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华专利>正文

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889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包括机架、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位于机架前方的棉株分别集拢起来的棉株集拢器、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被棉株集拢器集拢起来的棉株顶端长有的棉桃打离的棉株拨打装置、固设在机架上的吸棉器及固设在机架最后端的棉花收储箱;吸棉器由进棉罩、第一吸棉管、风机和第二吸棉管构成;还包括饲料收储箱、第一转辊、纵向肋、曲面状钢筛、第二转辊、第一周向肋、第三转辊、第二周向肋、第四转辊、挑棉刺、第五转辊、拨棉杆和脱棉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同时分别收获棉花与有机杂质的效能,不但可采获棉花,而且能有效回收来自与棉花伴生的棉壳、棉叶、不孕籽等能作为天然饲料的有机杂质,结构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彩棉农机结构的改进,特别是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
技术介绍
当今,现有采棉机械只能采获较为纯净度较高的棉花,除此之外,不能有效回收来自与棉花伴生的棉壳、棉叶、不孕籽等能作为天然饲料的有机杂质,未充分利用同时分别收获棉花与有机杂质的效能,结构不尽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充分利用同时分别收获棉花与有机杂质的效能,结构更加合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包括机架、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位于机架前方的棉株分别集拢起来的棉株集拢器、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被棉株集拢器集拢起来的棉株顶端长有的棉桃打离的棉株拨打装置、固设在机架上的吸棉器及固设在机架最后端的棉花收储箱;棉株集拢器由在机架上均布且与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机架前行方向基本平行的棉株集束板构成;吸棉器由进棉罩、第一吸棉管、风机和第二吸棉管构成,进棉罩一端设有的敞开的进棉口设置于株集拢器后上方且以靠近并对着相邻两棉株集束板之间相应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与棉株集束板相对位配合,进棉罩另一端设有的出棉口通过第一吸棉管连通至风机的进风口,风机的出风口依次通过第二吸棉管和棉花收储箱设有的第一进棉孔连通至棉花收储箱;还包括饲料收储箱、第一转棍、纵向肋、曲面状钢筛、第二转棍、第一周向肋、第三转棍、第二周向肋、第四转辊、挑棉刺、第五转辊、拨棉杆和脱棉撑板;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饲料收储箱固装在机架位于棉花收储箱与棉株集拢器之间的部位且其顶部完全敞开而形成饲料收纳口,在饲料收储箱上安设着相对机架位置固定且均位于饲料收纳口上方的第一转辊、曲面状钢筛、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与第五转辊,在安装于棉株集拢器后方的第一转辊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均布且延伸至第一转辊两端的纵向肋,在第一转辊下方固装着的曲面状钢筛位于其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与其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之间的中部则外形与第一转辊外周面相适应以至相对进料侧与出料侧向下凹陷,纵向肋以围绕第一转辊自转时的中心轴线公转的方式轮回与构成曲面状钢筛且基本平行于纵向肋的钢条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而且第一转辊自转转向是位于最上方的纵向肋向前朝着曲面状钢筛公转的方向,相应位于棉株集拢器后方且紧邻棉株集拢器的曲面状钢筛其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与棉株集束板后端相对位配合,在曲面状钢筛后方安装着紧邻曲面状钢筛的第二转辊与第三转辊,第二转辊自转时辊体的前侧部分始终位于曲面状钢筛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正下方,第三转辊位于第二转辊后上方,在第二转辊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延伸而连接成环形且沿纵向均布的第一周向肋,在第三转辊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延伸而连接成环形且沿纵向均布的第二周向肋,第一周向肋以围绕第二转辊反向于第一转辊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反向于第一转辊自转转向自转的方式始终与曲面状钢筛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第一周向肋与第二周向肋以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且分别围绕各自所在的转辊相对反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对反向同步自转的方式一一对应地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二转辊正后方与第三转辊后下方安装着紧邻第二转辊与第三转辊的第四转辊,在第四转辊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并均布于其外周面的挑棉刺,挑棉刺以同时与相对反向自转的第一周向肋、第二周向肋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并围绕第四转辊反向于第三转辊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反向于第三转辊自转转向公转的方式和第一周向肋与第二周向肋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四转辊正后方安装着紧邻第四转辊的第五转辊,在第五转辊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并均布于其外周面的拨棉杆,拨棉杆与挑棉刺以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且分别围绕各自所在的转辊相对同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相对同向非同步自转的方式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五转辊后上方和棉花收储箱前方固装着的紧邻第五转辊与棉花收储箱的脱棉撑板,脱棉撑板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五转辊同向于第四转辊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均布的梳齿,拨棉杆以围绕第五转棍同向于第四转棍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同向于第四转辊自转转向公转且穿过每相邻两梳齿之间在脱棉撑板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形成的豁口的方式与豁口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棉花收储箱靠近脱棉撑板的前部箱壁设有位于脱棉撑板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后下方且连通至花收储箱的第二进棉孔,脱棉撑板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与第二进棉孔相对位配合。本技术工作时,全开的棉桃所露出的第一部分棉花则被吸棉器依次经进棉罩(吸棉筒)、第一吸棉管、(负压式)风机、第二吸棉管、第一吸棉孔吸入棉花收储箱内,与此同时,被棉株拨打装置(打棉刀)打离的棉壳、棉叶及半开、未开的棉桃则先后依次经过曲面状钢筛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第一转辊固设有的纵向肋与曲面状钢筛之间的第一作用空隙、曲面状钢筛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第二转辊固设有的第一周向肋与第三转辊固设有的第二周向肋之间的第二作用空隙、第四转辊固设有的挑棉刺和第一周向肋与第二周向肋之间的第三作用空隙、第五转辊固设有的拨棉杆与第四转辊固设有的挑棉刺之间的第四作用空隙、第五转辊固设有的拨棉杆与梳齿之间的第五作用空隙而被动地脱去其中的碎化的棉壳、棉叶等有机杂质而形成较为纯净的第二部分棉花,继而脱杂的第二部分棉花在受脱棉撑板支撑之后经第二吸棉孔受重力落入棉花收储箱内,碎化的棉壳、棉叶等有机杂质在通过第一至第五作用空隙的过程中与棉花分离后受重力作用经饲料收纳口落入饲料收纳箱内。本技术充分利用同时分别收获棉花与有机杂质的效能,不但可采获棉花,而且能有效回收来自与棉花伴生的棉壳、棉叶、不孕籽等能作为天然饲料的有机杂质,结构更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种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位于机架前方的棉株分别集拢起来的棉株集拢器、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被棉株集拢器集拢起来的棉株顶端长有的棉桃打离的棉株拨打装置、固设在机架上的吸棉器及固设在机架最后端的棉花收储箱12 ;棉株集拢器由在机架上均布且与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机架前行方向基本平行的棉株集束板4构成;吸棉器由进棉罩3、第一吸棉管、风机2和第二吸棉管I构成,进棉罩3 —端设有的敞开的进棉口设置于株集拢器后上方且以靠近并对着相邻两棉株集束板4之间相应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与棉株集束板4相对位配合,进棉罩3另一端设有的出棉口通过第一吸棉管连通至风机2的进风口,风机2的出风口依次通过第二吸棉管I和棉花收储箱12设有的第一进棉孔连通至棉花收储箱12 ;还包括饲料收储箱13、第一转辊14、纵向肋5、曲面状钢筛6、第二转辊15、第一周向肋7-1、第三转辊16、第二周向肋7-2、第四转辊17、挑棉刺18、第五转辊19、拨棉杆8和脱棉撑板10 ;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饲料收储箱13固装在机架位于棉花收储箱12与棉株集拢器之间的部位且其顶部完全敞开而形成饲料收纳口,在饲料收储箱13上安设着相对机架位置固定且均位于饲料收纳口上方的第一转辊14、曲面状钢筛6、第二转辊15、第三转棍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包括机架、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位于机架前方的棉株分别集拢起来的棉株集拢器、固设在机架最前端可将被棉株集拢器集拢起来的棉株顶端长有的棉桃打离的棉株拨打装置、固设在机架上的吸棉器及固设在机架最后端的棉花收储箱(12);棉株集拢器由在机架上均布且与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机架前行方向基本平行的棉株集束板(4)构成;吸棉器由进棉罩(3)、第一吸棉管、风机(2)和第二吸棉管(1)构成,进棉罩(3)一端设有的敞开的进棉口设置于株集拢器后上方且以靠近并对着相邻两棉株集束板(4)之间相应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与棉株集束板(4)相对位配合,进棉罩(3)另一端设有的出棉口通过第一吸棉管连通至风机(2)的进风口,风机(2)的出风口依次通过第二吸棉管(1)和棉花收储箱(12)设有的第一进棉孔连通至棉花收储箱(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饲料收储箱(13)、第一转辊(14)、纵向肋(5)、曲面状钢筛(6)、第二转辊(15)、第一周向肋(7‑1)、第三转辊(16)、第二周向肋(7‑2)、第四转辊(17)、挑棉刺(18)、第五转辊(19)、拨棉杆(8)和脱棉撑板(10);当自走式棉花采集及饲料回收机工作时,饲料收储箱(13)固装在机架位于棉花收储箱(12)与棉株集拢器之间的部位且其顶部完全敞开而形成饲料收纳口,在饲料收储箱(13)上安设着相对机架位置固定且均位于饲料收纳口上方的第一转辊(14)、曲面状钢筛(6)、第二转辊(15)、第三转辊(16)、第四转辊(17)与第五转辊(19),在安装于棉株集拢器后方的第一转辊(14)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均布且延伸至第一转辊(14)两端的纵向肋(5),在第一转辊(14)下方固装着的曲面状钢筛(6)位于其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与其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之间的中部则外形与第一转辊(14)外周面相适应以至相对进料侧与出料侧向下凹陷,纵向肋(5)以围绕第一转辊(14)自转时的中心轴线公转的方式轮回与构成曲面状钢筛(6)且基本平行于纵向肋(5)的钢条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而且第一转辊(14)自转转向是位于最上方的纵向肋(5)向前朝着曲面状钢筛(6)公转的方向,相应位于棉株集拢器后方且紧邻棉株集拢器的曲面状钢筛(6)其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与棉株集束板(4)后端相对位配合,在曲面状钢筛(6)后方安装着紧邻曲面状钢筛(6)的第二转辊(15)与第三转辊(16),第二转辊(15)自转时辊体的前侧部分始终位于曲面状钢筛(6)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正下方,第三转辊(16)位于第二转辊(15)后上方,在第二转辊(15)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延伸而连接成环形且沿纵向均布的第一周向肋(7‑1),在第三转辊(16)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沿周向延伸而连接成环形且沿纵向均布的第二周向肋(7‑2),第一周向肋(7‑1)以围绕第二转辊(15)反向于第一转辊(14)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反向于第一转辊(14)自转转向自转的方式始终与曲面状钢筛(6)自身后部设有的出料侧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第一周向肋(7‑1)与第二周向肋(7‑2)以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且分别围绕各自所在的转辊相对反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对反向同步自转的方式一一对应地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二转辊(15)正后方与第三转辊(16)后下方安装着紧邻第二转辊(15)与第三转辊(16)的第四转辊(17),在第四转辊(17)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并均布于其外周面的挑棉刺(18),挑棉刺(18)以同时与相对反向自转的第一周向肋(7‑1)、第二周向肋(7‑2)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并围绕第四转辊(17)反向于第三转辊(16)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反向于第三转辊(16)自转转向公转的方式和第一周向肋(7‑1)与第二周向肋(7‑2)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四转辊(17)正后方安装着紧邻第四转辊(17)的第五转辊(19),在第五转辊(19)上固设着环绕其外周面并均布于其外周面的拨棉杆(8),拨棉杆(8)与挑棉刺(18)以沿各自所在转辊的纵向相互错开且分别围绕各自所在的转辊相对同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相对同向非同步自转的方式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在第五转辊(19)后上方和棉花收储箱(12)前方固装着的紧邻第五转辊(19)与棉花收储箱(12)的脱棉撑板(10),脱棉撑板(10)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五转辊(19)同向于第四转辊(17)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均布的梳齿(9),拨棉杆(8)以围绕第五转辊(19)同向于第四转辊(17)自转转向自转时的中心轴线相应同向于第四转辊(17)自转转向公转且穿过每相邻两梳齿(9)之间在脱棉撑板(10)自身前部设有的进料侧形成的豁口的方式与豁口相对位且非接触配合,棉花收储箱(12)靠近脱棉撑板(10)的前部箱壁设有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