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应用于村镇建筑的隔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858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村镇建筑的隔震构造,包括位于室外地坪上方的下托梁、设置在所述下托梁上方的上托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托梁和下托梁之间的多段填充墙体,填充墙体的顶部与上托梁之间设置有用于与上托梁滑动配合的柔性垫层,相邻两段填充墙体之间安装有隔震支座。该隔震构造的隔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隔震
,具体是涉及一种及。
技术介绍
目前,有关橡胶隔震支座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多、高层建筑中,但将该种支座应用于村镇建筑隔震的研究较少。村镇低矮砌体结构应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中,有大量的构造及施工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传统的橡胶隔震支座一般设置于基础之上,一层地板之下。为了将上部隔震结构与下部非隔震结构完全隔开,需设置双梁双板及隔震沟。村镇建筑一般比较低矮,应用与多高层建筑同样的隔震构造则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该隔震构造的隔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室外地坪上方的下托梁、设置在所述下托梁上方的上托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托梁和下托梁之间的多段填充墙体,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下托梁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顶部与上托梁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托梁滑动配合的柔性垫层,相邻两段填充墙体之间安装有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的上端与上托梁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与下托梁连接。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梁内预埋有竖直布设的上螺纹套,所述下托梁内预埋有竖直布设的下螺纹套,所述隔震支座的顶面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面设置有上预埋板,所述上预埋板预埋在所述上托梁内,所述上连接板和上预埋板通过上连接螺栓相连接,所述上连接螺栓伸入所述上螺纹套内与所述上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底面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有下预埋板,所述下预埋板预埋在所述下托梁内,所述下连接板和下预埋板通过下连接螺栓相连接,所述下连接螺栓伸入所述下螺纹套内与所述下螺纹套螺纹连接。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与隔震支座通过上内置螺钉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隔震支座通过下内置螺钉相连接。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防水盖板。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板采用镀锌铁皮制成,所述防水盖板的上部与上托梁相连接,所述防水盖板的下部与下托梁相连接,所述防水盖板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与所述填充墙体相连接,所述防水盖板的中部向远离所述隔震支座的一侧鼓起。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板的上部与上托梁、所述防水盖板的下部与下托梁、所述防水盖板的左侧部与填充墙体以及所述防水盖板的右侧部与填充墙体均通过射钉连接,所述防水盖板的上部与上托梁之间、所述防水盖板的下部与下托梁之间、所述防水盖板的左侧部与填充墙体之间以及所述防水盖板的右侧部与填充墙体之间均设置有玻璃胶封堵层。上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填充墙体外侧面和柔性垫层外侧面的外侧砂浆找平层,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体内侧面和柔性垫层内侧面的内侧砂浆找平层,所述外侧砂浆找平层、内侧砂浆找平层、上托梁和下托梁上均涂覆有防水涂料层。上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为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建筑物受到地震力时,通过设置的柔性垫层,能够确保上托梁与柔性垫层水平滑动配合,再配合隔震支座的变形,从而有效的吸收地震水平力,避免地震水平力对建筑造成的损坏,起到良好的隔震作用,并且由于该隔震构造整体设置在室外地坪的上方,这样在不改变现有村镇建筑施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快捷、方便的实现该隔震构造的设置,节约了成本,便于在村镇建筑的建设中进行推广。2、本技术通过上连接螺栓将上连接板与上预埋板连接,实现了上连接板与上托梁的快速、有效连接,通过下连接螺栓将下连接板与下预埋板连接,实现了下连接板与下托梁的快速、有效连接;通过上内置螺钉能够有效的将上连接板与隔震支座快速连接,通过下内置螺钉能够有效的将下连接板与隔震支座快速连接。这样使得该隔震构造的安装方便快捷,安装难度低,便于施工人员操作。3、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盖板和防水涂料层,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从两侧进入隔震支座,进而避免水对隔震支座造成影响。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图。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放大图。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放大图。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上托梁;2—下托梁;3—填充墙体;4—防水盖板;5—射钉;6—隔震支座;7一上预埋板; 8一上螺纹套;9一上连接螺检;10一上内置螺钉;11 一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下预埋板; H—下螺纹套;15—下连接螺栓;16—柔性垫层; 17—下内置螺钉;18—玻璃胶封堵层;19—防水涂料层;20—外侧砂浆找平层;21—内侧砂浆找平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包括位于室外地坪上方的下托梁2、设置在所述下托梁2上方的上托梁I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托梁I和下托梁2之间的多段填充墙体3,所述填充墙体3的底部与下托梁2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3的顶部与上托梁I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托梁I滑动配合的柔性垫层16,相邻两段填充墙体3之间安装有隔震支座6,所述隔震支座6的上端与上托梁I连接,所述隔震支座6的下端与下托梁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震支座6为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柔性垫层16由沥青麻丝或橡胶条制成。本实施例中,该隔震构造在使用时,当建筑物受到地震力时,通过设置的柔性垫层16,能够确保上托梁I与柔性垫层16滑动配合,再配合隔震支座6的变形,从而有效的吸收地震水平力,避免地震水平力对建筑造成的损坏,起到良好的隔震作用,并且由于该隔震构造整体设置在室外地坪的上方,这样在不改变现有村镇建筑施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快捷、方便的实现该隔震构造的设置,节约了成本,便于在村镇建筑的建设中进行推广。如图2所示,所述上托梁I内预埋有竖直布设的上螺纹套8,所述下托梁2内预埋有竖直布设的下螺纹套14,所述隔震支座6的顶面设置有上连接板11,所述上连接板11的顶面设置有上预埋板7,所述上预埋板7预埋在所述上托梁I内,所述上连接板11和上预埋板7通过上连接螺栓9相连接,所述上连接螺栓9伸入所述上螺纹套8内与所述上螺纹套8螺纹连接;所述隔震支座6的底面设置有下连接板12,所述下连接板12的底面设置有下预埋板13,所述下预埋板13预埋在所述下托梁2内,所述下连接板12和下预埋板13通过下连接螺栓15相连接,所述下连接螺栓15伸入所述下螺纹套14内与所述下螺纹套14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连接螺栓9将上连接板11与上预埋板7连接,实现了上连接板11与上托梁I的快速、有效连接,以及通过下连接螺栓15将下连接板12与下预埋板13连接,实现了下连接板12与下托梁2的快速、有效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上连接板11与隔震支座6通过上内置螺钉10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12与隔震支座6通过下内置螺钉1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内置螺钉10能够有效的将上连接板11与隔震支座6快速连接,通过下内置螺钉17能够有效的将下连接板12与隔震支座6快速连接,其中,所述上内置螺钉10和下内置螺钉17均为沉头螺钉。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隔震支座6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防水盖板4。通过设置防水盖板4,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从两侧进入隔震支座6,进而避免水对隔震支座6造成影响。如图1、图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村镇建筑的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室外地坪上方的下托梁(2)、设置在所述下托梁(2)上方的上托梁(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托梁(1)和下托梁(2)之间的多段填充墙体(3),所述填充墙体(3)的底部与下托梁(2)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3)的顶部与上托梁(1)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托梁(1)滑动配合的柔性垫层(16),相邻两段填充墙体(3)之间安装有隔震支座(6),所述隔震支座(6)的上端与上托梁(1)连接,所述隔震支座(6)的下端与下托梁(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红孙艺嘉刘芳张又超权登州侍雪雷丁思远刘奇佶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