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东华专利>正文

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871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层、防渗层、排水层、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沥青面层;所述基层由下而上依次为粗粒式混凝土沥青下面层、中粒式混凝土沥青中面层、细粒式混凝土沥青上面层;所述排水层包括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设在道路两侧的总排管、沿所述总排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只总排管内侧的分排管,所述总排管与分排管之间、相邻的分排管之间均填充有碎石填充物,所述总排管相互靠近的端面上、所述分排管的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透水孔,所述总排管相互远离的端面上设有与下水道连通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总排管和分排管具有强度高、不会涨裂或断裂、能够使水流主动流向下水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逐步被钢筋混凝土房屋、大型基础设施、各种不透水的场地和透水性极差的混凝土路面所覆盖。其中,透水型路面的城市道路以其生态、环保的优势逐渐受到推广,透水型路面对于防止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并保障水质、改善城市热环境以及吸声降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现有技术的透水性混凝土沥青路面其实际透水性能有限,现有技术的透水性沥青路面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孔隙来进行透水,透水速率慢,并且水份继续向地下渗透的速率更慢,在遇到暴雨天气时,仍然会产生大量积水,造成城市内涝。申请日为2015.02.13,申请号为201520105963.8的一种透水型城市道路,包括基础透水路面和透水管道,所述透水路面为复合层结构,包括装饰性透水面层、透水混凝土面层、路面结构基层以及路基,路面结构基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粗砂找平层、级配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中设置有透水集水管和排水管,透水集水管沿道路水平横向排列设置,排水管沿道路纵向设置并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相连,透水集水管端部均与排水管交汇相连通,所述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之间设有防渗反滤层;其通过透水集水管和排水管直接将水排放至下水道,增强了排水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该技术的透水集水管和排水管采用PVC或PE材料制成,强度低,无法适应需要经常承受汽车重量的工况;二、所述透水集水管和排水管容易受热胀冷缩影响,造成管道的涨裂或断裂;三、所述透水集水管水平横向排列设置,水分不会主动向道路两侧的排水管流动,透水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其总排管和分排管的强度高并且可以避免管道涨裂或断裂;所述总排管和分排管能够使水流主动流向下水道;本技术还未地秤提供了地秤基座,能够方便的安装固定浅基坑地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层、防渗层、排水层、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沥青面层;所述基层由下而上依次为粗粒式混凝土沥青下面层、中粒式混凝土沥青中面层、细粒式混凝土沥青上面层;所述排水层包括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设在道路两侧的总排管、沿所述总排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只总排管内侧的分排管,所述分排管长度方向与所述总排管垂直,所述分排管与其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分排管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中间高两边低的三角形斜坡,所述总排管与分排管之间、相邻的分排管之间均填充有碎石填充物,所述总排管相互靠近的端面上、所述分排管的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透水孔,所述总排管相互远离的端面上设有与下水道连通的连接管。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上设有断裂的缝隙。更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上还设有地秤基座。更进一步的,所述地秤基座包括底座、设在底座周围的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的高度比所述底座的高度至少高10mm。更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分排管、连接管、地秤基座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为防渗土工布。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沥青面层均采用疏松的粗孔隙结构,以便于增强透水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水分通过透水沥青面层、透水混凝土面层、排水层后进入到下水道中;本技术的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其总排管和分排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强度高;所述总排管和分排管分体式布置,所述总排管和分排管之间、相邻的分排管之间填充均有碎石填充物,并且所述总排管上设有缝隙,即便受到热胀冷缩的作用,所述总排管和分排管也不会断裂或者涨裂;所述分排管上设有三角形斜坡,使水分受到重力作用主动向两侧流动,水分透过碎石填充物后进入总排管,然后经由连接管流向下水道;本技术还为地秤提供了地秤基座,能够方便的安装固定浅基坑地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排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基层,11.粗粒式混凝土沥青下面层,12.中粒式混凝土沥青中面层,13.细粒式混凝土沥青上面层,2.防渗层,3.排水层,31.总排管,31a.缝隙,32.分排管,32a.三角形斜坡,33.碎石填充物,34.透水孔,35.连接管,36.地秤基座,36a.底座,36b.环形凸沿,4.透水混凝土面层,5.透水沥青面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层1、防渗层2、排水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透水沥青面层5 ;所述基层I由下而上依次为粗粒式混凝土沥青下面层11、中粒式混凝土沥青中面层12、细粒式混凝土沥青上面层13 ;所述排水层3包括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设在道路两侧的总排管31、沿所述总排管31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只总排管31内侧的分排管32,所述分排管32长度方向与所述总排管31垂直,所述分排管32与其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分排管32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中间高两边低的三角形斜坡32a,所述总排管31与分排管32之间、相邻的分排管32之间均填充有碎石填充物33,所述总排管31相互靠近的端面上、所述分排管32的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透水孔34,所述总排管31相互远离的端面上设有与下水道连通的连接管35。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21上设有断裂的缝隙31a。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31上还设有地秤基座36。进一步的,所述地秤基座36包括底座36a、设在底座36a周围的环形凸沿36b,所述环形凸沿36b的高度比所述底座36a的高度至少高10mm。进一步的,所述总排管31、分排管32、连接管35、地秤基座36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2为防渗土工布。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4、透水沥青面层5均采用疏松的粗孔隙结构,以便于增强透水性。工作原理: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水分通过透水沥青面层5、透水混凝土面层4、排水层3后进入到下水道中;本技术的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其总排管31和分排管32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强度高;所述总排管31和分排管32分体式布置,所述总排管31和分排管32之间、相邻的分排管32之间填充均有碎石填充物33,并且所述总排管31上设有缝隙,即便受到热胀冷缩的作用,所述总排管31和分排管32也不会断裂或者涨裂;所述分排管32上设有三角形斜坡32a,使水分受到重力作用主动向两侧流动,水分透过碎石填充物33后进入总排管31,然后经由连接管35流向下水道;本技术还为地秤提供了地秤基座36,能够方便的安装固定浅基坑地秤。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沥青路,其特征在于: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层(1)、防渗层(2)、排水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透水沥青面层(5);所述基层(1)由下而上依次为粗粒式混凝土沥青下面层(11)、中粒式混凝土沥青中面层(12)、细粒式混凝土沥青上面层(13);所述排水层(3)包括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设在道路两侧的总排管(31)、沿所述总排管(31)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只总排管(31)内侧的分排管(32),所述分排管(32)长度方向与所述总排管(31)垂直,所述分排管(32)与其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分排管(32)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中间高两边低的三角形斜坡(32a),所述总排管(31)与分排管(32)之间、相邻的分排管(32)之间均填充有碎石填充物(33),所述总排管(31)相互靠近的端面上、所述分排管(32)的上端面上分别均布有透水孔(34),所述总排管(31)相互远离的端面上设有与下水道连通的连接管(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华穆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刘东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