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拱形屋顶以及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以及排水管,所述滴水槽设置于所述拱形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滴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吸水介质层可以吸附拱形屋顶下表面的凝结水,使得凝结水不易从拱形屋顶的下表面滴落。拱形屋顶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吸附于吸水介质层的凝结水可以在吸水介质层内向其两侧流动,最后从其边缘滴落至拱形屋顶的排水装置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混凝土养护室屋顶的凝结水向下滴落至混凝土试块表面,造成试块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结构,尤其是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基础设备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其使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试块强度更准确地反映工程实体强度是预拌混凝土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混凝土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细微的因素也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混凝土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影响较大,水养与湿养是有很大差异的。由于混凝土试块养护室内部的湿度通常较大,因此混凝土养护室的屋顶容易产生凝结水。混凝土养护室顶的凝结水滴落至混凝土试块表面会对混凝土试块造成损伤,并且会造成混凝土试块成为水养护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和工程实体强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养护室顶的凝结水容易滴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拱形屋顶以及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以及排水管,所述滴水槽设置于所述拱形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滴水槽。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连通于排水系统。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水介质层的材质为脱脂棉或海绵,所述吸水介质层的厚度为1_至20_。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介质层通过粘结剂或钉子固定于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拱形屋顶的材质为橡胶、塑料或金属。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滴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吸水介质层的厚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吸水介质层可以吸附拱形屋顶下表面的凝结水,使得凝结水不易从拱形屋顶的下表面滴落。拱形屋顶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吸附于吸水介质层的凝结水可以在吸水介质层内向其两侧流动,最后从其边缘滴落至拱形屋顶的排水装置内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混凝土养护室屋顶的凝结水向下滴落至混凝土试块表面,造成试块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主视图;以及图2为本技术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拱形屋顶10以及排水装置。拱形屋顶10是由防水材料支撑的拱形屋顶,在本实施例中拱形屋顶的材质可以为橡胶、塑料或金属。拱形屋顶10具有足够的弧度使得拱形屋顶10下表面的凝结水可以沿拱形屋顶10向下流至拱形屋顶10的边缘。拱形屋顶10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11。在本实施例中,吸水介质层11的材质为脱脂棉或海绵。吸水介质层11通过粘结剂或者钉子固定于拱形屋顶的下表面。吸水介质层11的厚度为Imm至20mm。吸水介质层11可以吸收拱形屋顶10下表面的凝结水,使得凝结水不易从拱形屋顶10滴落,并且吸水介质层11吸附的凝结水可以在吸水介质层11内部向下流动至吸水介质层11两侧的边缘。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12以及排水管13。滴水槽12设置于拱形屋顶10边缘的下方,滴水槽12的上表面正对于吸水介质层11的边缘。滴水槽12的宽度大于吸水介质层11的厚度。吸水介质层11吸收的凝结水在吸水介质层11内部向下流动至吸水介质层11的边缘,当吸水介质层11边缘的凝结水富集到一定程度后,凝结水从吸水介质层11的边缘向下滴落至滴水槽12的内部。排水管13的顶端连接于滴水槽12,排水管13的底端连接于排水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系统为设置于地面的排水沟。滴水槽12收集的凝结水经由排水管13排放至排水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拱形屋顶10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11,吸水介质层11可以吸附拱形屋顶10下表面的凝结水,使得凝结水不易从拱形屋顶10的下表面滴落。拱形屋顶10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吸附于吸水介质层11的凝结水可以在吸水介质层11内向其两侧流动,最后从其边缘滴落至拱形屋顶10的排水装置内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混凝土养护室屋顶的凝结水向下滴落至混凝土试块表面,造成试块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屋顶以及排水装置,其中: 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以及排水管,所述滴水槽设置于所述拱形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滴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连通于排水系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介质层的材质为脱脂棉或海绵,所述吸水介质层的厚度为1_至20_。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介质层通过粘结剂或钉子固定于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屋顶的材质为橡胶、塑料或金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吸水介质层的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拱形屋顶以及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以及排水管,所述滴水槽设置于所述拱形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滴水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吸水介质层可以吸附拱形屋顶下表面的凝结水,使得凝结水不易从拱形屋顶的下表面滴落。拱形屋顶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凝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屋顶以及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拱形屋顶的下表面贴合有吸水介质层;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滴水槽以及排水管,所述滴水槽设置于所述拱形屋顶边缘的下方,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滴水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霞,王龙志,崔鑫,刘征涯,吕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泽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