm2的压力条件下,维持24小时;完成养生后,打开管粧模具,取出管粧,入恒温库,维持温度在30-50度,放置28天,完成成品制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I)和位于管体(I)内部的腔道(2),所述的管体(I)的管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腔道(2)的管径截面为圆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管体(I)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安装头(3)和安装座(4),所述的安装头(3)和安装座(4)的形状与管体(I)相配合,所述的安装头(3)的外圈设有凸起的榫头(31)、内圈设有安装通孔(32),所述的安装通孔(32)的孔径大于腔道(2)的管径,所述的安装通孔(32)的孔径与腔道(2)管径之差不小于安装头(3)的厚度,所述的安装座(4)的外圈设有与榫头(31)相配合的榫槽、内圈设有安装凸圈(41),所述的凸圈的外径不小于安装通孔(32)的孔径、内径与腔道(2)的管径相等,所述的安装凸圈(41)与安装通孔(32)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钢筋(5)和弯钢筋均采用螺纹钢筋,所述的直钢筋(5)的直径为0.5?1mm,长度为10?20mm。【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一种混凝土水泥预制管材的
,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内部的腔道,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榫槽,所述的管体的管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腔道的管径截面为圆形,所述的管体内设有钢筋管架,所述的钢筋管架呈立方体,所述的钢筋管架内灌注有用以制成管体的纤维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包括管体(1)和位于管体(1)内部的腔道(2),所述的管体(1)的管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腔道(2)的管径截面为圆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安装头(3)和安装座(4),所述的安装头(3)和安装座(4)的形状与管体(1)相配合,所述的安装头(3)的外圈设有凸起的榫头(31)、内圈设有安装通孔(32),所述的安装通孔(32)的孔径大于腔道(2)的管径,所述的安装通孔(32)的孔径与腔道(2)管径之差不小于安装头(3)的厚度,所述的安装座(4)的外圈设有与榫头(31)相配合的榫槽、内圈设有安装凸圈(41),所述的凸圈的外径不小于安装通孔(32)的孔径、内径与腔道(2)的管径相等,所述的安装凸圈(41)与安装通孔(32)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加生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水泥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