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367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涉及装载液体的容器机构技术领域。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包括瓶体,瓶体包括储液瓶和计量瓶,储液瓶和计量瓶之间通过设置在瓶体内的内隔塞分隔开来,内隔塞上设置吸管,计量瓶侧壁上设置进气孔,内隔塞包括设置在计量瓶内的隔板,隔板上设置进液孔、以及用于连通进气孔和储液瓶的进气空腔,进气空腔内设置向储液瓶方向延伸的凸柱,吸管与进液孔连通,隔板上设置用于控制进液孔开、闭的第一硅胶塞和用于控制进气空腔开、闭的第二硅胶塞,第二硅胶塞与凸柱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有效防止瓶体变形,并且在不盖瓶盖时瓶内液体也不容易漏出,同时能够精确控制倒出液体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载液体的容器机构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
技术介绍
瓶子是用来盛放液体的容器,包括瓶体和瓶盖。普通的瓶子在使用时需倾斜才能将液体倒出,不利于某些特殊人群使用;另外,对于倾倒出的剂量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普通的瓶体无法满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计量瓶,现有的计量瓶是分两个腔体,一个是储液用的,另一个是计量的,两者之间通过侧边的细管相连,每次用多少,用户挤压储液腔体,使液体通过细管达到计量腔体。但是现有的计量瓶在使用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现有的计量瓶在使用后,瓶子易变形,不易恢复到产品的原状。2、现有的计量瓶,当消费者忘记盖瓶盖或瓶盖掉落时,瓶内的液体在瓶子倾斜或倒下时容易漏出,从而造成产品的浪费,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使用不方便。3、现有的计量瓶当消费者需要倒出一定精准容积的液体的时候无法精确控制倒出液体的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它能够有效防止瓶体变形,并且在不盖瓶盖时瓶内液体也不容易漏出,同时能够精确控制倒出液体的容积。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储液瓶和位于储液瓶上方的计量瓶,所述储液瓶和计量瓶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瓶体内的内隔塞分隔开来,所述内隔塞上设置吸管,所述计量瓶侧壁上设置进气孔,所述内隔塞包括设置在计量瓶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进液孔、以及用于连通进气孔和储液瓶的进气空腔,所述进气空腔内设置向储液瓶方向延伸的凸柱,所述吸管与进液孔连通,所述隔板上设置用于控制进液孔开、闭的第一硅胶塞和用于控制进气空腔开、闭的第二硅胶塞,所述第二硅胶塞与凸柱相抵,所述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上均设置可在压力作用下打开、关闭的切口。所述内隔塞还包括位于隔板下方的内隔固定座,所述内隔固定座上设置与进液孔和进气空腔分别对应的出液孔和出气孔,所述吸管安装在出液孔位置处,所述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通过内隔固定座固定在隔板下方。所述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均为碗状硅胶塞,所述第一硅胶塞开口朝向进液孔,所述第二硅胶塞开口朝向出气孔。所述内隔固定座上设置向进液孔方向延伸的第一管状固定柱,所述第一管状固定柱与出液孔同轴,所述第一硅胶塞上设置与第一管状固定柱相适应的第一卡槽,所述隔板上设置向出气孔方向延伸的第二管状固定柱,所述第二管状固定柱与同轴,所述第二硅胶塞上设置与第二管状固定柱相适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隔板下方设置向储液瓶方向延伸的第三管状固定柱,所述内隔固定座接在第三管状固定柱内。所述计量瓶和储液瓶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切口为十字形切口。所述计量瓶顶部设置瓶盖。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计量瓶侧壁上设置进气孔,隔板上设置以及用于连通进气孔和储液瓶的进气空腔,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储液瓶内,使储液瓶恢复到最初的状态,有效放置瓶体变形,使用方便;并且,第一硅胶塞上设置的十字切口,外力挤压时储液瓶内的液体冲开切口,使切口打开,储液瓶内液体进入到计量瓶内,当外力撤销后,第一硅胶塞上的切口在自身的弹性下变形恢复,使切口关闭,并且配合计量瓶,能够精确控制倒出液体的容积;另外,在自然状态下,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在硅胶塞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始终关闭,因此即使瓶体在没有瓶盖的情况下倾斜也不会造成瓶内液体漏出,使用灵活方便。2、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均为碗状硅胶塞,第一硅胶塞开口朝向进液孔,第二硅胶塞开口朝向出气孔,便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3、计量瓶和储液瓶之间螺纹连接,方便加工本装置,同时便于清洗储液瓶。4、切口为十字形切口,增大切口的开口面积,便于储液瓶内液体的流出和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储液瓶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计量瓶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内隔固定座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不标号:1、储液瓶;2、计量瓶;3、内隔塞;4、吸管;5、进气孔;6、隔板;7、进液孔;8瓶盖;9、进气空腔;10、凸柱;11、内隔固定座;12、出液孔;13、出气孔;14、第一硅胶塞;15、第二硅胶塞;16、切口 ;17、第一管状固定柱;18、第一卡槽;19、第二管状固定柱;20、第二卡槽;21、第三管状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储液瓶I和位于储液瓶I上方的计量瓶2,储液瓶用于存储液体,计量瓶上设置刻度,刻度可以根据不同精度需要调节计量瓶精度。所述储液瓶I和计量瓶2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瓶体内的内隔塞3分隔开来,所述内隔塞3上设置吸管4,吸管便于将储液瓶内液体输送到计量瓶内。所述计量瓶2侧壁上设置进气孔5,所述内隔塞3包括设置在计量瓶2内的隔板6,所述隔板6上设置进液孔7、以及用于连通进气孔5和储液瓶I的进气空腔9,所述进气空腔9内设置向储液瓶I方向延伸的凸柱10。所述内隔固定座11上设置用于控制进液孔7开、闭的第一硅胶塞14和用于控制进气空腔9开、闭的第二硅胶塞15,所述第二硅胶塞15与凸柱10相抵,所述第一硅胶塞14和第二硅胶塞15上均设置可在压力作用下打开、关闭的切口 16。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在正常状态下,第一硅胶塞和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关闭,储液瓶内液体无法流出;挤压储液瓶,储液瓶内压力大于计量瓶内压力,储液瓶内液体冲开第一硅胶塞上的切口,第一硅胶塞从下向上变形使切口打开,液体通过吸管、切口流入到计量腔内,由于第二硅胶塞与凸柱相抵,储液瓶内液体无法冲开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因此储液瓶内液体无法从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流出;当储液瓶上外部挤压力消除后,储液瓶内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第一硅胶塞上的切口在第一硅胶塞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变形恢复,从而使切口关闭,第二硅胶塞上的切口在外界大气压的压力下第二硅胶塞从上向下变形使切口打开,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孔、进气空腔、、出气孔进入到储液瓶内,从而使储液瓶恢复到最初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内隔塞3还包括位于隔板6下方的内隔固定座11,所述内隔固定座11上设置与进液孔7和进气空腔9分别对应的出液孔12和出气孔13,所述吸管4安装在出液孔12位置处,所述第一硅胶塞14和第二硅胶塞15通过内隔固定座11固定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液体计量挤出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储液瓶(1)和位于储液瓶(1)上方的计量瓶(2),所述储液瓶(1)和计量瓶(2)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瓶体内的内隔塞(3)分隔开来,所述内隔塞(3)上设置吸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瓶(2)侧壁上设置进气孔(5),所述内隔塞(3)包括设置在计量瓶(2)内的隔板(6),所述隔板(6)上设置进液孔(7)、以及用于连通进气孔(5)和储液瓶(1)的进气空腔(9),所述进气空腔(9)内设置向储液瓶(1)方向延伸的凸柱(10),所述吸管(4)与进液孔(7)连通,所述隔板(6)上设置用于控制进液孔(7)开、闭的第一硅胶塞(14)和用于控制进气空腔(9)开、闭的第二硅胶塞(15),所述第二硅胶塞(15)与凸柱(10)相抵,所述第一硅胶塞(14)和第二硅胶塞(15)上均设置可在压力作用下打开、关闭的切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作寰李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