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式炉炉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783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罩式炉炉台,属于钢材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中心位置下方的风机、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分流器以及设置于分流器上方的载料板,所述风机风叶通过风机转轴设置于底座和载料板之间,所述分流器设置为风扇叶轮式整体结构,每片叶轮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内支座和外支座,所述底座设置为平台面式整体结构,包括底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每片叶轮上的内支座和外支座的两圈承重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炉台结构简单易行,其底座和分流器均采用整体式结构,能够有效的方便炉台拆装检修工作,大大的降低了维修时间和强度;同时该结构在制造中还节约了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材热处理
,涉及一种罩式炉工件承载炉台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罩式炉炉台的改进。
技术介绍
罩式炉是冷乳钢材热处理设备,多用于冶金行业的钢丝、钢管、铜带、铜线以及硅钢片等的退火处理,主要由炉台、内罩、加热罩和冷却罩构成,随着罩式炉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大装炉量、全氢保护气体、高温化特点的特殊设备,对其密封性、强化对流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炉台作为罩式炉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任务是承载冷乳钢材等被加工材料,包括安装在炉台底座中心位置下方的风机以及设置底座上方的分流板,分流板上再设置有载料板,其中炉台底座又是一个焊接结构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复杂,拆装检修时较困难的炉台,它对于现在工业高效能的生产需求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方便拆装检修的炉台,以保证炉台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罩式炉炉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不便于拆装检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降低制造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罩式炉炉台,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中心位置下方的风机、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分流器以及设置于分流器上方的载料板,所述风机风叶通过风机转轴设置于所述底座和载料板之间,所述分流器设置为风扇叶轮式整体结构,其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风叶旋转的空腔,每片所述叶轮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内支座和外支座;所述底座设置为平台面式整体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转轴通过的筒状内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每片所述叶轮上的内支座和外支座的两圈承重柱,每圈承重柱的高度与所述内板的高度相当;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并远离外圈所述承重柱的围板,所述围板的顶部与外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固接,所述内板的顶部和内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之间通过面板固接;内外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围板、面板和盖板与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围板与外圈所述承重柱之间、及所述内板与内圈所述承重柱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保温材料。进一步,每片所述叶轮的底部设置有与水平成一向上的倾角。进一步,所述内支座和外支座设置为其所在叶轮上的异侧。进一步,所述承重柱设置为方形柱体或圆形柱体或椭圆形柱。进一步,所述承重柱的上下部尺寸不同,下部截面大,上部截面小。进一步,每圈相邻的所述承重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弧形加强筋。进一步,所述加强筋由矩形管或方钢或槽钢或钢板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炉台底座和分流器均采用整体式结构,并通过分流器叶轮上设置有内外支座分别与底座上的两圈承重柱之间直接接触配合后,将被加工材料和分流器的重量完全传递到地面,这样不仅不要需要在承重柱与内外支座之间增加任何固接材料,同时还赋予方便炉台拆装检修的要求,能够快速拆分、安装分流器与底座,大大的降低维修时间和强度,还使得内板、围板、活动盖板和面板不用受力,节约材料的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罩式炉炉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炉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炉台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_底座,101-底板,102-内板,103-承重柱,104-围板,105-面板,106-活动盖板,107-加强筋;2-风机,201-转轴,202-风叶;3_分流器,301-叶轮,302-内支座,303-外支座;4_载料板;5_保温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罩式炉炉台,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I中心位置下方用于提供循环风的风机2、设置于底座I上方用于将所述循环风形成对流强风的分流器3以及设置于分流器3上方用于承载被加工材料的载料板4,所述风机风叶202通过风机转轴201设置于所述底座I和载料板4之间,所述分流器3设置为风扇叶轮式整体结构,其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风叶201旋转的空腔;所述分流器3叶轮301设置的数量根据罩式炉的尺寸和加工负荷确定;每片所述叶轮3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内支座302和外支座303,所述内支座302和外支座303之间的间距根据分流器3的尺寸和加工负荷确定;所述底座I设置为平台面式整体结构,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转轴201自下而上通过底座I的筒状内板102 ;沿着所述底板101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每片所述叶轮301上的内支座302和外支座303的两圈承重柱103,每圈承重柱103的高度与所述内板102的高度相当;还包括设置于底板101上并远离外圈所述承重柱103的围板104,所述围板104的顶部与外圈所述承重柱103的顶部固接,所述内板的顶部和内圈所述承重柱103的顶部之间通过面板105固接;内外圈所述承重柱10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活动盖板106,所述围板104、面板105和盖板106与所述承重柱103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围板104与外圈所述承重柱103之间、及所述内板102与内圈所述承重柱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保温材料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3的叶轮301设置数量为12片,每片所述叶轮3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内支座302和外支座303 ;所述底座I的底板101上设置有与12个内支座302和12个外支座303分别对应相同数量的内外两圈承重柱103,所述内支座302与内圈上的承重柱103,及外支座303与外圈上的承重柱103之间直接接触配合,不仅使得被加工材料和分流器的重量完全通过承重柱103传递到地面,还使得分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罩式炉炉台,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中心位置下方的风机、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分流器以及设置于分流器上方的载料板,所述风机风叶通过风机转轴设置于所述底座和载料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设置为风扇叶轮式整体结构,其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风叶旋转的空腔,每片所述叶轮的底部设置有间隔的内支座和外支座;所述底座设置为平台面式整体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风机转轴通过的筒状内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每片所述叶轮上的内支座和外支座的两圈承重柱,每圈承重柱的高度与所述内板的高度相当;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并远离外圈所述承重柱的围板,所述围板的顶部与外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固接,所述内板的顶部和内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之间通过面板固接;内外圈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围板、面板和活动盖板与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围板与外圈所述承重柱之间、及所述内板与内圈所述承重柱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保温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柏松冯永生罗建明王之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